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aci心理咨詢師考試即將舉行,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準備考試,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實操課頻道小編特別整理了“心理咨詢師實操:來訪者中心療法”這篇備考資料,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基本理論 許多心理治療都是要依靠心理醫生的各種措施,對需要接受治療的患者加以幫助。但是,有一位心理學家卻提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設想:“假如我們不去考慮表現我自己的聰明才智,那么,我覺得依靠來訪者去完成這個治療過程更好——來訪者了解自己的問題,了解應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問題最重要,了解自己隱藏著什么體驗。”他在心理治療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的經驗,于1942年出版了《咨詢與心理治療》一書,提出了自己的新的心理治療觀。在進一步總結經驗和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他于1951年出版了《來訪者中心治療》一書,為來訪者中心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 這位心理學家就是羅杰斯。
一、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基本理論
來訪者中心治療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C.Rogers)創立的。是人本主義心理療法的主要代表。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當前西方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派別,它崛起于美國60年代的反文化運動與旨在治療、發展、改造心理的人類潛能運動,被稱為心理學中非行為主義和的“第三勢力”。來訪者中心療法是羅杰斯基于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經驗提出的。羅杰斯自己說(1961年),在數十年的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和那些有各種煩惱的人直接接觸中,得到許多知識并積累了許多經驗。他的這些生活經歷和經驗都彼滲透到來訪者中心療法的理論與實踐中。 在來訪者中心治療中,羅杰斯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若在良好的環境下讓他的潛能自由發展,將會是健康而富有建設性的。人的誠實與善良的特性是與生俱來的,而某些“惡”的特性則是由于防御的結果而并非出自本性。對人的本性的看法是來訪者中心療法的理論基礎之一。
二、人有自我實現的潛能。
他認為人是理性的、能夠自立且能對自己負責,有正面的人生取向,因此可以獨立自主,進而邁向自我實現。羅杰斯認為自我實現是人類最基本的動機,人是積極主動的、自我實現和自我指導的。來訪者的自我實現的潛能在與咨詢員建立起融洽的關系后,就能得到釋放和發揮——這是羅杰斯咨詢理論的基本思想。 再有,來訪者中心治療法十分重視人的自我概念。羅杰斯指出,人的自我概念,特別是某些重要的自我概念是了解心理失常產生的關鍵。每個人的心中有兩個自我: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現實自我是別人眼中的自己、理想自我則是個體自以為“應當是”或者“必須是”的自我。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理想自我過高而難以實現,就往往會陷入痛苦,因而導致了心理失常。
來訪者中心療法具有同其他療法不同的新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充分相信人的潛力,認為來訪者有能力找出更好的應付現實生活的方法、而無需治療者來干涉。強調只有來訪者本人最了解自己,只有他自己才能找到什么是更適當的行為。
2.在治療過程中,咨詢員不是指導者,也不是權威或專家,而是一個有專業知識的伙伴或朋友。在來訪者談話時,咨詢員要以執情的態度傾聽,不打斷、不解釋,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對方,也不妄加評論,只是對來訪者的發言表示興趣、理解和耐心。也就是說,應把主動權交給來訪者,以來訪者為核心。
3.強調咨詢員與來訪者之間應建立融洽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最重要的。咨詢員應創造一個真誠、溫暖和理解的咨詢氛圍。在這種氛圍里,沒有人告訴來訪者做什么,沒有人對來訪者干擾和控制,只有咨詢員的溫暖、關懷和理解,使來訪者感到輕松、自由、安全,可以將內心的憂慮和痛苦一吐為快。
4.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咨詢者不給予指導,這也是來訪者中心療法與其他心理療法最根本的區別。也就是說,咨詢員不要代來訪者作決定:也不確定下一步該討論什么,討論的主題是什么;不解釋和分析來訪者的談話,也不指出他存在的問題。咨詢員可以作情感反應和內容反應,具體方法是重述來訪者說話的要點,鼓勵來訪者繼續說下去。
5.關于咨詢的內容,不是把重點放在來訪者的過去,不一定要追究來訪者的病史,而是直接處理來訪者現在的情況,尤其是當前的情緒困擾。
6.成功的咨詢表現為來訪者生活能力不斷提高,能妥善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緩解了情緒困擾與內心的緊張和焦慮;變得更有信心;與他人的關系更融洽,行為也更成熟。此外,來訪者的心理適應能力也增強了,能勇敢面對困難與挫折。
環球網校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心理咨詢實操課頻道為您提供的“心理咨詢師實操:來訪者中心療法”的全部內容,更多相關實操案例、方法等內容點擊下方按鈕進入題庫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