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自學考試 > 自學考試備考資料 > 2013年自考現代漢語復習資料(26)

2013年自考現代漢語復習資料(26)

更新時間:2013-06-21 16:11:57 來源:|0 瀏覽0收藏0

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11、詞義不明確為什么能造成歧義?

  答:多義詞用在句中,由于上下文的制約,只能表達一個意義。如果指多義詞在句中有幾種意義可講,就產生了歧義。如“他走了一個鐘頭了”其中的“走”可以當“行走”講,也可以當“離開”講,所以有了歧義。

  12、句法不固定為什么能造成歧義?

  答:句法不固定是指可以理解為兩種不同的結構關系。如“我們學習文件”,“學習文件”可以理解為偏正關系,也可以理解為動賓關系,因此產生了歧義。

  13、語義關系含糊為什么能造成歧義?

  答:語義關系是詞語與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它不同于詞與詞之間的句法關系,語義含糊是詞語和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不明確。如“女子理發店”中的“女子”可以指理發師,也可以指顧客,所指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語義關系,產生了歧義。

  14、層次不分明為什么能造成歧義?

  答:如果一組詞語可以進行幾種不同的切分,就會產生歧義。如“我們三個一組。”如果切分在“我們三個”后是我們三個人在一組的意思。層次不同導致了歧義。

  15、指代不明為什么能造成歧義?

  答:代詞必有所指,指代的對象通常稱之為先行詞。先行詞不明確就形成歧義。如“小李將生產中出現的新問題向車間主任作了匯報。第二天,他把這一情況告訴了廠長。”其中的“他”可以理解為“小李”,也可以理解為“車間主任”,所指不明確。

  16、怎樣消除歧義?

  答:消除歧義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改寫語句:1) 更換詞語。如“我們要學習文件”中將“要”改為“需要”,歧義便可消除。2)增添詞語。如把“雞不吃了”改為“雞,不吃它了”。3)重新組織句子。如“這個人誰都不認識”改為“認都不認識這個人”。

  17、拗口令為什么不能算作一種押韻的形式?

  答:拗口令用發音相似的字組合在一起,反復出現,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押韻是把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句末,讓它們有規律的出現。拗口令有押韻的,但不一定押韻。

  18、有些句子末尾出現雙音動詞,如“我們要對這個問題研究”,語法上沒有毛病,可是要在“研究”前邊加上“加以”或“進行”,這是為什么?

  答:“我們要對這個問題研究”,最后是一個雙音步結尾,顯得不夠穩定,句子不平衡,如果加一個“加以”或“進行”,構成四音節,兩個雙音節,句子就顯得穩定了。

  19、什么是比喻?比喻分為哪幾類?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A、比喻就是平常說的打比方,是用本質不同但具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說明或描繪事物的修辭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體、喻體、喻詞。構成比喻必須符合下列兩個條件:(1)本體和喻體是本質不同的兩類事物,同類事物一般不能規程比喻。(2)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即喻體必須在某一點上與本體相似,才能用來說明描繪本體。如“我們的祖國象花園”祖國和花園的相似點是美麗。相似點是比喻的靈魂。

  B、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類。1)明喻:是明顯的比喻,它的本體、喻體、喻詞都出現,喻詞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時后面還用“一樣、一般、似的”等詞語呼應。2)暗喻:從表面看來是判斷、敘述或說明暗中包含著比喻關系。暗喻的本體和喻體都出現,與明喻的區別在于它的喻詞由“是、成了、變為、當作、變成”等詞充當。3)借喻:用喻體來代替本體,也就是說,本體不出現,喻體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讀者或聽話人能理解兩者的關系。如“其缺點是見樹木不見森林,揀了芝麻綠豆卻丟了西瓜。”C、比喻在表達上有如下作用:1)它可以使語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寫得更為重要、具體、形象;2)它可以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質;4)它可以鮮明地表達作者的感情和立場。

?2013年7月各省市自考考試安排匯總

?2013年7月各省市自考報名信息匯總

更多信息請訪問:自學考試頻道    自學考試論壇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自學考試資格查詢

自學考試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自學考試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