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與環境》聽課筆記第三章


第三章企業組織管理
1、試述企業計劃的原則: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目的性,即計劃必須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且此目的必須明確。
可靠性,即計劃必須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制定,避免偏見與臆斷。
協調性,即企業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計劃相互銜接、彼此配合而非沖突、混亂。
可監控性,即必須設定需要達到的標準,并監控計劃的執行。
靈活性,即計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修改完善,而非一成不變。
交流性,即有關人員在制定計劃過程中充分溝通,交換意見,為執行該計劃奠定基礎。
可行性,即計劃必須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地,既具有激勵性,又具有現實性。
2、試述企業實施計劃的原則與管理者的職責
溝通,即管理者與參與計劃、執行計劃的人充分交流,向其說明計劃的內容以及他們的角色和活動。
指導,即管理者為完成計劃而向下級施加影響力,促使其為實現目標而奮斗。
協調,即管理者在實施計劃過程中解決各種矛盾和沖突,調整各方面的關系,為計劃實行創造條件。
監控,即管理者設定標準,監督計劃執行情況,及時作出調整,保證計劃所規定任務的完成,實現企業目標。
3、試述管理者在執行既定計劃中的角色及其作用
組織者,組織企業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信息資源等要素投入有效的運作之中,與手段、需要與可能聯系起來,為完成計劃而服務。
指揮者,為完成計劃而向下級發布指示和命令,確保正確的行動,調配所需的資源。
協調者,協調企業內部的關系以及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為計劃的實施創造良好條件。
裁判,在實施過計劃過程中處理各種爭議問題,保證各項工作的連續性與穩定性,避免糾紛與延誤。
舵手,在實施計劃過程中適應環境的變化,利用各種矛盾與沖突的力量,把握未來發展方向,引導企業完成既定計劃,實現預期目的。
4、計劃對于企業的重要意義:企業目標的實現、資源配置的要求、活動與工作的安排、實施與控制的依據、管理者決策及其實施。
5、計劃過程的要素:明確計劃目標、界定計劃范圍、協調資源配置、設定業績評價、給出計劃形式、擬訂計劃草案、討論修改和完善、實施并監控計劃。
6、對未來的預告、估計與測算
預告:根據有關征兆指出未來將會發生什么事還必須。預告:側重于短期內即將發生的事件,有助于企業快速反應,降低風險,處理意外情況,避免經營上大的波動。
估計:根據長期經驗判斷未來的狀態或趨勢。估計:側重于長期的結構或趨勢,有助于企業認識環境變化,確定目標與政策、制定與調整計劃。
測算:依據統計資料對未來情況作出定量分析。測算:側重于對將來可能出現的結果及其發生概率作定量分析,有助于企業制定、選擇和評價計劃方案,指導現實生活與運作。
7、試述預測的重要意義
企業目標設定的前提
企業計劃與控制的依據
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手段
8、預測與計劃之間的關系
預測是制定計劃的基礎。企業設定目標之后,經過預測才能制定計劃
預測是執行和控制計劃的手段
預測是調整和完善計劃的工具
9、指揮鏈的概念:
指揮:組織中上級對下級發布指示和命令,要求其遵照執行。
指揮者:擁有權力,承擔責任、掌握資源、負責實現目標而對他人實施指揮的人。
指揮鏈:組織中以管理結構為基礎,由授權過程所決定而形成的不同層次的指揮關系各環節所構造的自上而下的鏈條,即指揮鏈。
10、控制跨度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控制跨度也稱“管理跨度”、“管理幅度”,指一位管理者能夠直接有效監管的下屬數目。控制跨度主要取決于管理者的能力以及監管工作量的大小,而后者又受關系數目、工作特點、被管理者能力,監管手段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控制跨度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管理者能力、被管理者水平、工作性質、溝通有效性、監管手段。
11、控制跨度對企業組織管理的影響:
控制跨度的存在導致了管理層次的產生,形成了企業組織的等級制結構。
控制跨度的大小影響到管理人員的數量,關系到企業組織的管理成本的高低。
控制跨度的合理與否影響到管理工作的效率,關系到企業目標的實現。
12、授權:由于控制跨度的存在,以及分工協作體系的需要,某一管理者不可能且無必要完成組織。
運轉所必需的全部職能和任務,而是將權力下放給下級完成特定活動,這一過程稱為“授權”。
授權的意義:
管理者通過授權彌補自身專業知識或負荷能力的不足。
管理者通過授權擺脫日常業務而集中精力于管理職能。
代理人(授權的對象)接受一定的權力、完成指定的任務,能夠增強信心,發掘其潛力,有利于鼓舞士氣和人力培養。
有效授權的障礙:
管理者權力欲過重,自身利益的考慮壓倒了組織利益,吝于授權。
管理者過分投入日常業務,難以將業務活動與管理活動分開,不善授權。
代理人能力。資格不夠,不能完成所要求的任務,不堪授權。
管理者授權后仍對代理人進行不適當的干預,導致授權僅為形式。
管理者授權后未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能移交,放松了對代理人的考核與控制,導致授權失控。
管理者授權時未對代理人所承擔的義務與所擁有的權限作出明確規定,致使代理人難以充分開展工作而影響授權的有限性。
13、統一指揮的涵義:
命令來源唯一,即每個下屬只向一個上級負責
指揮系統服從最高權威――董事總經理
直線指揮人員與顧問參謀人員之間職責權限分明
14、企業決策程序:
確定有待解決的問題
研究該問題所涉及的其他方面
分析該問題的各個組成部分
審查可用以解決該問題的資源狀況
提出盡可能多的可行方案
根據各方案的成功概率以及其對企業其他方面的影響對各方案進行評估
選定最佳方案
執行該方案
在執行過程中監督其效果,根據反饋情況調整原方案
15、說明企業中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渠道
正式溝通渠道,即在企業組織結構中明確規定的上下級之間或者同級但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渠。
道以及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之間體制化、程序化的溝通渠道。正式溝通的特點是:制度化、程序化、是企業溝通的基礎。
非正式溝通渠道,即不具備某種組織形式,也無規定程序,只是作為個人之間的感情、興趣等。
為基礎的溝通渠道。非正式溝通的特點是:個人化、靈活性與時效性強,是企業溝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6、責任、權力和義務的概念:
責任:企業組織中的“責任”是指與某一職位相聯系的職責,即確保恰當地運用權力,正確地履行義務的責任。責任這一概念表示某一職位上的人對其工作向上級負責,即使該人將權力和義務授予他人,他也必須對此工作的結果負責,也就是說責任不可轉移,只能由該人自己承擔。
權力:企業組織中的“權力”是指某一職位所賦予的、為該職位上的人所擁有并施加于他人的控制力,即給下屬指派義務并確保義務得以執行的力量。
義務:企業組織中的“義務”是指某一職位上的人遵照和執行上級所發出的指示和命令的責任。
17、企業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的必要性
為企業各項活動設立基本框架、提供組織保證。
為企業內部的分工協作關系的協調開展創造條件、提供依托。
為企業內部及企業與環境之間的信息溝通準備前提,奠定基礎。
為企業各項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作出制度保障。
為企業管理活動的進行與開展提供基本格局與手段。
如果企業組織結構不善,將導致工作紊亂、人浮于事、自相矛盾、決策緩慢、權責對立、指揮不統一、本位主義、抱殘導缺等消極和負面的現象,影響企業組織的運轉效率和企業目標的順利實現。
18、管理工作的特點:
管理工作不論其層次、職位、背景的差異,均表現出共同的特征。
管理工作與業務工作不同,不是強調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而是側重于通過他人而達到目的,其對象更多的是人而不是具體事物。
管理工作都執行計劃、組織、指揮、控制等職能。
管理工作所處理的問題來自三方面:組織內部力量的整合與引導;組織對外環境的適應與發展;組織在矛盾或動態過程中的適應與發展。
管理工作重要的內容是決策與協調。
最新資訊
- 歷年匯總!2025年10月《馬原》高頻考點及備考資料2025-09-23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常考簡答題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