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每日一練40


1.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編寫者是( )。
A.陶行知
B.楊賢江
C.廖世承
D.潘菽
2.根據研究的功能,可將教育科學研究分為( )。
A.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B.發展性研究、應用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C.基礎性研究、發展性研究、應用性研究
D.評價性研究、基礎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3.否定教育在培養目標、辦學形式、管理模式、教學內容、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單一性和統一性,這體現了二戰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特點為( )。
A.教育終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4.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我們把它叫作( )。
A.青春期
B.關鍵期
C.生長期
D.心理斷乳期
5.陶冶是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陶冶教育法的是( )。
A.人格感化
B.環境陶冶
C.藝術陶冶
D.座右銘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我國的教育心理學最初是從西方引進的,l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2【答案】A。解析:考查教育科學研究的類型以及對分類方法的理解,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功能,可以將教育科學研究分為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3【答案】D。解析:二戰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
4【答案】B。解析:所謂發展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關鍵期內施加教育影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須適應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內,施以相應的教育,促進該素質的發展。
5【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又稱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師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教育法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座右銘屬于道德修養法。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為您整理,更多海量資源盡在環球網校。考生亦或登錄教師資格論壇,與廣大考友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每日一練:2025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題練習2025-02-18
- 2025上半年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試題每日一練2025-02-05
- 2025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題目練習(筆試)2025-02-04
- 8.30一日一練:20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練習2024-08-30
- 20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練習8月29日一日一練2024-08-29
- 20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練習題每日一練:8月27日2024-08-27
- 20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的配套練習資料8月23日每日一練2024-08-23
- 8月22日:20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模擬試題每日一練2024-08-22
- 2024教資考試試題每日一練(8月21日)2024-08-21
- 2024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一日一練(8月20日)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