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與品德的形成復習指導(6)


2、內部條件
(1)認知失調
是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提出的,認為人類具有一種維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維持自己的觀點、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他提出四種認知失調情況:邏輯上不一致;與社會風氣不一致;個人的一貫行為與特殊行為不一致;新出現事物與原有經驗不一致。可以說,認知失調是態度改變的先決條件。
(2)態度定勢
個體由于過去的經驗,對所面臨的人或事可能會具有某種肯定或否定、趨向或回避、喜好或厭惡等內心傾向性,這種事先的心理準備或態度定勢常常支配著人對事物的預期與評價,進而影響人是否接受有關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認識水平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取決于已有的道德判斷水平。
(4)受教育程度
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道德判斷能力也有所提高。教育程度與品德的關系,類似于智力與品德的關系。
此外,個體的智力、年齡也對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四、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
(一)有效的說服
1、有效地利用正反論據
教師經常應用言語來說服學生改變態度,在說服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信息,以支持或改變學生的態度。對低年級學生,提供正面論據,以免困惑。對于高年級,可以正反兩面,使學生感到公正。
2、發揮情感作用,以理服人和以情動人
富于情感色彩的說服內容容易引起興趣,然后說理,比較容易產生穩定、長期說服效果。低年級學生多一些情感因素,高年級學生多一些理智因素更合適。
3、考慮原有態度的特點
教師進行說服時,還應考慮學生原有的態度,應以學生原有的態度為基礎,逐步提高要求。如果態度差距過大,教師不要急于求成,否則會產生對立情緒。
4、逐步提高要求
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一點一點地提高對學生的要求,最終形成良好的態度。
(二)樹立良好的榜樣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在社會學習過程中,人不是消極地接受外在刺激,而是經過一系列的主動加工過程,對外在刺激進行選擇、組織,并以此調節自己的行為。他認為影響道德行為的決定因素是環境與榜樣強化。班杜拉認為通過觀察學習和模仿學習獲得態度。
觀察學習是學習者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他人的行為表現,從而形成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
模仿學習是觀察者按照別人的言行舉止行動。分為直接模仿,直接學習榜樣的行為;象征模仿,學習傳播媒介中的榜樣行為;創造模仿,創造性地模仿榜樣地態度和行為;延遲模仿,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再模仿。
榜樣在觀察學習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樣的特點、示范的形式及榜樣所示范行為的性質和后果都會影響到觀察學習的效果。另外,也要考慮學生的性別、年齡、興趣、社會背景等特點,盡量與學生相似,有接近感。給學生呈現受人尊敬、地位較高、能力較強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樣。
榜樣的示范可以有多種方式:1. 直接的行為表現;2.言語講解來描述某種行為方式;3.身邊的真人真事的現身說法;4.各種傳播媒介。
對觀察到的行為進行強化,可以促進模仿。強化不僅包括外部強化,還包括自我強化和替代強化,替代強化是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強化一樣,是一種間接的強化方式。
環球網校聯手多位老師隆重推出教師資格輔導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驗】教學經驗交流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