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級經濟基礎:國民經濟主要統計指標(3)


第二節 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增加值
學習要求:
1、 掌握農業增加值的概念、核算方法
2、 掌握工業增加值的概念、作用、核算方法
3、 掌握第三產業的范圍、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的核算方法。
具體內容:
一、農業增加值
1、農業增加值含義:
農業增加值是指各種類型的農業生產單位和農戶在一定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創造的最終產品的價值。
農業增加值的核算范圍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2、中國農業增加值的核算
目前中國農業增加值采用生產法進行核算,即用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得到增加值。
農業總產出是指核算期內農業生產活動的總成果,計算方法采用產品法,即凡是有產品產量的均按單位產品價格乘產量的方法求其產出。
不變價農業增加值在2000年以前利用外推法和縮減法計算,即不變總產出利用現價總產出速度外推計算,中間投入利用價格縮減法計算。2001年以后,不變總產出改為根據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縮減計算。
【例題9:課后題第8題】2001年以后,農業不變價格總產出改為根據( )縮減計算。
A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 B零售價格指數
C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D現價總產出速度
【例題10:課后題第7題】目前中國農業增加值采用( )進行核算。
A支出法 B 分配法 C 生產法 D 收入法
二、工業增加值
1、工業增加值的含義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換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后的余額,即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
2、工業增加值的作用
工業增加值是考核工業生產成果的代表性總量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工業增加值總量指標可以真實、正確的反映工業生產的成果,并對企業經濟效益起到導向作用。
更重要的是,利用工業增加值考核工業生產運行結果,不受企業生產組織結構變化的影響,使不同行業間具有可比性。通過分析工業增加值的四大要素,即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和營業盈余,還可以全面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工業增加值在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情況。
3、中國工業增加值的計算
目前中國主要采用“生產法”計算工業增加值,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目前中國核算和公布現價工業增加值和不變價增長速度。
國家統計局已自2002年4月起在全國實行價格指數縮減法測算工業增長速度的新方法,即利用產品出廠價格指數消除產品價格變動因素,計算出與基期價格可比的工業增加值,用以計算增加值發展速度。
【例題11,單選】目前中國工業增加值采用( )進行核算。
A支出法 B 分配法 C 生產法 D 收入法
環球網校2010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