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操作是一名心理咨詢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是心理咨詢師專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實操課頻道小編特別整理了“心理咨詢師實務操作:沙盤游戲結構””這篇備考資料,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Joel Ryce-Menuhin認為主要有三個水平的心理內容投射在沙盤游戲中:意識水平、個體潛意識水平和集體無意識水平。他隨機抽取了1000個成人的“沙盤世界”圖片,經過分析,95%的沙盤游戲遵循下圖所呈現的分布狀況:自性(self)一般出現在沙盤中心部位,常呈現出橢圓形狀。集體無意識呈現在沙盤底部,沙盤中間部位顯現個體潛意識,沙盤上部主要是意識層面。從整體上看,無意識層面的內容主要呈現在沙盤的左半部,一時成眠的內容主要呈現在沙盤右半部。
Ruth Ammann同樣認為“一幅沙畫同時包涵了好幾種意識水平,在這些意識水平中包括了一個人的不同心理狀態”。“沙盤世界”融合了空間(三維)和平面(二維)的特質,可是來訪者并不是站在沙盤里邊創造他的“沙盤世界”,而是站在沙盤前邊的,所以他做沙盤游戲的時候,體驗到的就跟他在一張白紙上作畫的感覺相類似。沙盤中心部分通常包含著沙盤的中心主題。曼荼羅一般出現在“沙盤世界”的中心,它們代表著自我和自性之間關系的變化,甚至象征著人格的核心。沙盤左半部主要是來訪者內在世界的呈現,傾向于無意識的一面,沙盤右半部主要呈現的是來訪者的外部世界,傾向于意識的一面。這與大腦半球的功能分工可能有關:右半球主要以非言語、非邏輯的材料為加工對象,直覺、想象、情感定位于右半球;左半球主要以言語的、邏輯的材料為加工對象,主要負責言語、書寫和邏輯推理。
綜合以上兩個人的觀點,沙盤的上部與右部更多的與意識和未來相聯;沙盤的下部與左部更多的與無意識和過去相聯;而沙盤的中間部分則與自性相聯。這兩個圖表將有助于我們對“沙盤世界”的理解,給我們提供一個方向性的幫助。然而,不論什么時候,我們必須重新考慮這些一般性的解釋標準,把它與來訪者的個人發展水平和實際生活情況結合起來,不能機械照搬。
環球網校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實操課頻道為您提供的“心理咨詢師實務操作:沙盤游戲結構”的全部內容,更多相關實操案例、方法等內容點擊下方按鈕進入題庫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