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公共政策復習資料(18)


第三節 公共政策評估的方法
1、評估方法的分類:①經驗分析方法和演繹推理方法。②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③傳統的分析方法和現代科學方法。常見的有:①過程對比法。②價值分析法。
2、過程對比法的含義:是評估者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對不同階段的政策效果進行對比檢測的一種方法。特點有:①動態性和全面性。②是一種分析思路的對比分析。
3、過程對比法主要包含哪些方法?①始-終對比分析。②始――中對比分析。③有與無對比分析
4、始――終對比分析的定義:政策評估者為了考察某一項政策的效果,對政策執行前和執行后的各種情況對比,以此來確定某一項政策效果的方法。構成是:①“前-后”對比法;②“投射-逝世后”對比法;③“控制對象-實驗對象”分析法。
5、前-后對比法的含義:就是將政策對象在政策實施前可以衡量出的狀態與他接受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狀態之間進行對比,從中測出政策效果,進而據此對政策的價值做出判斷。優點:政策前后變化一目了然。缺點:無法將評估政策的“純效果”與該項政策以外的因素產生的效果分離開來。
6、投射-實施后對比法的含義:是將政策執行前的趨向縣投射到政策執行后的某一點上,并將所得到的投影與政策執行后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以確定政策的效果圖。優點:結果更加精確。缺點:政策執行前以外環境的數據資料難以收集。
7、控制對象-實驗對象對比法的含義:是社會實驗法在政策評估的具體運用。
8、始-中對比分析的含義:指的是在政策執行中的某一點上將政策執行的情況與執行前的情況進行比較、評估的一種方法。注意事項-特別注意政策效率周期規律的影響。
9、政策正效力運動過程一般分為哪些階段?①政策效力低效期;②政策效力增效期-高效期,③政策效力遞減期。
10、有-無政策對比分析的含義:是在政策執行前和執行后這兩個時間點上,分別就采取某一政策和無政策兩種情況進行前后對比,然后再對兩次比較結構進行比較,以確定被評估的那項政策的效果。優點:能夠比較有效的將被評估政策的“純效果”從政策執行后產生的總效果中分離出來。
11、價值分析的含義:對政策方案進行功能-成本的比較研究,力圖以最低的政策成本,獲取政策方案最大功能。以及內涵:①目的是以最低成本獲取最大功能;②核心是功能分析,③是一種有組織的活動。
12、價值分析的基本步驟①選擇對象;②功能分析;③改進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