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管理思想史考點復習(22)


3.論述:邁克爾。波特的主要思想
1. 行業結構分析的五力模型
《競爭戰略》創立了行業結構分析的五力模型。這一模型認為,在一個行業中存在五種力量,分別是:供應商、購買者、現有競爭對手、替代產品或服務、新加入者。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斗爭決定了這一行業的競爭性質和程度。
新進入者帶來蠶食市場份額、分享利潤的威脅,強有力的購買者和供應商會侵占企業的邊際利潤,替代品的出現限制住價格,現有競爭者的敵對情緒則給企業帶來競爭壓力。
2. 通用競爭戰略
《競爭戰略》還總結了企業的通用競爭戰略:
成本領先戰略:把成本控制到比競爭者更低的程度;
差別化戰略: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和服務,讓顧客感覺你提供了競爭者更高的價值;
專一化戰略:要求企業致力于發現并服務某一特定的市場區隔,某一特定的產品種類,或某一特定的地理范圍。
提出了四大戰略:成本領先、差異化、成本專一化與差異專一化。
3. 價值鏈模型
價值鏈是波特為了彌補其以往的競爭戰略分析中只考慮市場結構對企業盈利的影響,而忽視企業特點對企業盈利的影響而創立的。企業是由一系列的作業組成的,每一項作業都要消耗資源,但也要形成“價值”,因此作業鏈也就表現為“價值鏈”,企業的經營活動也就表現為價值活動。企業價值活動包括基本活動與輔助活動,基本活動包括內部后勤、生產、銷售、售后服務。輔助活動包括企業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采購。波特認為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必須要想方設法提高價值,降低成本,審視并調整價值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有重構企業價值鏈、重構上下游價值鏈、聯盟、專一化、尋求戰略協同等方法。其主要缺陷是面面俱到,沒有輕重緩急。很難操作。
4.論述:總結產業組織理論
(一)理論貢獻
1.產業組織理論強調了市場結構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指出了行業的選擇是企業戰略的關鍵。
2.產業組織理論的觀點認為產業組織比一般性的經濟、社會因素更能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
3.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將企業戰略理論動態化,突出了在競爭戰略的制定過程中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反應。
(二)理論質疑
1.行業集中度與利潤率、價格是否存在正相關關系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行業集中度與利潤、價格不存在正相關關系。
2.能否同時采用成本領先戰略與產品差異化戰略。
目前普遍流行的大規模定制的生產方式就實現了成本領先與產品差異化的融合。大規模定制采用的是按訂單生產,通過零存貨來降低成本,同時通過個性化、差異化的生產來滿足顧客的要求。
3.企業成功的關鍵到底決定于市場結構還是企業的內部資源與能力
產業組織學派過于強調企業外部因素,尤其是行業結構因素的影響,而忽視了對企業內在的分析,這是產業組織理論最大的軟肋。
5.論述(必考)戰略管理的資源、能力基礎理論的產生背景、基本思想、基本假設、貢獻及局限性
答:一、產生背景:
1. 歸核化的出現
2.日本企業實踐的成功
使人們感覺到企業內因在競爭中具有重要作用。
3.基礎理論的發展和豐富
4.知識受到高度重視
二、基本思想:
(一) 基本觀點
主張從企業內部來尋找企業成長的動因,用資源與能力來解釋企業差異化的原因。認為,如果企業無法有效仿制或復制出優勢企業產生特殊能力的源泉,各企業之間具有的效率差異狀態將永遠持續下去。企業內部能力、資源和知識的積累是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和保持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
(二) 基本概念
資源可是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能力是無形的。
資源是可以交換的,能力是不可以交換的。
資源,標準有三:需求、稀缺與成果的占有性。即資源能夠創造顧客需要的價值,資源無法被競爭對手模仿,這種資源產生的利潤能夠被公司占有。
將一組資源組合使用的方法與技能就是企業的能力;能力包括人與人之間、人與資源之間的協調。
三、基本假設
即:企業具有不同的有形的和無形的資源,這些資源可轉變成獨特的能力;資源在企業間是不可流動的,且難以復制;這些獨特的資源與能力是企業保持持久競爭優勢的源泉。當一個企業具有價值獨特、不易復制、難以替代的資源時,它就比其他企業更具有競爭優勢。
這將企業看成是一系列獨特的資源的組合。
四、貢獻
優點:
1.它克服了戰略規劃理論,尤其是產業組織理論的理論缺陷,明確表示,企業在競爭中取得成功,主要依靠的是獨特、他人難以模仿的資源、能力,尤其是核心競爭力。
2.它向企業指出了一條如何以弱勝強、以小搏大,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道路。該理論認為,企業的競爭是資源、能力的競爭,是核心競爭力認識、判斷、培養、發展的競爭。企業,完全可以依賴自己的獨特資源和能力成為市場的最強者。
五、局限性:
1.人們無法確定企業眾多的資源中,何種資源或哪組資源對企業的成功真正起著決定作用。
2.可操作性是資源、能力基礎理論的一大難題。缺乏一種堅實的實證基礎和微觀理論基礎。沒有一個分析工具被人們普遍接受。它僅僅提供了一個分析視角,從企業的內部來尋找企業獲利能力的根本原因。
3.資源、能力基礎理論忽視了對外部環境的分析。忽視對市場需求的分析,忽略了戰略的動態特征以及環境等客觀因素的主宰作用,會陷入“人定勝天”的唯心主義誤區中。
4.強調對現有資源的分析,忽略了如何創造新的資源。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