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考生回憶完整版)


一、單項選擇題
1.【題干】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 )。
【選項】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答案】A
【解析】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內在矛盾的尖銳化,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進行反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統治的斗爭,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準備了階級基礎。
【考點】緒論——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題干】下列各項集中表現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的是( )。
【選項】
A.科學的理論內涵
B.完備的理論體系
C.嚴密的邏輯結構
D.徹底的批判精神
【答案】D
【解析】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理論特征:(1)科學性:①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首先在于它不帶任何偏見;②還在于它的深刻性,任何領域都不淺嘗輒止;③深刻揭示客觀規律,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并且在實踐中不斷發展。(2)革命性: ①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集中表現為它的徹底的批判精神;②還表現在它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始終代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3)以實踐為基礎: ①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實踐為基礎的;②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
【考點】緒論——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3.【題干】在世界如何存在的問題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是( )。
【選項】
A.唯物與唯心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C.一元和二元
D.可知與不可知
【答案】B
【解析】在世界如何存在的問題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在世界本原是否具有統一性問題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是一元論和二元論。在物質和意識的第一性問題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思維與存在是否具有統一性的問題上,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考點】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物質世界和實踐
4.【題干】下列唯物辯證法反映事物根本性質和表面特征關系的是( )。
【選項】
A.內容和形式
B.必然和偶然
C.本質和現象
D.可能性與現實性
【答案】C
【解析】唯物辯證法的理論體系還包括一系列其他范疇,主要有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內容和形式、本質和現象等。它們反映了事物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內容,構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總和;形式,把內容各要素統一在一起的結構或表現形式。必然性,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趨勢;偶然性,不確定的趨勢。可能性,客觀事物和現象的種種聯系(已發生);現實性,包含在現實事物之中的、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趨勢(未發生)。本質,事物的根本性質以及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現象,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這些特征的外部聯系。
【考點】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5.【題干】社會規律是通過人們的自覺活動實現的,這說明社會規律( )。
【選項】
A.不具有客觀性
B.不是盲目自發起作用
C.不具有普遍性
D.不是事物發展的必然性
【答案】B
【解析】規律:物質運動發展過程中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分為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自然過程是無意識的、盲目的、不自覺的,自然規律是自發起作用的,不需要人的參與。社會發展是由人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實踐活動構成,但不能過分夸大社會生活中人的意識的作用。
【考點】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6.【題干】意識對于人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這表明( )。
【選項】
A.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B.意識對物質具有決定性
C.意識是客觀事物本身
D.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性
【答案】D
【解析】意識的能動作用:(1)意識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2)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3)意識對于人的生理活動有影響作用;(4)意識能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物質世界,這是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
【考點】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7.【題干】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性作用,下列不屬于這一原理的是( )。
【選項】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
B.認識發展的動力
C.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D.實踐是檢驗認識能動性的標準
【答案】D
【解析】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表現在: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③實踐是檢驗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考點】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認識的本質
8.【題干】辯證唯物主義反映論區別于機械唯物主義反映論的根本標志在于,是否承認認識的過程是( )。
【選項】
A.反映和創造的統一
B.反映和摹寫的統一
C.探索和創造的統一
D.探索與發現的統一
【答案】A
【解析】(1)唯物論的反映論與唯心論的先驗論的對立:①何者為第一性:唯物論的反映論是存在;唯心論的先驗論是思維。②認識路線:唯物論的反映論是從物到感覺和思想;唯心論的先驗論是從感覺和思想到物。③如何看待實踐:唯物論的反映論肯定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唯心論的先驗論不懂得實踐對于認識的決定性意義。(2)辯證唯物論的能動的反映論與舊唯物論的機械反映論的對立:①舊唯物論的機械的反映論認為認識主體是單純的有生命的存在物;辯證唯物論的能動的反映論則是結合主體的社會性、實踐性和能動性考察主客體之間的關系。②舊唯物論的機械的反映論對待客體是消極的認識;辯證唯物論的能動的反映論認為認識是反映與創造的統一。
【考點】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認識的本質
9.【題干】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是( )。
【選項】
A.感覺知覺表象
B.概念判斷推理
C.聯想想象猜測
D.直覺頓悟靈感
【答案】B
【解析】感性認識: 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對事物的片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具體的,豐富的、生動的,但卻是表面的、個別的、不深刻的。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全體、本質和內部聯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間接的、深刻的。包括:概念、判斷、推理。
【考點】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認識的辯證運動
10.【題干】下列各項正確說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的是( )。
【選項】
A.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B.生產關系總是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C.生產力隨著生產關系變化而變化
D.生產關系總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答案】A
【解析】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一定的生產力要求一定的生產關系與它相適應,生產力性質不同,建立起來的生產關系也就不同;生產力的發展決定了生產關系的改變。
②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先進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落后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③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原來的生產關系逐漸變得陳舊,與生產力性質和發展要求變得基本不適合,從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時就要求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生產關系。循環往復,提高人類社會。
【考點】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11.【題干】下列各項屬于上層建筑的是( )。
【選項】
A.生產關系
B.經濟體制
C.國家政權
D.自然科學
【答案】C
【解析】上層建筑:社會的政治、法律、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等意識形態以及與這些意識形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包括:政治上層建筑(主導地位),亦稱實體性上層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軍隊、警察、法院、監獄、政府機關等設施,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一套組織;觀念上層建筑,又稱思想上層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等各種服務于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考點】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12.【題干】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種觀點屬于( )。
【選項】
A.機械決定論
B.歷史宿命論
C.歷史唯物論
D.歷史唯心論
【答案】C
【解析】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種觀點屬于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一版序言中說:“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意思是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或者說社會形態的演變也像自然界一樣,是客觀的、物質的、辯證的過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性。
【考點】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13.【題干】正確認識和評價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一要堅持歷史主義的原則,二要堅持( )。
【選項】
A.階級分析
B.實證分析
C.矛盾分析
D.規范分析
【答案】A
【解析】杰出歷史人物的作用如何評價:①杰出人物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要正確認識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深入了解它們所處的歷史條件,堅持歷史主義原則。任何一個杰出人物的出現,都是時代的需要。②在階級社會里的杰出人物,總是一定階級的代表,因此,要正確認識杰出人物的歷史作用,必須要對他們做階級分析。③杰出人物的出現及其歷史作用都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統一,因此必須用必然性與偶然性辯證統一的觀點來分析杰出人物及其歷史作用。④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也必然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對他們的歷史作用要做全面的分析與評價,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考點】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14.【題干】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條件,包括( )。
【選項】
A.生產的主觀條件
B.生產的客觀條件
C.生產的個別條件
D.生產的主客觀條件
【答案】D
【解析】社會必要時間是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由兩個條件所決定:第一,生產的客觀標準條件,即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第二,生產的主觀標準條件,即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平均的勞動強度。
【考點】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
15.【題干】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 )。
【選項】
A.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
B.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C.使用價值和價值
D.具體與抽象。
【答案】B
【解析】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
【考點】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
16.【題干】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是( )。
【選項】
A.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B.個別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
C.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
D.部分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提高
【答案】A
【解析】絕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延長工作日、提高勞動強度。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條件: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考點】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
17.【題干】以下不屬于資本積累后果的是( )。
【選項】
A.資本有機構成提高
B.工作日的延長
C.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
D.貧富兩極分化擴大
【答案】B
【解析】資本積累的后果:(1)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家價值構成,叫做資本有機構成,也可用以下公式表示:資本有機構成 = 不變資本c / 可變資本v。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
【考點】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
18.【題干】作為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潤率是( )。
【選項】
A.剩余價值與不變資本的比率
B.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
C.剩余價值和預付總資本的比率
D.剩余價值與利潤的比率
【答案】C
【解析】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它表現為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因此剩余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就是利潤率。利潤率比剩余價值率的數值小。
【考點】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余價值的分配
19.【題干】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壟斷的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融合構成新的資本形成列寧把它稱之為( )。
【選項】
A.金融資本
B.借貸資本
C.生息資本
D.工商資本
【答案】A
【解析】金融資本:壟斷的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的融合。金融寡頭:掌握了金融資本,操縱國民經濟命脈,并在實際上控制國家政權的少數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
【考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20.【題干】資本主義國家大規模橫向外輸出資本,開始于( )。
【選項】
A.資本原始積累階段
B.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
C.私人壟斷
D.國家壟斷
【答案】C
【解析】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也有一些資本輸出到國外,但數量較少,作用也不十分重要,當時主要是以商品輸出為主。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輸出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而大規模地發展了起來。成為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一個重要特征。這是從私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開始的。二戰后,資本輸出量劇增,并出現了一些新特點:資本流向的變化,不再只向經濟落后國家輸出,而是多方向輸出,特別是發達國家間相互投資大幅度增加;在私人資本輸出增長的同時,國家資本的輸出也在增長,并日益成為占重要地位的資本輸出形式。
【考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21.【題干】列寧所說是社會主義最充分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前階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是指( )。
【選項】
A.資本原始積累階段
B.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社會
C.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社會
D.國家壟斷私人資本主義社會
【答案】D
【解析】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的更高形式,生產社會化、資本社會化和管理社會化達到了更高程度。為社會主義轉向社會主義提供了更充分的條件。列寧指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充分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前階”。
【考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22.【題干】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理論依據是( )。
【選項】
A.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
B.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預言
C.剩余價值學說
D.階級斗爭學說
【答案】A
【解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發展到壟斷階段,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特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列寧指出:“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由此就應該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
【考點】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進程
23.【題干】中共19大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領導人是( )。
【選項】
A.雙小平
B.江澤民
C.胡錦濤
D.習近平
【答案】D
【解析】中共19大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領導人是習近平總書記。
【考點】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進程
24.【題干】廣義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包含的兩個階段是( )。
【選項】
A.信息社會的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
B.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C.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
D.初級階段和成熟階段
【答案】B
【解析】廣義上的共產主義社會,既包括其低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也包括高級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狹義的社會主義只包括高級階段(共產主義社會)。
【考點】共產主義是人類最高的社會理想——共產主義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5.【題干】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都存在的經濟關系是( )。
【選項】
A.生產資料的個人所有制
B.按勞分配
C.生產資料的社會公有制
D.按需分配
【答案】C
【解析】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同屬于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共同點:
①都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作為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在公有制范圍內的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都屬勞動者共同所有,并為社會公共的利益服務和使用。
②生產目的都是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實現勞動人民的共同富裕。
③在公有制范圍內的產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會發展和實現勞動人民利益的原則進行。
④都要消滅剝削制度,勞動人民成為社會的主人,他們之間的本質關系是平等和諧、 互助合作。
⑤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集體主義為意識形態的核心。
【考點】共產主義是人類最高的社會理想——共產主義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簡答題
26.【題干】簡述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答案】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
(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于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是理解它們的鑰匙;
(3)矛盾分析法是認識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以及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是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
【考點】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27.【題干】什么是社會基本矛盾?簡述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答案】(1)社會基本矛盾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2)原因:
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會意識形態之中,貫穿于每一個社會形態的始終。
②這兩對矛盾制約和決定著其他各種社會矛盾,決定著整個社會的面貌決定著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和客觀趨勢,決定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的演進。
③所以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考點】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28.【題干】產業資本循環要經歷哪幾個階段?各階段所采取的職能形式是什么?
【答案】(1)產業資本循環要經歷以下階段:
①第一階段:購買階段。為剩余價值的生產準備條件。是從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的階段。
②第二階段:生產階段。在資本循環中是決定性的階段,是由生產資本轉化為商品資本的階段。資本不僅發生了形態變化,資本的數量上也發生了變化,實現了價值增殖。
③第三階段:銷售階段。是由商品資本轉化為增殖了的貨幣資本的階段。
(2)與這三個階段相適應,產業資本依次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
【考點】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的流通過程和剩余價值的分配
29.【題干】當代資本主義在生產關系方面有哪些新變化?
【答案】(1)在所有制關系上,出現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化的去式,建立和發展了一定比重的國有經濟。同時私人企業股權分散化,法人資本所有制崛起。
(2)在勞資關系上,建立了勞資共決、職工參與決策、終身雇傭、職工持股等制度。
(3)在分配關系上,許多發達國家對收入分配政策進行了調整。如實行社會福利政策,通過再分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
【考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經濟全球化與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30.【題干】如何正確對待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
【答案】(1)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反對任何背離這些原則的錯誤傾向;
(2)要善于把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回答和解決革命、建設、改革中的重大問題;
(3)要緊跟時代和實踐的發展。在不斷總結新鮮經驗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
【考點】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
三、論述題
31.【題干】為什么說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何現實意義?
【答案】(1)是不是真理就是要判明認識與認識對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實踐是人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能把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聯系起來加以對照,來確定認識與認識對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從而使認識得到檢驗。
(2)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通過實踐把思想、理論在現實中實現出來,人們通過把變成現實的東西同原來的觀念、思想加以對照,從而判明這個思想、觀念是否正確,使認識得到檢驗。
(3)現實意義:有利于通過實踐檢驗和發展認識,最終接近或得到真理;有利于通過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改造世界。
【考點】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認識的本質
32.【題干】剩余價值規律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說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
【答案】(1)剩余價值規律的內容,就是資本通過組織雇傭勞動進行生產,占有工人的剩余勞動,并不斷提高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來達到獲取剩余價值的目的。
(2)原因:
①剩余價值規律體現著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
②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
③剩余價值規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展和衰亡的全部過程。
【考點】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質——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本質特征
33.【題干】試述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與調節的任務目標、方式和手段。
【答案】(1)總任務:促進市場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
(2)調控方式:
①國家對經濟的直接調節、控制和介入。
②國家對國民經濟的間接調節與控制,主要是運用經濟手段,間接引導私人資本按照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3)調節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個別時候、特定情況下,還可能使用某種行政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直接的干預。
【考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以上內容來源于網路,僅供參考,完整版真題【點擊免費下載】!
2021年10月自考成績暫未公布,具體查詢時間要看省教育考試院發布的通知,為方便大家及時獲知準確自考成績查詢時間,您可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屆時會及時通知您2021年10月各地自考成績查詢時間!
以上是2021年10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真題及答案(考生回憶版),小編會及時上傳2021年10月自考各科目考試真題及答案,考生可點擊“免費下載”按鈕后獲取!
最新資訊
- 重點!備考2025年10月自考,歷年真題哪里找?2025-09-23
- 每日一練!2025年10月自學考試《習概》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8.17)2025-08-17
- 已更新!2025年10月自考備考真題庫+歷年真題匯總速領2025-07-20
- 2025年10月自考真題庫更新:含歷年真題匯總+答案解析2025-07-17
- 每日一練!自考《習概》簡答題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匯總2025-07-13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社會學概論》歷年高頻真題及答案解析(7.11)2025-07-11
- 每日一練!自考《管理學原理》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8)2025-07-08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外國文學史》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6)2025-07-06
- 每日一練!自學考試《習概》簡答題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7.5)2025-07-05
- 湖北考生來領!2025年10月自考公共課:歷年真題+高頻考點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