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話,醫生開車夜行300公里救人



蔣云召主任在研究患者的病情。季娜娜攝
因為一場嚴重的車禍,安徽人王德余被送進了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搶救,在重癥監護室搶救了數天,他終于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生命體征各項指標正常,但由于嚴重的腦外傷,人卻一直在昏迷。家人出于經濟考慮,在醫院學習了一套護理技能后,決定自行出院在家康復,王德余僅靠一根胃管輸送營養物維持生命。
2個月稍縱即逝。4月底的一個傍晚,下了班的無錫市三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蔣云召剛剛到家就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萬分焦急,隨后他掛斷電話。幾分鐘準備后,他開著汽車消失在滾滾的車流中,他要去出一趟300公里外的急救……
患者家屬猶豫了很久向當初救治的蔣醫生求援
一場車禍讓他腦部受到重創
今年49歲的王德余是安徽滁州人,夫妻倆來無錫打工已有不少年頭,他在工地上干建筑工,每天收入很可觀,平均能拿一兩百元,而妻子在一家工廠做工,一雙兒女則在安徽工作。作為家里經濟的頂梁柱,心想著能多賺點錢為兒子討媳婦,為安徽老家多置辦點家具,讓日子過得好一點,然而誰都沒料到一場車禍正向他一步一步逼近。2013年11月20日早晨6點左右,王德余跟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行駛在去往建筑工地的路上,在一個路口的紅綠燈處,一輛半掛車與他發生相撞,電動車被撞得幾乎成一堆廢銅爛鐵,王德余生死不明,立即被送往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急救。
“腦部受到重創,隨時有生命危險。”醫院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在搶救的初期,全家人慌了神,他們表示不管花多少錢,都請醫生救治,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蔣云召就此與王德余家人認識。“初見蔣主任時,他很儒雅,說話聲音不大,很像一個學者。”王德余的兒子小王跟記者回憶第一次見到蔣云召時的印象。經過數天搶救,王德余終于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慢慢進入恢復期,蔣云召則成為他的主治醫生。
100天后,王德余的各項生命指標都很平穩,但因為腦部受到嚴重的創傷,人一直處于昏迷狀態。由于無錫只有王德余的妻子在照顧他,經過全家人商量后,他們決定自行出院回到安徽家里進行康復。小王告訴記者,父親該用的藥也已經用了,該治療的也都治療了,再加上家里的經濟情況,在醫院根本耗不起。父親的這種病是三分治七分養,把他接回安徽的家中去康復,這樣他和姐姐都能照顧到,否則母親一個人在無錫根本應付不了。家人在醫院全面系統地學習護理知識后,王德余出院了,因為昏迷,他僅靠一根胃管輸送營養物維持生命。
胃管堵塞不通暢,縣城的醫生無能為力
回到家后的王德余并沒有被放棄,由于害怕肌肉萎縮,妻子、兒子、女兒每天按時給他按摩,營養上也是變著花樣。小王說,每天都是按量喂食,比如早上起來是雞蛋,十點左右是稀飯,緊接著中午飯,下午水果,晚上主食,這些都需要通過攪拌機絞碎形成流質打到胃管里。
情況在4月底的一天發生驟變。小王告訴記者,當天上午營養物就已經打不進胃管了,一滴水都進不去,這讓他才意識到其實前幾天已經有這種現象發生了,只不過最后用水沖的時候還能沖得進去,全家人當初根本沒有引起重視。“胃管堵了后,我們就請了當地縣城的醫生來幫忙,沒想到折騰了半天就是沒裝上去。縣城的醫生表示無能為力,還是早點想辦法為妙。”小王回憶,“我們終于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因為一旦沒有營養輸送,就等于將父親送上絕路。”思考了很久,他們決定給當初救治父親的蔣云召醫生打個電話。
蔣醫生會不會來?他曾經猶豫過……
小王告訴記者,起初在給蔣主任打這個電話時曾經猶豫過,因為對于已經出院的患者來說醫生已經完成了他的任務,沒有必要再為他們服務,更何況是300公里以外。但是他們一家人實在沒有辦法,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給他打了電話。
他說,雖然是嘗試,但是潛意識里他能感覺到蔣醫生會來。他回憶,自己家里條件并不是很好,父親在住院治療期間,第一天的醫藥費、搶救費等就花了四五萬,以后每天基本上都在一萬元左右。后來父親一邊在治療,家里一邊想辦法湊錢。他們曾擔心過父親因為費用的問題治療受影響,但根本沒想到蔣醫生會以個人的名義打白條給醫院擔保先治病后交錢,他記得最多的時候曾拖欠醫院的醫藥費達十多萬。父親的病就是在一邊擔保一邊籌錢一邊治療的過程中進行的。除此之外,只要蔣醫生在班上,一天都要來看望父親好幾次,還盡量為他們家人減輕經濟壓力。
無錫醫生
接到電話他回答“我過去”連夜開車300公里去救人
決定開車去救人,妻子當了“陪駕”
此時,蔣云召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剛回到家中準備吃晚飯,屁股還沒坐熱,手機響了,還沒等他說話,電話那頭就傳來了急促的聲音:“蔣主任,我是王德余的家屬,我們王德余已經幾個小時沒有進食了,他的胃管堵住了,我們原不想麻煩您,請了我們縣醫院的醫生來插,但沒給插上,現在真的是沒有辦法了才給您打這個電話,蔣主任,請您救救我們王德余啊!”這個電話來自300公里外的安徽,王德余的愛人。
一手將王德余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蔣云召知道,對于一個昏迷病人來說,沒有營養支撐意味著什么。聽完對方的敘述,幾分鐘后,他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好,我過去。”
隨后,蔣云召吩咐妻子不要再重新做飯了,將前一天或者當天中午留下來的剩飯剩菜熱一下,因為他馬上要抓緊時間去一趟安徽,夜里還要趕回來上第二天的班。由于經常會接到臨時緊急搶救任務,妻子對蔣云召的安排并沒有在意,但是當他提出要去一趟300公里外的安徽時,她提出了質疑甚至建議丈夫不要去。
最終在晚上7點左右,妻子當上了“陪駕”,與蔣云召一起開車前往安徽,去出這一趟300公里外的急救。
她告訴記者,丈夫是一名神經外科大夫,在他手中治療的腦外傷患者大部分都是由于車禍造成的,她害怕丈夫一個人開車萬一遇到什么情況,她跟著去心里能放心。因為是晚上開車,光線不好,她一路上都很緊張,手心里都是汗,一路叮囑蔣云召慢點開。
為了節省時間,蔣云召和王德余的兒子商量了一個方案,兩個人約定走相同的路線,然后各自朝著各自的方向開,在中間點會合。兩路人馬最終在鎮江的高速附近會合,他們一起朝著安徽方向開去。
五分鐘更換完胃管,300公里沒白跑
當晚十點多,他們終于到達安徽滁州的一個縣城。小王回憶,到家后蔣主任拿出了一根新的胃管,僅用了五分鐘就更換完,而此時父親已經快半天沒有進食了。蔣云召告訴記者,王德余在家康復只依靠一根進口的胃管,而其他靜脈輸液、營養液都沒有,胃管就是他維持生命的唯一希望,如果長時間不給病人進食,那么就等于讓他等死,而且昏迷的病人胃管很難插,稍不留神就會出問題。一般來說,胃管需要平均3個月更換一次,可能是由于當地的醫療條件有限,再加上進口胃管和國產胃管在技術操作要求上不一樣。
他說,當初王德余在醫院治療的時候就知道他們家經濟不好,但是今天來了一趟才親眼看見真的是家徒四壁,尤其是當他看到他們全家人在晚上快十一點都沒吃晚飯在門口站著等他的那種期盼眼神時,他覺得為如此淳樸的農家人上門急救,這一趟300公里沒白跑。
該不該趕去?他也曾經猶豫過……
事后蔣云召坦承,在接到求救電話時,他曾經有過一絲猶豫的念頭,有點遠,但是一想到王德余的實際情況,他就沒多想,還是去吧,因為每天看到那么多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能搶下一條命已經很不容易,不能眼睜睜地放棄他。他隨后笑了笑告訴記者,但真心沒想到是真的遠。
小王給記者來電:“父親恢復得不錯,我們全家人都在等著父親醒來一起到無錫三院去跪謝蔣云召主任,他一直以來都在關心父親,甚至連那天換胃管的錢都是蔣主任自己掏腰包購買的。縱使現在有什么問題只要一個電話過去,蔣主任都會耐心地告訴我們怎么做,如果他在手術或者搶救病人,無論再晚他都會回電。我們為認識這樣的醫生而高興、感動,母親天天在我們耳朵邊說,蔣醫生是好醫生,是一個好人,要求我和姐姐都要學習蔣醫生,為這個社會服務。”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推薦:
最新資訊
- 成績公布!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證書,這些高薪職業任你挑選2024-09-16
- 2024年浙江寧波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9
- 2024年湖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3
- 2024年天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結束2024-08-23
- 2024年內蒙古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平穩結束2024-08-22
- 2024年北京考區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實施2024-08-22
- 拿下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有哪些福利和補貼2024-08-21
- 2024年浙江湖州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工作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廣東深圳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順利完成2024-08-21
- 2024年吉林長春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考試圓滿完成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