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師資格 > 教師資格備考資料 > 2019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2019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更新時間:2019-07-30 15:31:20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160收藏80

教師資格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常常涉及到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發展階段,具體發展階段如下:

知識點:教師資格考試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埃里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八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發展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屬于兒童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

1.嬰兒期(0~1.5歲):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

嬰兒在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體驗著希望的實現。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給予嬰兒良好的照顧和愛撫,嬰兒就會對父母產生信任感,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可信的地方。這種對人和環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個性品質的基礎,也是以后各個時期發展的基礎,尤其是青年時期發展起來的同一性的基礎。

2.兒童早期(1.5~3歲):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感

兒童在這一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感,體驗意志的實現。兒童渴望嘗試獨立處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許幼兒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勵幼兒的獨立探索愿望,幼兒就會逐漸認識自己的能力,養成自動自主的個性;反之,如果父母過分保護或過分批評指責,就可能使兒童懷疑自己對自我和環境的控制能力,產生一種羞恥感。這一階段發展任務的解決,對個人今后對社會組織和社會理想的態度將產生重要影響。

3.學前期(3~6、7歲):主動感對內疚感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感,體驗目的的實現。兒童的活動范圍逐漸超出家庭的圈子,他們喜歡嘗試探索環境,承擔并掌握新的任務。此時父母或教師認可兒童的活動并進行恰當的指導,兒童的主動性、創造性將獲得發展。反之,如果父母嘲笑兒童的探索,或過多干涉,兒童就會對自己的活動產生內疚感。

4.學齡期(6、7~12歲):勤奮感對自卑感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這個時期,兒童已經進入學校,開始體會到能力和成功之間的關系。他們追求工作完成時所獲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帶來的教師和長輩的認可與贊許。如果兒童在學習等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獎勵,將增強兒童的勝任感,有利于形成進取和勤奮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學不當,或努力不夠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遭受漠視,兒童容易形成自卑感。這種自卑感往往是以后學業頹廢的重要原因。

5.青年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體驗著忠誠的實現。自我同一性是有關自我形象的一種組織,它包括有關自我的動機、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貫經驗和概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與職業的選擇、性別角色和人生觀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如果個體在這一時期把這些方面很好地整合起來,其所想、所做與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個體便獲得了較好的自我同一性。如果不能整合,將會導致角色混亂或同一性延遲,產生同一性危機。

6.成年早期(18~25歲):親密感對孤獨感

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親密感,體驗愛情,避免孤獨感。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能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為一體,獲得共享的同一性。從而獲得親密感,否則將產生孤獨感,個體會變得冷漠,回避人際交往。

7.成年中期(25~50歲):繁殖感對停滯感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獲得繁殖感,體驗關懷的實現。繁殖不僅指個人的生殖能力,而主要是指關心和指導下一代成長的需要。一個人即使沒有孩子,只要能關心、教育孩子也可以具有繁殖感;反之,其人格貧乏和停滯,這個人便是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不關心他人(包括兒童)的需要和利益。

8.成年晚期(50歲至死亡):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沖突

老年人的健康每況愈下,對此他們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適應,所以被稱為自我調整對絕望感的心理沖突。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調整大于絕望,他將獲得智慧的品質,埃里克森把它定義為“以超然的態度對待生活和死亡”。老年人對死亡的態度直接影響下一代兒童時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八階段和第一階段首尾相連,構成一個循環或生命的周期。

知識點“教師資格考試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的配套習題

【單選題】進入中學,學生經常思考“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的未來應怎樣”等問題。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動感

D.勤奮感

查看答案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自我同一性是指個體因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進入中學,學生經常思考“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的未來應怎樣”等問題即為學生思考有關自我一致性形象的問題。因此本題選B。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以上內容是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為您整理的2019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點擊下面按鈕免費下載更多精品備考資料。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教師資格資格查詢

教師資格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教師資格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