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學習動機理論


知識點:教師資格考試學習動機理論
一、行為主義的強化理論
學習動機的強化理論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提出來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納。行為主義強化理論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
二、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具有五種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些需要從低級到高級排成一個層級,較低級的需要至少達到部分滿足之后才能出現對較高級需要的追求。他將前四種需要定義為缺失需要,后一種需要是生長需要。
三、成就動機理論
個體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里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部分:趨向成功的傾向和避免失敗的傾向。
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有可能選擇的是成功概率約為50%的任務。
四、成敗歸因理論
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發現人們傾向于將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歸結為以下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同時,韋納認為這六個因素可歸為三個維度,即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歸因。
韋納成敗歸因理論中的六因素與三維度
一個總是失敗并把失敗歸于內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學生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習得性無助是當個體感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會對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抑郁狀態。
五、自我效能感理論
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種:成敗經驗、對他人的觀察、言語勸說、情緒和生理狀態。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以上內容是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為您整理的2019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學習動機理論,點擊下面按鈕免費下載更多精品備考資料。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