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小學心理學復習資料:學習遷移理論
第五章 學習遷移與知識應用
二、知識點
11、賈德傾向于把兩個情境之間的相同要素的重要性減到最低限度,而突出強調經驗概括的重要性。
12、知識概括化的水平越高,遷移的范圍和可能性越大。根據賈德的泛化理論,對教育來講,重要的是在講授教材時要鼓勵學生對核心的基本的概念進行抽象或概括。抽象與概括的學習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學生應該學會。
13、關系轉換理論是格式塔心理學家提出的學習遷移理論。強調“頓悟”是遷移的一個決定因素。認為遷移不是由兩個學習情境具有共同要素、原理或規則而自動產生的某種東西,而是由于學習者突然發現突然發現兩個學習經驗之間存在著關系的結果,也就是說學習者領悟學習情境中的關系是實現遷移的根本條件。頓悟是遷移的本質。科勒用“小雞啄米實驗”證明了關系轉換的學習遷移理論。根據這一遷移現象,關系理論強調個體的作用,認為學習的主體愈能認清和了解或者是說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則愈能加以概括化,則越易產生遷移,遷移的作用也就愈加普遍,頓悟是獲得遷移的真正手段,
14、學習遷移發生的條件:1、學習對象之間的共同因素。(共同要素說)2、已有經驗的泛化水平(賈德經驗泛化)共同因素是學習遷移產生的客觀必要條件。3、學習的理解與鞏固程度(認知結構)4、智力水平(形式訓練說)5、定勢。定勢的作用:積極的促進作用;消極的阻礙作用,負遷移(陸欽斯)。
15、根據定勢對遷移影響的雙重性,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預見到定勢的消極影響,既要考慮到所學課題與原有經驗的同一性,利用積極的定勢幫組學生迅速掌握解決一類課題的方法,同時又要變化課題,有意識地進行提示和分化,培養學生思維活動的靈活性、流暢性和創造性的品質,防止定勢的負遷移影響。
16、教學方法是獲得學習遷移的主要手段。
17、它與知識的領會、知識的鞏固共同構成掌握知識的全過程,知識的領會和知識的鞏固是知識應用。
18、知識應用的形式:已學知識完成有關的口頭作業或書面作業,如回答教師的提問、解答習題。而是應用已學知識去完成實際操作或實地作業。三是應用已學知識去發現或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19、一般通過審題、聯想和課題類化三個彼此相聯系的環節來完成。
編輯推薦:
在職碩士課程:GCT ,法碩 ,MBA,聯考英語
最新資訊
- 面試不熟怎么辦?2025下半年考教師資格證面試需要注意什么2025-11-14
- 面試備考必看!2025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題目模板2025-11-14
- 教案寫的不好,面試扣分嗎?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如何寫?2025-10-14
-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內容趨勢分析2025-09-28
- 2025年下半年幼兒園教師資格面試內容趨勢分析2025-09-28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