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兩年未發生“醫鬧”事件 防治舉措制度化


連續兩年實現“無醫鬧”、醫院刑事治安案件持續兩年遞減、醫療糾紛調解成功率逐年上升……中山市自2012年4月提出創建首個“無醫鬧”城市以來,已經構建了由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公安主力、全民參與的“無醫鬧城市”創建機制。7月15日,來自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衛計委、醫事法學老師組等部門及相關負責人,共赴中山參加創建“無醫鬧城市”推廣研討會,就“中山經驗”如何復制推廣進行探討。
防治舉措制度化
“2012年第一季度,最嚴重的時候發生了5起較大規模的醫鬧事件。我們當時就在想,該如何轉變這種‘治標不治本’的現象,把一次性的‘突發性處置’轉變為‘常態化’的管理。”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在談及創建“無醫鬧城市”初衷時曾表示,“由此推動了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防治機制的形成。”
據了解,中山市防治醫鬧體系主要由以下要素組成:由公安機關牽頭,依托醫院警務室對醫患糾紛提前介入,轉變以往“鬧后取證打擊”為“鬧前防鬧未然”;由司法部門牽頭,在各鎮區依托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成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并組建法律顧問老師庫和醫學顧問老師庫,健全第三方調解機構;在源頭方面,通過加強診療規范和質控管理,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減少醫患糾紛發生,以此實現從“不能鬧”到“不必鬧”的轉變。
研討會上,中山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鄧小兵還強調了中山動員“全民”力量參與“無醫鬧城市”創建的作用。據透露,該市通過發動“醫鬧鬧了誰”等全民大討論,并通過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來豐富多元調解渠道。
健全第三方調解
參與研討會的各國家部委負責人對創建“無醫鬧城市”的“中山經驗”給予了肯定。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巡視員石海龍在會上表示,中山的做法不僅體現在“治醫鬧”,更注重“防醫鬧”,其模式可復制可推廣;中央政法委綜治二室副主任盧倉報則指出,有效解決“醫鬧”問題首先需要政府“敢擔當懂區別善用法”,中山在這方面也提供了較好的思路。
據中山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介紹,中山創建“無醫鬧城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統計數據顯示,作為中立第三方的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共受理醫療糾紛121宗,其中成功調解107宗,成功率達88.4%;醫院刑事治安案件連續兩年大幅度下降,其中2013年共214宗,比2012年下降51%,今年上半年54宗,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
來源: 南方日報
相關推薦: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