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級經濟基礎:國民經濟主要統計指標(1)


第一節 國內生產總值(GDP)
本節在第六章國民收入核算和簡單的宏觀經濟模型的第一節 國民收入核算中介紹過一部分內容。
學習要求:
1、掌握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和形態
2、掌握國內生產總值三種計算方法
具體內容:
一、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1、含義: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社會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也就是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中間投入價值后的余額。
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范圍是按一國常住單位界定。
常住單位一般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上從事經濟活動在一年以上的單位,包括我國經濟領土上的所有企業、事業、行政單位、居民戶,不包括我國在境外投資的單位。
2、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例題1:課后題第1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國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社會最終產品的( )總和。
A增加值 B 價值 C 中間投入 D 實物量
【例題2:課后題第13題】國內生產總值的表現形態有( )。
A實物形態 B價值形態
C收入形態 D產品形態
E貨幣形態
二、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
(一)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
它是從生產過程中價值形成的角度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方法。目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以生產法為主。
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國內生產總值=所有常住單位增加值之和
①總產出:是各單位生產的產品總量的價值。
?、谥虚g投入:是各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它的計算范圍與總產出相對應,即任何生產活動成果只要計入總產出,就要相應計算它的中間投入,它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含固定資產折舊。
③增加值: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后的余額,是在生產過程中追加的價值,又叫做“附加值”。反映一定時期各部門,各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
【例題3:課后題的3題】增加值是總產出扣除中間投入后的余額,是在生產過程中追加的價值,又叫做( )。
A附加值 B中間投入 C 經濟效益 D營業盈余
(二)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它是從生產過程中創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余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所有常住單位增加值之和。
環球網校2010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