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更加有必要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關鍵是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新方法,通過管理創新使各類人才真正能夠獲得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實現“組織和組織中的人的共同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更加倚重于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人才日益成為衡量綜合國力的根本,決定競爭制勝的關鍵因素。開發人力資源,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已成為關系當今各國發展的重大問題。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是深入推進“六位一體”改革的客觀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做了系統性部署―“六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黨的建設六個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核心因素是人的因素,必須要有宏大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有力的組織機構作為保證。必須有效建立人才聚集機制,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實現人力資本的持續增長、開發和有效利用;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創新,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人才競爭機制,確保具有創新實力和創新成就的人才能夠人盡其才,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和創造熱情,把各類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中來,確保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
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人力資源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在于全民是否具有較高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否能夠培養、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是否擁有龐大的創新型人才隊伍作為支撐。通過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來激發和提升人才及組織的創造、創新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創造潛能,培養造就大批創新型人才,這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國家發展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人力資源管理,是在經濟學與人本思想指導下,通過招聘甄選、培訓發展、薪酬福利、職業規劃等管理形式對組織內外相關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運用,保證組織目標實現與成員發展的最大化。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就是要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幾大模塊中,真正實現以人為本,有效降低人在組織中的異化程度,全面激發人的創造力,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構建“雙向測評”體系,積極推進人才選任過程中的人性化。當前的人才選任管理模式是用人機構掌握絕對主動權,在選任過程中對被選任對象進行各類測評,在招聘中很少實現雙向測評。對人進行篩選,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的主體性,不利于選任單位與被選任者之間相互了解,影響選任單位與被選任者之間的關系,降低人才的主動性。構建雙向測評體系,由專業機構對用人單位進行科學測評,可以大大提升被選任者在選任過程中的主體性,增加人與組織的平等,有效增強被選任者內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這是最終實現組織與組織中的人的共同發展的基礎。
建立“周邊多元化”培訓體系,推動人才個性化發展。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不僅是培養人才的關鍵,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所謂“周邊多元化”培訓體系,就是用人單位針對某個職位進行發散,進而衍生出一些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讓員工自由選擇那些他們喜歡的、并且對工作有一些間接關聯的周邊多元化課程體系。建立“周邊多元化”培訓體系,將有效平衡人性和效率兩個目的,給予知識型員工在個體發展上更多的選擇空間,在培訓發展中實現人的主體性,降低異化程度,激發人才的積極性。
建立“附加式自助菜單”薪酬體系,滿足人才多元化發展。現在常見的薪酬方案一般由五個部分組成,即底薪、資金或提成或分紅、福利、額外津貼、額外獎金等等。這種薪酬表現形式的基本依據是員工在單位中的職位,有利于激發員工通過個人奮斗不斷實現職位的提升,但卻限制了人的選擇自由。知識經濟時代,滿足人的多元化需要是薪酬激勵管理的大勢所趨。“附加式自助菜單”薪酬體系,是針對知識型員工的多元化需要,在單位和雇員充分溝通的基礎上來確定雇員薪酬的形式,主要特點是多樣性、定制化和動態性。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與員工的各種需要設計一個薪酬自助菜單,在不需要損耗太多成本的前提下充分滿足每個員工的多元化需要,如“時間自由”“服裝自由”“工作豐富”“增加社會交往機會”“獨處空間”“心理咨詢”“體育鍛煉”等等,讓員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提高薪酬激勵過程中人的主體性的重要手段。
建立人本導向的職業生涯管理體系,促進人才有序發展。職業生涯管理主要包括兩種:一是組織職業生涯管理,是由組織實施的,旨在開發員工的潛力、留住員工、使員工能夠自我實現的一系列管理方法。二是自我職業生涯管理,是指社會行動者在職業生命周期的全程中,由職業發展計劃、職業策略、職業進入、職業變動和職業位置等一系列變量構成的管理辦法。人本導向職業生涯規劃關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即幫助人探索自己真實內在的個體心理特征和內在潛力,然后通過合適的規劃管理將職位與人進行優化匹配,最大限度地調用其潛力,使其獲得個性發展的最大化。以人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應當突破組織的限制,建立起針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聯盟,不同組織間可以將不合適本組織的人才推薦到其他機構,形成一種人性化的流動,最終達到“眾才得其序”,形成“各適其位,各得其所”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效果。
最新資訊
- 貴州省人社廳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2025-09-11
- 2025年上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2025年競賽,超額補貼2025-08-20
- 江西人力資源發展協會通知 | 第六期江西省人力資源從業人員培訓班報名開始啦!2025-08-13
- 江蘇人社廳公布!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評審標準2025-08-13
- 2025年度湖南省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高級職稱申報評審有關事宜的通知2025-08-05
- 2025年江西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職稱申報通知2025-07-18
- 2025年1月1日重磅!《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正式發布,引領退休制度改革新篇章2025-01-02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詳解《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答記者問全面解讀2025-01-02
- 辦法公布!2025年1月1日起彈性退休制度全面落地,這些細節你需要了解2025-01-02
- 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全面解讀您關心的所有問題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