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個人的發展復習指導(2)


三、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一)順序性
個體身心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要求教育活動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無論是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是品德的養成,都應該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推進。
如:皮亞杰的認知發生論:個體認知發展:感知運算水平→前運算水平→具體運算水平→形式運算水平。
(二)階段性
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這一特點要求教育要有針對性,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要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
(三)不平衡性
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變化發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較早的年齡就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而有一些方面則需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這一特點要求教育活動要分析個體各方面發展的最佳時期,“對癥下藥”,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發展關鍵期: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形成和發展的時期。如:6-12歲學生的思維具有具體性和形象性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較差, 14-16歲,抽象思維能力獲得了發展,但還需要感性經驗的支持,而到了17-18歲,抽象思維能力進一步增強,思維具有開放性。
(四)互補性
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意志、情緒等對整個機體的發展能夠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發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見的,有些卻是隱形的,培養自信和堅持的品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五)個別差異性
個別差異性在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同層次上存在著,如性別差異、身心發展水平的差異、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等等。在教育過程中,要發現并研究個體間的差異特征,做到因材施教。
環球網校聯手多位老師隆重推出教師資格輔導
【試題】中學歷年真題 中學模擬試題 小學歷年真題 小學模擬試題
【經驗】教學經驗交流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