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財稅預習》:政府間財政關系(1)


第一節 財政分權理論
一、公共產品和服務理論
研究財政分權問題,應將分析公共產品和服務受益范圍的層次性作為出發點。
絕大多數公共產品和服務都有其特定有限的受益區域,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性質不同,其受益范圍也不同,因而其提供主體也不同,所以公共產品和服務可以分為全國性公共產品和服務與地方性公共產品和服務。
1.全國性公共產品和服務是指那些與國家整體有關的、各社會成員均可享用的產品和服務,其受益范圍是全國性的,如國防。
全國性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特征:
(1)其受益范圍被限定在整個國家的疆域之內;
(2)提供者為中央政府。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2.地方性公共產品和服務是指那些只能滿足某一特定地區(而非全國)范圍內居民的公共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如路燈等城市基礎設施。
地方性公共產品的特征:
(1)其受益范圍具有地方局限性;受益者主要是本轄區內的居民
(2)提供者為各級地方政府。
鑒于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受益范圍與提供的空間特點,要保證其有效供給,客觀上就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工負責,各自承擔起提供相應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職責,體現在財政管理體制上,就要求中央和地方財政實行分級、分權管理。
從公共產品和服務及個人偏好角度出發來構建財政分權理論框架的,以沃倫斯.歐茨和查爾斯.提布特的理論最具代表性。
歐茨在1972年出版經典名著《財政聯邦主義》。
二、集權分權理論
三、財政聯邦主義
1.財政聯邦主義意味著兩種可能情形:
(1)得到上級授權的地方當局進行地方決策---集權體制下的分權
(2)地方當局具有獨立的憲法所保障的權利---擁有獨立權力的分權
2.財政聯邦主義為地方分權提供了強有力的理由:
(1)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是它比中央政府更接近民眾,也就是說它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其轄區民眾的需求和效用;
(2)一個國家內部不同地區的人有權對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進行各自的選擇,而地方政府就是實現不同地區不同選擇的機制。
3.結論:
(1)為了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與分配的公平性,某些公共決策應該在較低層次的政府進行;
(2)地方政府之間也會存在競爭,但這種競爭更有利于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俱樂部理論
所謂俱樂部理論,就是假定地方是一個由自愿聚合在一起的人們所組成的聚合體或者社群,我們可以形象的稱為“俱樂部”。
俱樂部向各位會員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但成本由各位會員分擔。
俱樂部理論實際上論證了地方政府的適當規模問題,即一個地方政府的規模,應該確定在擁擠成本(邊際成本)正好等于由新成員承擔稅收份額所帶來的邊際收益這一點上。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