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綜合素質章節測試試題:閱讀理解能力



【摘要】考前多做一下針對性的試題可幫助考生順利通過考試,下面是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幼兒教師資格綜合素質章節測試試題:閱讀理解能力,預祝大家取得滿意成績。
一、單項選擇題
1.農業考古學家可以重新發掘出我們祖先被遺忘的智慧。例如,納巴塔人在兩千年之前占據著險惡的內蓋夫沙漠,他們把這一地區很少發生的大暴雨的雨水引灌到灌溉溝渠與蓄水池中。這一方法被用來重建這一地區的古代農場,這些農場現在也能生產出很高的谷物產量。上述文字中“方法”一詞是指( )。
A.納巴.塔人占據險惡的內盞夫沙漠
B.納巴塔人興建灌溉溝渠和蓄水池
C.納巴塔人用大暴雨的雨水來灌溉
D.重建這一地區的古代農場
2.體育競技摻入越來越多的經濟利益,會驅使一些人走向極端。雖然目前運動員的自然能力仍占主導,但是如果有一天科技手段足以超越自然賦予的力量,運動員在日常不需要嚴格訓練,而是通過儀器、手術來增強體質,這與駕駛著摩托車去參加百米競賽是否還有本質區別?這不僅是拋給體育界的問題,也將成為科學的兩難。
“這不僅是拋給體育界的問題”中的“這”指的是( )。
A.通過儀器、手術來增強體質
B.科技手段的作用超過運動員的自然能力
C.讓運動員的自然能力占據主導地位
D.體育競技在經濟利益驅使下走向極端
3.近幾年來,政府通過各類手段,促使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經濟轉型政策在短期內對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受限制的行業在較短時期內會因政策的壓力而放慢增長。同時,受扶植政策不到位、市場培育滯后、技術開發存在瓶頸等因素影響,新產業的成長則較為緩慢,無法對沖前者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段文字結尾處的“前者”是指( )。
A.政府各種促使產業結構升級的政策
B.政策在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C.受限制的行業在短時期內增長緩慢
D.政策、市場、技術開發瓶頸等因素
4.中國詠花詩詞的歷史認識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它通過人們對花卉的審美態度和欣賞情調,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種種處境和對生活的理解。我們在閱讀鑒賞詠花詩詞的同時,考慮歷代詩人、詞人的不同的創作心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藝術境界,是很有趣味的,這對我們的鑒賞活動也頗有益。根據這段文字.“趣味”是指( )。
A.人們閱讀鑒賞詠花詩詞是一種饒有興趣的事
B.人們閱讀鑒賞詠花詩詞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況
C.人們閱讀鑒賞詠花詩詞時產生的藝術審美情趣
D.詠花詩詞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審美價值
5.聯想意義最易誤用而生流弊,聯想起于習慣,習慣老是喜歡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誘性最大,一人走過,人人就都跟著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濫,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濫。也是如此。文中“流弊”具體指的是( )。
A.像走熟路那樣使用聯想
B.誤用聯想意義
C.用字太俗濫
D.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
6.所謂信息加工觀點就是將人腦與計算機進行類比,將人腦看作類似于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但是這種類比只是機能性質的,也就是在行為水平上的類比,而不管作為其物質構成的生物細胞和電子元件的區別。換句話說,這種類比只涉及軟件而不涉及硬件。上述文字中“硬件”指的是( )。
A.機能性質
B.行為水平
C.物質構成
D.生物細胞和電子元件
7.月亮貪圖什么好處,腹中竟有玉兔?后羿如何能得到不死仙藥,又為什么不把它藏好?一首1500字的《天問》里,詩人屈原竟然一口氣問了170多個問題,集中反映了2300年前的天文學知識。1000年后,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以《天對》來回應《天問》,“無極之極,莽彌非垠”,“東西南北,其極無方”,并揭示出“無中無旁”的宇宙因為沒有邊界,也就不存在所謂“中心”的科學道理。這段話旨在強調( )。
A.嚴謹的科學和奔放的藝術永遠是浪漫的交響
B.伴隨著藝術的暢想,科學思維同樣火花四濺
C.月亮成為藝術世界中永不干涸的靈感源泉
D.科學與藝術原本就是一對孿生兄妹
8.費孝通在反思一生學術研究時,提出“文化自覺論”。他說:“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根據這段文字的表述可知,“文化自覺”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文化的發展方向更為可控
B.使人們能更加適應不斷發展的文化
C.使人們更深刻地了解文化的來源和特點
D.使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和轉變更為容易
9.美國科學家聲稱,每人生來有兩個腦,即顱腦與腸腦。腸腦位于食管、胃臟、小腸與結腸內層組織的鞘中,含有神經細胞、神經傳遞質、蛋白質和復雜的環行線路。結腸炎、過敏性腸綜合征等都與腸腦內產生的問題有關。腸腦中幾乎能找到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所有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腎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腸腦中還存在多種被稱為神經肽的腦蛋白、腦啡肽以及對神經起顯著作用的化學物質。這段材料中“腸腦中幾乎能夠找到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所有物質”一句的意思是( )。
A.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絕大部分物質存在于腸腦之中
B.顱腦依賴腸腦中的絕大部分物質進行運轉和控制活動
C.腸腦中具有與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絕大部分物質
D.腸腦中所有的物質與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物質幾乎相同
10.西方學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理論,從其產生的客觀基礎而論,它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物質生活質量逐漸提高,人們日益從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過渡的前提下出現的一種理論對現實的回應。這種回應的出現,一方面是客觀現實對理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學、美學及文學藝術理論發展的必然規律。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日常生活審美化”理論( )。
A.出現的時代背景及理論基礎
B.已獲得了各方面的廣泛認可
C.主要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
D.與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教師資格論壇,如果你喜歡《幼兒教師資格綜合素質章節測試試題:閱讀理解能力》這篇文章,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環球網校教師頻道小編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交流!
【摘要】考前多做一下針對性的試題可幫助考生順利通過考試,下面是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的幼兒教師資格綜合素質章節測試試題:閱讀理解能力,預祝大家取得滿意成績。
二、材料分析題
1.鑰匙
羅蘭
①自從有一天,和他因小事爭吵,我一怒離家,回來時卻發現忘帶鑰匙,又不肯按鈴請他來為我開門,只得索性坐火車去高雄住了一夜。那以后,我對鑰匙就十分小心。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一種自尊的保障、獨立的象征,代表著可以我行我素的自由和不必求助于人的快樂。我的鑰匙好像就因為這種意義的追求才逐漸多起來的。
②除了自己住處大門、二門的鑰匙,以及家中一切備而不用的鑰匙之外,我有辦公室抽屜和
四個柜櫥的鑰匙,還有發音室的鑰匙。另外我還有洛杉磯女兒住處的兩套鑰匙和紐約朋友住處的鑰匙。他們說:“知道你這人喜歡隨時高興就跑來了,給你一套鑰匙,我們不在家,你也可以進來。”
③鑰匙因此不僅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權利和別人對你的信任。
④為了預防自己某天忘了帶鑰匙或丟了皮包,我多配了一些鑰匙,放在辦公室。必要時,我可以回辦公室去拿,而不必麻煩鎖匠或任何其他的人。辦公室晝夜都有人在。我不怕任何時候會被關在辦公室的門外——這另一套的鑰匙給我的是一種左右逢源的保障。
⑤我信賴我的鑰匙,而且對它們十分感謝,好像它們是黑夜中的一些燈、寒夜里的一爐火,或一把擋雨的傘、一件御寒的大衣。它們是如此的簡單、輕便、信實,而又可以由我自己掌握。
⑥仿佛凡不能由我自己一個人來掌握的東西,都使我覺得不安全。不是我不信任別人,而是我不知自己肯不肯去煩勞或支配別人。我總覺得,要煩勞或支配別人的時候是很緊張的。雖然,我知道,那么多的人樂意對我付出關懷與幫助。不說別人,電臺的老工友,每當我進了辦公室,還未坐定,他就用我留給他的鑰匙幫我把抽屜打開了,而且總會問:“又沒帶鑰匙吧?”我接受他的好意。在他面前,我永遠可以不必說我帶了鑰匙。只有當他偶爾休假,或出去訪友的時候,我才慶幸我不會真的沒帶鑰匙,而可以很愉快地打開抽屜,取用我工作上絕對必需的唱片或錄音帶。這使我產生一種有備無患的快樂。
⑦為了怕使未曾預料我真會從天而降的朋友或女兒大吃一驚。我還沒有這樣使用過他們善意交給我的鑰匙。不過,我也曾想象,如果某一天,天寒地凍或風雨交加,迫使我不得不找個地方落腳的時候,忽然想起,附近就有她們某一個人的住處,而我正帶著她們的鑰匙,盡管她們已去上班,或者剛好出去度假,我也一樣可以輕而易舉開門進入她們舒適的家,讓我卸下滿身風塵、一心倦意,安穩地蜷臥在沙發上入睡一這鑰匙,對我來說,是一種可以安心的投奔。
⑧天氣冷了,外面滴滴瀝瀝地下著冬雨。從外面回來,躲進自己的家里,插上電暖爐,把那串小小的鑰匙珍重地放回皮包內存有拉鏈的口袋,感覺上,我所擁有的一切都在這里了。于是,我忽然記起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住處的鄰居發生火警,慌亂中,一點也想不起該先搶救什么,敞著大門跑出去,只帶著一把開大門的鑰匙。我并不覺得自己反應錯誤,因為那是一種下意識“提綱挈領”的搶救——有鑰匙,就可以讓我擁有那個家。
⑨女兒出國前夕,把她用的那把開大門的鑰匙交給我。我推還給她,說:“萬一你什么時候回來,我不在家呢?”一一鑰匙,在這時,是一種無言的挽留。
⑩當忍痛不得不把房子賣掉的時候,最后的割舍,是交出那把使用了多年、感覺上猶有余溫的鑰匙,使我覺得那把交出去的鑰匙上像是綴滿了珠鉆,而它們卻是我在這人生旅途上奔波時的汗滴和淚滴。
問題:(1)文章圍繞“鑰匙”而展開,那么“鑰匙”在文章中有哪些含義?
(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說“交出去的鑰匙上像是綴滿了珠鉆,而它們卻是我在這人生旅途上奔波時的汗滴與淚滴”。作者想要表達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2.陽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見一位年輕的農夫,在南方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
那時是春末了,一季稻谷剛剛收成,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地潑在溫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苦楝樹上鳥雀追逐,竹林里的筍子正紛紛綻出土地。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里非常幸福的感覺。
農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邊,稻子已經鋪平張開在場上。由于陽光的照射,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我在農夫家做客,剛剛是我們一起把稻子倒出來,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脈一般,一條棱線接著一條棱線,這樣可以讓山脈兩邊的稻谷同時接受陽光的照射,似乎幾千年來就是這樣曬谷子,因為等到陽光曬過,八爪耙把棱線推進原來的谷底,則稻谷翻身,原來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陽的一面來——這樣曬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簡直是一種陰陽的哲學了。
農夫用斗笠扇著臉上的汗珠,轉過臉來對我說:“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
他說:“你吸到什么沒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氣味,有一點香。”我說
他開顏地笑了,說:“這不是稻子的氣味,是陽光的香味。”
陽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著他。
那年輕的農夫領著我走到稻谷中間,伸手抓起一把向陽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氣整個撲進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陰的埋在內部的谷子讓我嗅,卻是沒有香味了。
這個實驗讓我深深地吃驚,感覺到陽光的神奇,究竟為什么只有曬到陽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輕的農夫說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曬太陽時發現的,那時他還是大學生,暑假偶爾幫忙農作,想象著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從曬谷時發現了陽光的香味,竟使他下決心要留在家鄉。
我們坐在稻埕邊,漫無邊際地談起陽光的香味來,然后我幾乎聞到了幼時剛曬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曬的棉被、新曬的書畫的味道,陽光的香氣就那樣淡淡地從童年流瀉出來。自從有了烘干機,那種衣香就消失在記憶里,從未想過竟是陽光的關系。
農夫自有他的哲學,他說:“你們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陽光,有陽光的時候,空氣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說花香好了,你有沒有分辨過陽光下的花與屋里的花香氣不同呢?”
我說:“那夜來香和曇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的。”
我便那樣坐在稻埕邊,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細細品味陽光的香氣。看我那樣正經莊重,農夫說:“其實不必深呼吸也可以聞到,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里退化了。”
(有改動)
[注]①稻埕:這里指曬谷場。
問題:(1)聲音一般都是用“聽”來形容,文章第一段作者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這里為什么用“想著”?
(2)文章最后農夫說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的”,結合全文,分析農夫通過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C
【老師點睛】這道題看似考查“方法”一詞的含義,實則是對之前“這個”代詞的指代考查。根據臨近原則,不難判斷答案應該就在“這一方法”的前一句,即“把這一地區很少發生的大暴雨的雨水引灌到灌溉溝渠與蓄水池中”,簡單地說就是“用大暴雨的雨水進行灌溉”,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2,【參考答案】B
【老師點睛】找距離代詞最近的相關內容。顯然B正確。A項,只是“這”的一個具體實例。C項,根據“這”后句子的意思即可排除,讓運動員的自然能力占主導正是體育界所倡導的,不是體育界的問題。D項,體育競技在經濟利益驅使下走向極端是目前體育界存在的一個問題,但并不是“這”所指代的。
3.【參考答案】C
【老師點睛】本題考查代詞的指代。由材料中的“同時”一詞,可知該詞的前后兩個部分是并列關系。即“前者”指代的一定是“同時”前面的內容。由此可以排除D項。再由臨近原則,結合材料可知“受限制的行業在較短時期內會因政策的壓力而放慢增長”是對“同時”前面一段內容的概括。因此,“無法對沖前者帶來的負面影響”中的“前者”指的是前面提到的“受限制的行業在較短時期內會因政策的壓力而放慢增長”。故本題正確答案選C。
4.【參考答案】C
【老師點睛】由該段文字可知,“趣味”是指“我們在閱讀鑒賞詠花詩詞的同時,……與之相適應的藝術境界”。由此判斷,A項過于簡單、籠統,B項對“趣味”的內涵解釋太狹隘,D項則弄錯了對象,不應是詠花詩詞。故本題答案選C。
5.【參考答案】D
【老師點睛】“流弊”指相沿下來的弊端。題目問“流弊”的具體所指,需要聯系上下文進行判斷。文段說的是聯想起于習慣,而習慣喜歡走熟路,而熟路走的人多,越走越平滑俗濫,從而導致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由此可知,文中“流弊”具體指的是“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即選項D。A項“像走熟路那樣使用聯想”比較空泛,沒有點明“流弊”。B項在文中的位置是在“流弊”之前,是“流弊”產生的原因,不是所指內容。C項,由“字被人用得太濫,也是如此”可知,“用字太俗濫”是舉的例子。
6.【參考答案】D
【老師點睛】根據材料中帶有連詞的句子“也就是在行為水平上的類比,而不管作為其物質構成的生物細胞和電子元件的區別”可知,“行為水平”是軟件,“生物細胞和電子元件”是硬件,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7.【參考答案】B
【老師點睛】這段話主要是通過對藝術的暢想,來激發我們的科學思維,著重強調的是“激發科學思維”。我們可以從遞進詞“并”看出。故本題答案選B。
8.【參考答案】A
【老師點睛】本段材料首先援引了費孝通的話,來解釋什么叫作“文化自覺”,接著由“為了”引導出目的狀語從句,實際上就是“文化自覺”的作用所在,即“為了加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也就是說“文化自覺”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強自主能力”和“取得自主地位”,換言之,即選項A中的“使文化的發展方向更為可控”。選項B表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然而仔細比較選項B與原文的表述會發現,文中“文化自覺”的作用是主動地取得的,而選項B的表述則是被動適應的,因此與文意不符,予以排除。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9.【參考答案】C
【老師點睛】具有與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所需要的物質幾乎相同的物質,是從物質構成上說明腸腦之所以叫作“腦”的理由。選項A與B的表述都缺少根據,是不準確的。而選項D則錯在“所有的物質”上。文中的“所有物質”指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所有物質,不是腸腦中所有的物質。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C。
10.【參考答案】A
【老師點睛】材料是說明性文字,第一句話是個判斷句,簡化為“理論是一種回應”,第二句話進一步評價回應,一面是現實要求,另一面是發展規律,因此材料談論的就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理論出現的時代背景及理論基礎,故選A。
二、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1)“鑰匙”在文中有多種內涵,具體如下:①是自尊的保障、獨立的象征;②是我行我素的自由和不必求助于人的快樂;③是自己的一種權利,也是別人對自己的信任;④是有備無患的快樂,也是左右逢源的保障;⑤是安心的投奔和無言的挽留。
(2)鑰匙是作者人生歷程的見證者,見證著作者的悲傷與歡喜,見證著作者愛情、親情和友情的收獲、見證著作者家庭的幸福和工作的欣慰,鑰匙是作者心靈的守護者。所以在交出鑰匙的時候,作者會有小小的傷感與不舍。
2.【參考答案】(1)①從客觀上來說,植物突破土地的聲音我們不易察覺,只能通過“想”來感受;②從主觀上來說,“想”加入了主觀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現作者對自然的品味與探索。
(2)文章反復強調“陽光”的香味。陽光下的香味是通過勞動、通過汗水而發出的香味,是更為積極上進、擁有壯懷的。屋內開的花與陽光下開的花的香味都不相同,更何況夜來香、曇花這種夜間開花發出的“陰香”呢?農夫通過這句話想要表達自己回鄉的選擇是正確的,在陽光下的勞作就像陽光下的稻子一樣是幸福、積極的,是擁有壯懷的香味的。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或教師資格論壇,如果你喜歡《幼兒教師資格綜合素質章節測試試題:閱讀理解能力》這篇文章,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環球網校教師頻道小編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交流!
最新資訊
- 來練手!25下幼兒教師資格證筆試綜合素質文化素養3類經典考題,做完漲分2025-08-22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練習題真題2025-08-20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2025-08-19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一日一練(8月14日)2025-08-14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及答案2025-08-05
- 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練習(含答案及解析)2025-08-04
- 筆試備考,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練習2025-07-30
- 打卡!2025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每日一練2025-07-30
- 2025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模擬題每日一練2025-07-28
- 2025下半年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型(保教知識與能力),快來做題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