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


知識點: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
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因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影響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身心等方面發展變化的人,它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之一。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是引導年輕一代,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領路人。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都是教育者。孩子入學之后,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學校的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則成為主要的教育者。教育者以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引導和促進受教育者的身心朝著社會需要的方向發展,其通過教育活動傳承人類文明的精髓,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是人類文明和知識的象征。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動中學習、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對象,既包括在學校中學習的兒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種成人教育的學生。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接受教育者的引導和教育,不斷地把教育內容和教育思想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從而使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思想與品德得到發展和提高。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因而其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受教育者所獲得的知識和所發展的能力的程度以及學習的效果。
3.教育措施
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教育者就必須采用一定的教育措施。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教育內容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教的載體,主要包括各種教科書、教學參考書以及相關的電視影像資料、報刊、廣播等信息載體以及教育環境等。在不同的時代條件下,教育的內容是不相同的,隨著教育對象的不同,教育內容也會有所變化。教育手段指的是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既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的學習方式以及教育活動中運用的一些物質器具等,如教師教具、試驗設備、教育輔助材料等。
4.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構成教育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間有著密切而復雜的關系。其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是教育活動過程中最主要的關系和矛盾。兩者分別作為教與學的主體存在于同一教育實踐活動中,共同構成了教育活動的復合主體。同時,二者又具有互為主客體的關系。在教的過程中,教育者是主體,受教育者是客體;在學習過程中,受教育者又是活動的主體。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有共同的教育活動對象--教育內容,共同的活動目的——受教育者素質的全面發展。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以上內容是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為您整理的2019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點擊下面按鈕免費下載更多精品備考資料。
最新資訊
- 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2025-09-02
- 20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綜合素質分析題-學生觀2025-09-02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簡答題,務必收藏!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重點:法律法規16分原來這么好拿!一文分清責任歸屬2025-08-29
- 2025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二重點考點:一文速記“三大定律”2025-08-29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考試資料,這些務必背誦2025-08-28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綜合素質必考的4個考點,4個口訣拿下44分2025-08-28
- 25下小學教師資格證科目二資料:影響身心發展的因素2025-08-27
- 25下教師資格證小學科目二內容:三大直觀手段2025-08-27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小學綜合素質考試內容:需要背的12個考點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