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小學心理學復習資料:技能與知識的關系
第四章 小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三、簡答題
1、 概念學習老師應該做什么?
1、 教師應從小學生的好奇好問出發,給學生以啟發和引導,讓學生自已圍繞提出的問題。2、依據提供的材料或線索進行獨立思考,獨立發現事物的關鍵屬性,解決概念形成問題。3、 發現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精神。
2、 小學生概念學習發展趨勢特點
1、 概念的具體性減少、抽象性增加。2、概念形成的模糊性減少、精確性增加3、概念形成減少、概念同化增加。4、概念的自覺性不斷增高。
3、 規則發現學習的條件
規則發現的內部條件是學生完全掌握了構成某規則的全部概念。規則學習的外部條件主要體現在教室為講授規則而給學生呈現的若干例證和言語指導上。1、一般說來,例證直觀2、空間排列方式3、時間上呈現的先后順序4、言語提示。
4、 技能與知識的關系
技能和知識是有區別的,知識是經驗的概括,技能是對操作方式的概括和熟練。但兩者是相互聯系的,知識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條件,技能是在掌握知識的 前提下,根據問題目標使認識活動或動作能有序并順利進行的一種活動方式。
5、 產生式系統的構建
1、 首先是明確每一步的目的和找出操作方法2、第二是找出每一步操作執行前后的差別和與總目的距離。3、第三是找出相鄰兩步之間產生式的關系。4、最后對整個產生式系統進行概括。
6、 加里培林的認知技能分階段形成理論。
1、 活動定向階段。是要求學生在頭腦中構成關于認知活動和活動結果的表象。2、物質或物質化階段。指運用實物的某型、圖片、示意圖或動作等進行活動。3、有聲言語階段。指學生利用出聲言語對動作的程序作精確的陳述。4、無聲的“外部”言語階段。由出聲言語活動向內部不出聲的言語自由敘述轉化。5、內部言語階段。過程簡化、實現自動化。
7、 動作技能學習的心理過程分析
由菲茨和波斯納提出的。1、認知階段。認知階段也可以叫做動作定向階段。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動作表象,用表象調節動作,掌握分解動作。2、聯結階段。由動作定向階段向動作協調完善階段發展的過渡階段,分解動作聯結成動作連續體。3、自動化階段。肌肉骨骼動作實現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意識的參與減少。
編輯推薦:
在職碩士課程:GCT ,法碩 ,MBA,聯考英語
最新資訊
- 面試不熟怎么辦?2025下半年考教師資格證面試需要注意什么2025-11-14
- 面試備考必看!2025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題目模板2025-11-14
- 教案寫的不好,面試扣分嗎?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如何寫?2025-10-14
-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內容趨勢分析2025-09-28
- 2025年下半年幼兒園教師資格面試內容趨勢分析2025-09-28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