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學考點復習10.5:班主任與班級管理


>>>2013年教師資格通用版保過班輔導震撼上線!八折優惠! 2013各省教師資格考試信息
第五節 班主任與班級管理
一、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
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主帥,對教育對象個體來說,教師的職能可歸結為“靈魂工程師”,但對教育對象群體來說,教師更多的是班集體的締造者和設計者。
1.班級建設設計的內涵
班級建設的設計是指班主任根據學校的整體辦學思想,在主客觀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提出的相對理想的班級模式,包括班級建設的目標、實現目標的途徑、具體方法和工作程序。
2.班級建設目標的確立
班級目標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班級所期望達到的境界。班級目標的設計,主要依據兩方面的因素:①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學校的培養目標;②班級群體的現實發展水平。
(二)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
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是以班級為單位的,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但良好的班集體不是自發形成的,它依賴于班主任的領導與組織。在班級管理中,特別是在達成班級目標上,班主任的領導才能非常重要。
1.班主任的領導影響力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班主任的權威、地位、職權,這些構成了班主任的職權影響力;②班主任的個性條件,構成了班主任的個忡影響力。
2.班主任的領導方式
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權威的、民主的、放任的。采用權威領導方式的班主任側重于在領導與服從的關系上實施影響,由教師自身對班級施行無條件的管理,嚴格監督學生執行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的過程和結果。采用民主領導方式的班主任比較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在領導班級的過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級,而是以間接的方式引導學生。采用放任領導方式的班主任主張對班級管理不要過多干預,以容忍的態度對待班級生活中的沖突,不主張組織班級活動。
在當前班級管理實踐中,有兩種領導方式運用得比較多:一是“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二是“集體中心”的領導方式。
(三)班主任是班級人際關系的藝術家
班級是存在于學校之中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組織。教育從本質上說就在于建立個人、集體與社會的實際聯系,以實現個人的社會化。因此,研究班級中的交往行為,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之一。
>>>2013年教師資格通用版保過班輔導震撼上線!八折優惠! 2013各省教師資格考試信息
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與方法
(一)了解學生,研究學生
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對象。對學生的教育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才能指導得法、教育有效。
1.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
①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內容包括:思想品德狀況、集體觀念、勞動態度、人際關系、日常行為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學習方法、思維特點、智力水平;體質健康狀況、個人衛生習慣;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等。②了解學生的群體關系。內容包括:班級風氣、輿論傾向、不同層次學生的結構、同學之間的關系、學生干部情況等。③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內容包括:了解學生的家庭類型、家庭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條件、家長的職業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養、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長對學生的態度等。
2.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
①通過閱讀學生的有關材料來了解學生,包括記載學生各種情況的登記表、統計表和學生活動成果記錄表等。②通過對學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調查訪問,從各個側面間接地了解學生,包括談話、問卷、座談等。③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的工作的中心環節,詳細內容見下文。
(三)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班級是―個開放的系統,學生是在多種因素縱橫交錯的影響下發展成長的。班主任要對班級實施有效的教育與管理,必須要爭取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的配合,調動各種積極因素。
三、學校管理
(一)概述
學校管理是學校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它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遵循教育規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老師生員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有效實現學校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組織活動。
(二)溝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
1.溝通的內涵
溝通是信息在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進行交換的過程。在一所學校中,各種事務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領導和創新要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徑。
2.溝通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
①信息傳遞。這是溝通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過達到這一目的才能得以實現的。
②控制。學校對其下屬的機構以及全體師生實施統一的指揮和協調,離不開溝通渠道。學校的機構系統實際上就是正式的溝通渠道,上級的指令通過它層層下達,下級的情況通過它層層上報,學校通過這一機構系統可以達到有效的控制。
③激勵。對工作績效評估的肯定,獎勵出色的行為,為下屬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等,這些溝通方式都是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
④情感交流。溝通可以滿足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的需求。通過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人們彼此之間交流情感,交換對于學校內一系列問題的看法,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參與感、滿意感。
3.學校管理中溝通的兩種形式
①正式溝通。是指按照學校機構設置的渠道所進行的信息傳遞。一般可以分為下行、上行、平行、斜向幾種渠道。
②非正式溝通。是指在正式溝通之外的信息傳遞,一般有三種渠道,即個人之間的自發交往、非正式的接觸或聚會、社會傳聞(即小道消息)。
(三)學校績效是學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
學校績效是指學校功能發揮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標志。學校的績效只有經過評估才能量化并加以比較,才能成為衡量學校工作的尺度。因此,績效評估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評估可以為學校的人力資源規劃、財務預算、教學工作安排等提供較為準確的信息,同時也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決策的依據。績效評估還可以增強學校教職員工的公平感和成就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激勵他們為實現學校目標而努力工作。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