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身份證”助力產業鏈降碳增綠
一、行動概要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樂清市供電分公司(以下簡稱國網樂清市供電公司)聚焦電力數據樞紐作用,著眼于樂清市低壓電氣產業集群的發展潛力,通過"碳效"評價的視角,以“科創中國”國網近零碳數智技術實驗室為載體,聯合多方力量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體系化建設。項目旨在通過開展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體系化評價和全國首個“城市碳標簽碳鏈管理平臺”建設,提升產業生態鏈的低碳建設水平,實現電力電氣產品碳足跡全生命周期核算,將“雙碳”落實到企業和產品層面,精準優化地方供應鏈結構,促進電氣企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和政府共同構建綠色供應生態圈,打造"雙碳"行動樂清模式,建成全省首個縣域“雙碳”公共服務體系。
隨著全球對碳排放的重視,碳排放管理員前景將更為廣闊。想報考碳排放管理員的考生可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屆時會提醒您碳排放管理員考試時間。如果您還有相關疑問,可以點擊此處了解>>>碳排放管理員報考指南。
環球網校為備考碳排放管理員的考生,準備了免費課程,點擊此處免費獲取<<<<<“2023年碳排放管理員零基礎試聽體驗課
二、問題表述
浙江溫州樂清市是我國工業百強縣(市)之一,也是改革開放中“溫州模式”的典型代表。作為浙江省首批產業轉型類低碳試點縣市,樂清擁有千億級的電氣產業集群,產業規模達1399億元,擁有超過1.4萬家電氣企業,其中約有400家是國家電網公司的直接供應商,95%的電氣企業與電網公司存在直接或間接的供應關系。面對當前歐盟即將實施的國際碳關稅形勢以及國網“30·60”雙碳目標的雙重壓力下,探索電力電氣產業低碳轉型與碳中和模式路徑勢在必行,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一是碳關稅啟動箭在弦上,企業轉型迫在眉睫。2023年4月25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并將于2023年10月1日生效、2034年全面運行。隨著歐盟碳關稅的實施,樂清電氣企業面臨出口產品受到碳關稅限制的風險,未來市場準入條件將更加嚴格。企業需要滿足碳排放核算、減排措施和綠色低碳認證等方面的標準要求,并與國際標準無縫銜接。部分企業在相關知識和技術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打造產品差異化競爭屬性,提升市場競爭力仍然存在難題。
二是推動產業鏈低碳轉型,政府缺乏有力抓手。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落實“雙碳”戰略,全社會各行各業啟動綠色發展轉型。當前,樂清地區落后產能仍然較多,如何加快淘汰地區落后產能、推動產業綠色轉型以及提升綠色制造和低碳制造能力成為重要課題。政府需要制定統一標準和推動工具,為樂清市電力電氣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支持和引導,促進可持續發展。
三是綠色標準仍待完善,國內缺乏統一體系。當前,國內市場上的綠色低碳標準和認證體系仍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場碳排放核算和管理工具較為缺乏,企業參與碳標簽認證的成本較高,數據真實性和信息公信力也面臨挑戰。迫切需要加強標準制定與認證機構建設,促進信息共享與合作,建立統一綠色標準體系,提升企業的綠色低碳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推動樂清市電力電氣產業向可持續發展邁進。
四是低碳供應鏈困境重重,綠色采購急需加碼。國家電網公司作為“30·60”雙碳目標行動的主力軍,正在探索研究綠色數字供應鏈采購體系,然而產業鏈上各環節的碳足跡核查和數據采集困難,限制了綠色低碳供應鏈的建設,企業的綠色轉型進程受阻。樂清企業在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儲備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和采購方的要求。將各環節消耗碳排放量清晰直觀的標識,能夠加快助推電網綠色供應鏈。
三、解決方案
國網樂清市供電公司圍繞著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總體目標,聯合多方力量開展電力電氣碳標簽體系化建設,打造中國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認證基地。深入促進樂清電氣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并推動整個電氣行業供應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最終建成全省首個落地縣域“雙碳”公共服務體系。
1.“碳”路導航,構建綠色低碳新標準。國網樂清市供電公司主導《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技術通則(標準草案)》制定,并于2023年6月初邀請了中標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中電聯等專家開展專項討論會,逐步修訂完善。此外,還參與編制了12個綠色低碳相關團標和地標,以確保標準化工作的推進。這些標準將為企業提供準確的指導,幫助企業更好地衡量和改進自身的碳排放狀況。
2.“碳”排有數,開展綠色低碳評價。構建集“數據采集、碳足跡核算、碳標簽評價”為一體的供應鏈碳排放核算評價體系,全面了解企業和產品的碳排放情況,為制定低碳策略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圍繞企業和產品兩個維度聯合浙江華電研究院,依托授權的“德凱目擊實驗室”等資質,積極推進綠色低碳認證,通過與德凱(DEKRA)、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的認證結果“互認互通”,建設公信權威的認證體系。中國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認證基地負責電力電氣產品的碳足跡報告核審和碳標簽頒證工作,同時探索構建碳標簽認證監管機制,以提升碳標簽認證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截至目前,已完成正泰電纜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涉及斷路器、計量箱、開關、配電柜、電纜等產品)碳標簽認證工作。
產品碳標簽評價證書
3.“碳”智大腦,建設綠色管理平臺。積極構建全國首個以碳標簽為基礎的樂清市生命周期碳標簽碳鏈管理平臺,并在2023全國碳標簽論壇正式發布開啟試運行。
該平臺涵蓋“電力電氣行業碳標簽標準組織與發布”“電力電氣行業監管政府部門科學減碳服務門戶”“企業低碳經營與輔助服務撮合門戶”三大功能,包含碳標簽監測、碳鏈管理、標準在線、減碳服務等4個子場景,形成一整套包括數據采集、核算、等級評價和結果應用的評價體系。企業可依托平臺識別與控制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碳排放以及能源消耗,優化生產和采購模型,達到供應鏈協作減排最大化。
城市生命周期碳標簽碳鏈管理平臺應用界面
以率先開展碳足跡核查的企業維益宏基集團有限公司為例,企業通過登錄平臺,清晰得知原材料供應環節的碳排放為1207.35千克,在產品全壽命同期的六個環節中,占比最高,為53.41% ;使用環節碳排放為1018千克,占比45.04%。與其它產業鏈對比,在原材供應環節的碳排占比明顯高出近20%,通過平臺直觀地看到所有原材料供應商的碳排占比,發現其上游的一家銅排生產供應商碳排數量最高。通過平臺的指導和優化建議,該企業成功優化了原材料供應鏈,實現了產品碳排放的優化,進一步提升了綠色低碳水平。
4.“碳”效共振,打造低碳轉型共同體。由國網樂清市供電公司、樂清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浙江華電研究院以國網近零碳能源數字技術實驗室為載體打造中國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認證基地,通過基地運營充分整合政企院校等多方資源,積極探索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生態。助力政府達成雙碳目標、企業實現低碳轉型升級、供電公司搶占低碳市場、金融機構獲取優質客戶。
政府層面,將碳標簽評價結果融入政府的企業管理評價體系,與能源雙控、碳配額、企業績效評價等有機結合,推動地方政府出臺配套的產業激勵、政策扶持、稅收減免等政策。
供電公司層面,根據企業行業類別、生產特性推廣定制節能評估、交易響應、節能改造等“碳標簽+能效服務”產品,拓展供冷供熱電氣化、光伏安裝等應用場景。同時,在國家電網物資招標采購環節推動綠色制造、企業碳減排和產品碳減排等評價體系的應用。通過評價體系中設定的等級指標,全面評估供應鏈的綠色低碳表現,并為企業提供改進和優化的建議,推動整個供應鏈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
金融機構層面,協調推出“碳效貸”、“碳惠貸”、“項目碳改貸”等金融產品,同時為碳效低的企業提供降碳改造項目貸款,根據不同碳效等級給予利率優惠。將碳標簽等級與碳金融貸款掛鉤,幫助企業獲取更多金融支持。2023年1-5月,樂清市綠色貸款累計263億元,同比增長41%。
中國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認證基地城市“碳管家”主題展示
四、關鍵突破
落地中國首個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試點基地。以“科創中國”國網近零碳數智技術實驗室為載體,整合多方力量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力電氣供應鏈試點“一室三中心”建設。并不斷完善功能定位,打造輻射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整合型、一站式碳足跡核算、“碳標簽”評價的供需平臺。
上線全國首個城市生命周期碳標簽碳鏈管理平臺。構建企業降碳智慧大腦,通過全產業鏈碳足跡的核算和管理服務,以及產品全程碳排追蹤和智慧減排,實現電力電氣供應鏈綠色管理。讓企業和政府對綠色碳排放數據更直觀透明,綠色低碳轉型的路徑更明確可信,為企業提供更多的降碳管理的選擇和方案,為政府制定環保政策和產業激勵提供科學依據,為產業鏈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可復制,可推廣的全省首個縣域降碳新模式。在降碳管理工作中,探索出一條符合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雙碳”行動樂清模式。將碳足跡核查與綠色供應鏈充分融合,使企業實現產品碳排優化,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幫助供應商優化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政府參考數據完善政策法規,推動產業鏈低碳轉型和樂清低碳試點縣建設。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本,引領綠色轉型升級,推動全國各產業綠色低碳發展進程。
五、多重價值
一是提升低碳品牌競爭力,推動企業低碳化轉型。通過低碳化轉型,企業能夠提升品牌競爭力,滿足消費者對環保和可持續性的需求。這不僅有助于企業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還能促使企業改進生產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二是拉動地方經濟新增長,促進低碳經濟正循環。按照樂清1.4萬余家電氣企業統計,開展碳足跡核查以及碳標簽評價認證,通過培育第三方認證主體,將為地方經濟貢獻每年約6.02億數字經濟增值。“碳標簽”的推廣使用將大大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三是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減少環境風險。供電公司通過整合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力量,推動綠色低碳生產和運營,努力實現從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的全程綠色化,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是填補國內行業空白區,助力全國大市場建設。依據本地電力電氣的產業集群效應和產品生產特點,廣泛參照國際碳足跡評估標準和方法,制定《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評價技術通則》,積極參與12項ESG、碳排放核算等相關標準編制,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電氣行業碳標簽評價標準體系,填補國內電氣行業碳標簽認證標準空白,推動全國大市場的建設和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
五是搶占國際貿易話語權,突破貿易保護碳壁壘。提前應對國際“碳關稅”貿易新政,積極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國際貿易合作,爭取貿易便利化和減少貿易壁壘,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更多機會,激發企業轉型新動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全球經濟融合的雙重利益。
六、各方評價
1.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數字化“碳標簽”認證和“碳標簽”認證數字化,體現了思想創新、模式創新。國網樂清市供電公司構建多元化應用場景,積極探索“數字+雙碳”行動路徑做法值得肯定。
2.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碳中和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國務院研究室中國政策專家庫成員李鵬:樂清市開展電力電氣產品“碳標簽”認證具有獨特優勢,與樂清市低碳試點縣建設相得益彰,在各行業中率先啟動“碳標簽”認證試點具有積極示范意義。
3.樂清市副市長葉序鋒:以碳標簽機制建設為抓手,明晰有效路徑,建立長效機制,能夠進一步推動電氣產業供應鏈協同降碳。樂清市生命周期碳標簽碳鏈管理平臺是兼具專業權威和行業公信力的碳標簽數據服務平臺,能夠分階段構筑具有特色的,科學、有序、活躍的產業發展生態。
4.樂清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薛凱:建立完善的“城市生命周期碳標簽碳鏈管理平臺”數字化應用場景,積極探索低碳發展創新路徑,將引領產業低碳轉型,推動千億級產業集群綠色低碳化發展上邁出新步伐、見到新氣象。
5.國網樂清市供電公司總經理李建宇:通過鏈主企業帶動產業上下游共同發展,形成融合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綠色產業生態圈,讓樂清在‘碳跑道’上不斷探索低碳發展創新路徑,努力搶抓‘碳機遇’。
6.固力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鄭哲:企業不僅要提供優質的產品,更是要倡導文明消費,“碳標簽”是一種價值主張,也是一種社會文化,更是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以上就是環球網校編輯整理的“碳排身份證”助力產業鏈降碳增綠相關內容。更多碳排放管理員考試行業動態資料、報考指南等相關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雙辦部署全國碳市場建設:2030年建成與國際接軌的自愿減排市場,助力“雙碳”目標2025-08-27
- 碳排放管理員行業資訊:我國碳市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4-10-09
- 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2024-09-24
- 穩步推進自愿碳市場建設2024-09-18
- 零碳“十四冬”給出大型活動碳中和內蒙古方案2024-09-05
-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發布,支撐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2024-08-29
- 西藏首家“碳中和運營網點”在山南揭牌2024-08-29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2024-08-06
-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獲得衛星數據支撐 減污降碳再添利器2024-07-31
- 新能源產業調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到底需要多少新能源?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