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能效約束作用 推動現代煤化工節能減少碳排放改造升級



發揮能效約束作用 推動現代煤化工節能減少碳排放改造升級
各個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過程離不開碳排放管理員,碳排放管理員定義為:從事企事業單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詢等工作的人員。點擊查看:碳排放管理員為什么火了?想考證的看過來!
溫馨提示:感興趣的話,您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屆時會提醒您碳排放管理員考試報名時間、考試時間等重要信息。
原文如下:
近年來,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克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等不利影響,在產業規模、結構布局、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仍存在能耗水耗較大、“三廢”排放較高等方面問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布〈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煤制烯烴、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產品納入節能降碳工作范圍,這對提升現代煤化工產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堅持就高定標 引領行業節能降碳
現行的現代煤化工能效標準,有一部分是在“十二五”期間制定發布的,相關標準數值與行業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減弱,急需根據行業發展階段、技術裝備水平、能耗和碳排放實際情況等進行優化調整。《通知》對標國內外生產企業先進能效水平,確定高耗能行業能效標桿水平;參考現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根據行業實際情況、發展預期、生產裝置整體能效水平等,科學劃定各行業能效基準水平。當前現代煤化工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在10%左右,低于基準水平的產能比例在30%左右。《通知》能效水平的設定科學合理,對推動行業整體節能降碳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二、堅持分類處置 穩妥推進改造升級
現代煤化工項目投資體量較大、工藝流程復雜、建設周期較長,推動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應加強差別指導、分類處置,妥善處理好存量、在建和擬建項目的關系,確保現代煤化工企業生產供給總體平穩。《通知》從行業發展實際情況出發,對于擬建、在建項目,要求對照能效標桿水平建設實施,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力爭全面達到標桿水平。對于存量項目,合理設置政策實施過渡期,引導企業分步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對于能效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級的項目,限制用能。這種分類處置方式,體現了有保有壓、獎優懲劣的工作導向,有利于倒逼能效水平較低的企業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步伐。
三、堅持創新驅動 加快先進技術應用
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水平較高,引導企業進一步節能降碳,需要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用合作,聚焦揮發性有機物高效治理、油灰渣綜合利用處置,以及鹽廢水階梯式循環利用、資源化深度處理及零排放處置等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和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同時可利用現代煤化工裝置碳排放源集中、排放濃度高的特點,促進二氧化碳制大宗化學品研發和工業示范。《通知》提出嚴格能效標準,限制落后工藝用能,能夠鼓勵企業向能效標桿水平靠攏,有針對性、適宜性地開展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和裝備,有助于加快帶動提升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四、堅持綜合施策 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探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路徑、豐富石化原料供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的角度考慮,科學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具有一定戰略意義。推動現代煤化工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充分立足行業發展實際、充分發揮政策協同效應,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應推動有關部門向行業節能減碳效果顯著的重點項目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積極落實節能專用裝備、技術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助推企業加快改造升級步伐,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工作中要尊重產業發展客觀規律,避免限煤、限電“一刀切”管理和“運動式”減碳,確保生產供給平穩運行。
發揮能效約束作用 推動現代煤化工節能減少碳排放改造升級。另外,小編還為大家整理了2022年碳排放管理員考試行業動態資料、報考指南、報名條件,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雙辦部署全國碳市場建設:2030年建成與國際接軌的自愿減排市場,助力“雙碳”目標2025-08-27
- 碳排放管理員行業資訊:我國碳市場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4-10-09
- 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四周年 “碳達峰十大行動”取得積極成效2024-09-24
- 穩步推進自愿碳市場建設2024-09-18
- 零碳“十四冬”給出大型活動碳中和內蒙古方案2024-09-05
-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發布,支撐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2024-08-29
- 西藏首家“碳中和運營網點”在山南揭牌2024-08-29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2024-08-06
-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獲得衛星數據支撐 減污降碳再添利器2024-07-31
- 新能源產業調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到底需要多少新能源?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