2010中級經濟基礎:國民經濟主要統計指標(2)


1、勞動者報酬:
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勞動應從單位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工資總額、福利費和其他實物形式的勞動報酬。
注:農戶和個體勞動者生產經營所獲得的純收益主要是勞動所得,也都列入勞動者報酬。
2、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是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不是新創造的價值,但也屬于追加到勞動對象上的價值,即增加值的一部分。
3、生產稅凈額:
是一定時期內企業應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減去生產補貼后的差額。生產稅是企業從事有關生產、銷售和經營活動應繳納的各種稅金、附加費和規費,如銷售稅金及附加、增值稅、企業管理費中各種稅金等,是企業的利前稅,不包括所得稅。
4、營業盈余
從總產出中扣除中間投入、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和生產稅凈額后的余額,大致相當于營業利潤,但要扣除從利潤開支的工資和福利費。如果從政府獲得生產補貼,應將補貼計入營業盈余中。
注:
勞動者報酬為居民所得;
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為企業、單位所得;
生產稅凈額為政府所得。
【例題4:課后題第4題】生產稅凈額是一定時期內企業應向政府繳納的生產稅減去( )后的差額。
A中間投入 B 固定資產折舊 C生產補貼 D營業盈余
【例題5:課后題第5題】固定資產折舊是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 )。
A新創造價值 B中間投入 C 營業盈余 D轉移價值
【例題6:課后題第9題】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勞動應從單位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包括( )。
A工資總額 B福利費
C其他實物形式的勞動報酬 D營業盈余
E農戶和個體勞動者生產經營所獲得的純收益
(三)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它是從社會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存貨增加。
凈出口:是一定時期貨物和服務出口價值減去進口價值后的差額。
出口是本國向國外銷售和無償轉讓的貨物和服務。
進口是本國向國外購買和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務。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社會產品最終使用結果及其構成,是研究消費與投資規模及其比例關系和測算經濟外向度的重要依據。
以上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在理論上應當相等,稱為“三面等值”,就是說,社會最終產品的生產總額,生產中獲得的原始收入總額、社會最終使用的支出總額三者應當相等。但實踐中,計算結果會出現一些差異,稱為“統計誤差”。
【例題7:課后題第14題】最終消費包括( )
A居民消費 B政府消費 C 固定資本形成 D 存貨增加 E凈出口
【例題8:單選】( )反映社會產品最終使用結果及其構成,是研究消費和投資規模及其比例關系和測算經濟外向度的重要依據。
A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B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
C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D以上都不是
環球網校2010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