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心理學知識:動作技能及其形成(1)


動作技能及其形成
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應該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要掌握熟練的技能。不僅要善于“動腦”,也應該善于“動手”,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一、動作技能及其作用
(一)動作技能的定義
動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或運動技能。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寫字、繪畫、打字,音樂方面的吹、拉、彈、唱;體育方面的田徑、球類、游泳、體操、射擊;生產勞動方面的車、銑、刨、磨;交通方面的騎車、開車、駕駛飛機等等活動方式,都是動作技能的范疇。那么究竟什么是動作技能呢?
關于動作技能,不同的心理學家有不同的定義。例如,克倫巴赫(J.Cronbach)認為:“最好是把技能定義為習得的,能相當精確執行且對組成的動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識的注意的一種操作。”美國心理學家伍爾福克(A.E.Woolfolk)把動作技能看作是“完成動作所需要的一系列身體運動的知識和進行那些運動的能力。”①加涅認為:“動作技能實際上有兩個成分:一是描述如何進行動作的規則;二是因練習與反饋而逐漸變得精確和連貫的實際肌肉動作。”他們的定義,雖有合理的一面,但沒有闡明操作性知識和活動方式的關系,也沒有明確指出操作性知識與因練習和反饋而逐漸變得精確和連貫的實際肌肉運動的關系。
究竟什么是動作技能呢?多數心理學家認為:動作技能是一種習得的能力,表現于迅速、精確、流暢和嫻熟的身體運動的活動方式。
根據上述定義,我們應將動作技能與不隨意的和反射性的動作區別開來。如在人的眼前出現輕微刺激,人能迅速作出眨眼反應,這種反應不是習得的,它不屬于動作技能。
動作技能總是包含精細的肌肉運動。動作技能既存在于要求使用某種裝置的任務中,如在繪畫、打字、打球、騎車和開飛機中有動作技能,也存在不要求使用裝置的活動中,如在練拳、競走、游泳、唱歌、舞蹈等活動中也有動作技能。
(二)動作技能的作用
1.動作技能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及實踐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是社會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人類變革現實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人們借助動作技能一方面更好地適應社會,另一方面更好地改造社會,它有助于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它將促進社會生活的發展。
2.動作技能是操作能力形成發展的重要構成因素。操作技能的掌握是要使學生形成順利地完成某種實踐任務的熟練的行動方式。這是培養人才的技術能力和才能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3.動作技能的傳授及掌握,構成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是各種職業教育過程中動作技能的掌握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教師資格證說課指導匯總 普通話范文精選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驗】教學經驗交流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