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監測匯總


碳監測是確保碳排放數據準確性的基礎,對碳市場相關政策的可信度至關重要。小編匯總了部分碳監測標準,其中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不足之還望指正。
國家標準
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測量 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法
標準編號:GB/T 34286-2017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要內容:規定了使用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法測量環境大氣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適用于開展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濃度的測量,在非污染大氣下,其測量精度應小于0.1×10-6mol/mol。
大氣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蕩光譜觀測系統
標準編號:GB/T 34415-2017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要內容:規定了基于光腔衰蕩光譜觀測系統觀測本底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的安裝環境、原理及系統組成、性能要求,適用于光腔衰蕩光譜法在線觀測本底大氣CO2濃度。
氣相色譜法本底大氣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在線觀測方法
標準編號:GB/T 31705-2015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要內容:規定了本底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氣相色譜在線觀測方法。
氣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標準編號:GB/T 8984-2008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主要內容:規定了氣體中二氧化碳的氣相色譜測定方法,適用于氫、氧、氦、氖、氬、氪和氙等氣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項測定,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總量(總碳)測定。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
標準編號:GB/T 16157-1996
發布單位:國家環境保護局 國家技術監督局
主要內容:規定了使用奧氏氣體分析儀法測定固定污染源排氣中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原理為用不同的吸收液分別對排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吸收,根據吸收前、后排氣體積的變化,計算出該成分在排氣中所占的體積分數。
行業標準
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和甲烷觀測規范 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法
標準編號:QX/T 429-2018
發布單位:中國氣象局
主要內容:是氣象行業標準,除規定了利用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法觀測二氧化碳方法外,還對觀測系統、安裝要求、檢漏與測試要求、運行和維護要求、溯源及數據處理要求等做了規定,適用于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離軸積分腔輸出光譜法的在線觀測和資料處理分析。
固定污染源廢氣 二氧化碳的測定 非分散紅外吸收法
標準編號:HJ 870-2017
發布單位:環境保護部
主要內容:是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規定了測定固定污染源廢氣中二氧化碳的非分散紅外吸收法,適用于固定污染源廢氣中二氧化碳的測定,方法檢出限為0.03%(0.6g/m3),測定下限為0.12%(2.4g/m3)。
環境空氣 無機有害氣體的應急監測 便攜式傅里葉紅外儀法
標準編號:HJ 920-2017
發布單位:環境保護部
主要內容:是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規定了測定環境空氣中無機有害氣體的便攜式傅里葉紅外儀法,為定性半定量方法,適用于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碳的現場應急監測,以及篩選、普查等先期調查工作,方法檢出限1mg/m3,測定下限4mg/m3。
沼氣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標準編號:NY/T 1700-2009
發布單位:中國農業部
主要內容:是農業行業標準,規定了沼氣中二氧化碳的氣相色譜實驗方法,適用于沼氣中二氧化碳的測定。
本底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瓶采樣測定方法-非色散紅外法
標準編號:QX/T 67-2007
發布單位:中國氣象局
主要內容:是氣象行業標準,規定了本底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非色散紅外測定方法,適用于本底大氣瓶采樣樣品二氧化碳濃度的測定。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 第37部分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 第37部分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標準編號:GBZ/T 300.37-2017
發布單位:國家衛計委
主要內容:為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規定了工作場所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法,適用于工作場所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檢測,方法檢出限為0.001%。
團體標準
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
標準編號:T/CAEPI 48—2022
發布單位: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主要內容:規定了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監測站房、安裝、技術性能指標調試檢測、技術驗收、日常運行維護、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以及數據審核和處理等有關要求,適用于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連續監測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管理。
衛星對地觀測下的碳指標監測體系
標準編號:T/C001-2022
發布單位: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
主要內容:規定了衛星對地觀測下的碳指標分級體系、碳指標遙感監測產品體系和碳指標監測技術體系框架等,適用于采用衛星對地觀測技術進行雙碳相關遙感信息產品的業務化反演生產和雙碳監測技術系統的建設,為碳交易宏觀監測提供量化依據。固定污染源碳排放(CO2、CO、CH4)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
固定污染源碳排放(CO2、CO、CH4)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
標準編號:2022征求意見稿
發布單位:中綠環??萍脊煞萦邢薰?/p>
主要內容:規定了固定污染源煙氣(CO2、CO、CH4)在線自動監測的組成結構、技術要求、性能指標和檢測方法,適用于固定污染源煙氣(CO2、CO、CH4)在線自動監測的設計、生產和檢測。
最新資訊
- 雙辦部署全國碳市場建設:2030年建成與國際接軌的自愿減排市場,助力“雙碳”目標2025-08-27
- 碳排放管理員行業資訊:我國碳市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4-10-09
- 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2024-09-24
- 穩步推進自愿碳市場建設2024-09-18
- 零碳“十四冬”給出大型活動碳中和內蒙古方案2024-09-05
-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發布,支撐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2024-08-29
- 西藏首家“碳中和運營網點”在山南揭牌2024-08-29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2024-08-06
-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獲得衛星數據支撐 減污降碳再添利器2024-07-31
- 新能源產業調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到底需要多少新能源?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