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急救護理學》重點名詞解釋(44)


二、急性呼吸衰竭:
(一)概述: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既往無氣道和肺部疾病者,由于突發情況致使呼吸系統不能充分氧合血液,發生低氧血癥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排出障礙,吸人室內空氣時PaL),小于或等于 6OmmHg和(或)PaCO,大于或等于5OmmHg。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中--種常見類型。
(二)病因和發病機制 1?病因 (1)呼吸中樞抑制:如腦血管疾病、顱腦創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電擊或藥物中毒等直接或間接抑制呼吸中樞。(2)神經一肌肉病變:脊髓損傷、脊髓灰質炎、格林一巴利綜合征、重癥肌無力等。 (3)胸廓病變:胸膜炎、多發性肋骨骨折、氣胸、大量胸腔積液影響胸廓活動和肺擴張。(4)氣道病變:喉頭水腫、支氣管哮喘、異物或分泌物阻塞氣道引起通氣不足和氣體分布異常。(5)肺組織病變:ARDS、肺水腫、肺炎、肺不張等導致肺容量、肺通氣量和有效呼吸面積急劇減少。(6)肺血管病變:急性肺栓塞、帥血管炎和多發性肺微血管栓塞。
2?急性呼吸衰竭分型
(1)根據動脈血氣分析,將急性呼吸衰竭分為:Ⅰ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癥型):PaO2,小于或等于60mmHg,PaCO2,正?;蚪档?。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癥合并高碳酸血癥):PaO2,小于或等于60mmHg,PaCO2,大于或等于50mmHg
(2)根據病因和病變累及部位不同又可分為: 泵衰竭和肺衰竭。泵衰竭由呼吸驅動力不足或呼吸運動受限所致,常導致通氣衰竭;肺衰竭由肺組織病變和肺血管病變所致,主要引起氧合衰竭。
3?發病機制:急性呼吸衰竭的發生主要有四種機制。(1)肺泡通氣不足,靜息狀態呼吸空氣時,肺泡通氣量在4L/ min以上才能維持正常肺泡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通氣功能障礙有兩種::(1)阻塞性通氣障礙:氣管內異物阻塞、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及杯狀細胞、黏液腺分泌亢進等引起氣道狹窄,導致氣道阻力增加和肺泡通氣不足,發生缺氧和二氧化碳儲留。(2)限制性通氣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或申樞神經抑制藥過量抑制呼吸中樞,使呼吸驅動力減弱;神經一肌肉病變、嚴重低鉀血癥、胸廓或膈肌運動障礙等減弱呼吸運動,導致肺容量減少和肺泡通氣不足。(2)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有效氣體交換主要取決于肺內通氣/血流比例保持適當比例。正常人肺泡通氣量約為4L/min,流經肺泡的血流為51/min,通氣/血流比例約為0?8。(3)肺內分流:肺內分流是指混合靜脈血未與肺泡氣體接觸而直接進人動脈循環。分流量超過30%時,吸人氧濃度增加到100%時也不能緩解低氧血癥4)氣體彌散障礙:肺泡和肺毛細血管間氣體交換通過肺泡毛細血管膜進行。肺泡毛細血管膜極薄,氧和二氧化碳可自由通過。
(三)臨床表現 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所致的多器官
1?呼吸系統初期表現為呼吸深快,因呼吸功增加出現呼吸困難、吸氣時肋間肌內陷,兒童可出現鼻翼煽動。晚期由于嚴重中樞神經系統缺氧和呼吸肌疲勞,致使呼吸淺弱無力。申樞性呼吸衰竭呈潮式呼吸。
2?神經系統早期出現頭痛、注意力下降。明顯缺氧時出現焦慮不安、激動、定向力障礙和精神混亂。明顯高碳酸血癥時出現嗜睡。持續嚴重缺氧可導致昏迷。
3?心血管系統 心動過速是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見的表現。早期因心肌收縮力增強和外周血管收縮,血壓正?;蜉p度升高。嚴重高碳酸血癥病人可發生心動過緩。晚期由于嚴重缺氧和酸中毒引起心肌損害,發生心力衰竭、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和心臟停搏。
4,其他表現 包括皮膚和黏膜紫組、出汗、尿量減少和應激性潰瘍引起的胃腸道出血等。
撤機過程中應進行嚴密監測,病人一旦出現以下情況,應終止撤機或重新開始機械通氣: (1)意識水平下降。(O)pH低于人7.35。(0)舒張壓高于100mmHg。C4)PaC02升高8mmHg以上,收縮壓下降。(5)室性早搏超過6次/min或呈二聯律。(6)心率大于110次//min或較基礎心率增加20次//min。(7)ST段改變(通常升高)。(8)呼吸頻率大于30次/min或較基礎頻率增加10次/min。(9)潮氣量小于250一300ml。
2?護理
(1)維持氣道通暢:
1)胸部理療:鼓勵病人咳嗽,通過體位引流、背部拍擊和振動等胸部理療技術促進痰液排出2)氣管內抽吸:氣管內插管或氣管造口病人常無有效咳嗽反射,應及時進行氣管內抽吸,清除氣道分泌物。氣管內抽吸指征:①容量控制通氣時吸氣峰壓力升高,或壓力控制通氣時潮氣量降低; ②病人不能產生有效自主咳嗽; ③氣道內可見分泌物; ④監視器上出現氣體流速和壓力圖形改變; ⑤懷疑有胃內容物或呼吸道分泌物吸入;⑥呼吸功增加表現; ⑦動脈血氣惡化; ⑧與肺分泌物游留一致的胸部放射學改變; ⑨需獲取痰液標本進行病原學或細胞學檢查; ⑩維持氣道開放和人工氣道的完整性。
繼發于神志改變或藥物影響不能產生有效咳嗽者,需通過抽吸刺激咳嗽;此時,分泌物儲留引起肺不張,聽診聞及痰鳴音或"噪音樣"呼吸。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0病人取仰臥或半臥位;0吸引負壓不宜超過-120― -80mmHG,痰液黏稠或形成干枷時,可滴人3-5m1生理鹽水軟化痰塊后再進行抽吸;0將l4號導管送人氣管導管內,遇阻力后回撤lcm開始抽吸。抽吸時間不得超過10~15s。抽吸前后給予吸人氧濃度為100%,呼吸3~6次。
抽吸常見并發癥:低氧血癥、心律失常、高血壓、顱內壓增高、氣道損傷、肺不張和肺感染。抽吸前護士應洗手,抽吸時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輕柔。
(2)氣管造口護理:觀察呼吸頻率、呼吸深度和節律,記錄氣道分泌物的顏色、粘滯性和量,檢查氣管造口傷口有無出血、滲出、皮下氣腫和腥臭氣味,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每天更換或消毒內套管1~2次。更換套管或氣管內抽吸時應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3)人工氣道氣囊管理:氣囊壓力保持在95cmH,O以下,即低于正常肺毛細血管灌注壓。每4?h氣囊放氣一次,每次5~lOmin。氣囊放氣前應吸凈氣道內分泌物。
(4)濕化氣道:正常上呼吸道對吸人氣體有加溫和濕化作用。常用濕化方法有蒸汽加濕、霧化加濕和人工氣道內直接滴注等。對痰液黏稠的病人,單純蒸汽加濕不能達到滿意效果,可采用間斷或持續氣管內滴注,間斷滴注時常選用生理鹽水,每隔90~6Omin一次,每次1――2ml,每天滴人總量2OOmL以上;持續滴注時,4~6滴/min,每天總量不少于2OOml??筛鶕∏樾枰跐窕褐屑尤丝股丶捌渌幬铩?/P>
(5)保證水分和熱能攝人:每天體重變化不得超過基礎體重的5%。
(6)生活護理:幫助病人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7)心理護理:給病人和親屬以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持,緩解緊張情緒。
最新資訊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
- 10月25日開考!2025年10月自考《習概》全書高頻考點10頁紙更新速領2025-09-17
- 最后一月!2025年10月自考如何復習高效提分?附高頻考點整理2025-09-15
- 2025年10月自考教材目錄更新!這些科目已調整,附購買指南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