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學輔導之課程實施(1)


一、課程實施的概念
課程實施是指將設計的課程轉化為具體教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一般來說,課程設計的越好,實施起來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
美國著名的課程理論家古德萊德曾經提出關于課程的五個層次:①觀念層次的課程,即在思考、研究、擬議中的課程;②社會層次的課程,即教育行政部門推行的正式課程(這兩個層次屬于課程的編制和課程的采用階段);③學校層次的課程,即由學校在國家和地方確定的課程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課程;④教學層次的課程,即教師所“理解的”并在課堂上實行的課程;⑤體驗層次的課程,學生實際獲得的經驗和體驗。
二、課程實施的結構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至少要考慮七個方面的問題:①安排課程表,明確各門課程的開設順序和課時分配;②確定并分析教學任務;③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個性特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④選擇并確定與學生特點和教學任務相適應的教學模式;⑤對具體的教學單元和課的類型及結構進行規劃;⑥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⑦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為下一輪的課程實施提供反饋性信息。
這七個方面在運作過程中構成了一個循環往復的動態結構,這便是課程實施的過程結構,具體如下:
1、安排課程表
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整體性原則:要著眼全局,統籌安排好課程計劃所規定的每一門課程,使之處于能發揮最佳效果的恰當位置。
遷移性原則:充分考慮各門學科之間相互影響的性質和特點,利用心理學上的遷移規律,促使課程之間正遷移,防止負遷移現象的發生。
生理適宜原則:課程的安排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的大腦功能和身體機能都得到平衡和健康的發展。
2、分析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通常包括三個方面:①學生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②學生所要形成和發展的智力、體力、能力。③學生所要養成的情感、態度、品德和個性心理品質。
3、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
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四方面特性:獨特性、穩定性、發展性和靈活性。學生的學習特點受三個方面因素的影響:①基礎因素,包括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智能結構和心理品質、個性特征等;②內部因素,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學習經驗、掌握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等;③外部因素,主要指學習內容、教師的教學風格、社會傳統、時代要求等。
4、選擇并確定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課程目標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系統化的教學活動的基本范式。
5、規劃教學單元和課
教學單元通常是指某門課程的教材內容中的一個比較完整的部分。在對教學單元進行規劃時,需要對教學單元中的主要原理、主要概念、技能、態度、診斷性測驗和評價等方面加以考慮。
6、組織教學活動
組織教學活動是課程實施計劃的開展過程。
7、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課程實施的最后一個環節和任務。
環球網校聯手多位老師隆重推出教師資格輔導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驗】教學經驗交流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