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點知識點(23)


相關推薦:2018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點知識點(匯總)
第八章 物質生產
第一節 物質生產實踐是全部社會生活的基礎
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解決與自然的矛盾的最基本的實踐,是其他一切實踐活動的基礎。物質生產實踐決定,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是全部社會生活的基礎,是理解全部社會歷史的鑰匙。
一、生產實踐的基本內容與形式
生產實踐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地創造價值的活動,是人類創造滿足自身需要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資料的社會性的活動與過程。廣義的生產實踐,包括物質生產,人自身生產和精神生產等三個子系統。狹義的生產實踐僅指物質生產活動。
物質生產指人類創造物質產品的活動與過程。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人類是通過物質生產以獲得所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根本矛盾的。
與其他兩種生產相比較,物質生產實踐的根本特點在于:
第一,它是人類為獲取生存資料而進行的改造自然,創造具有使用價值的物質產品的活動。這是物質生產實踐的本質內容。
第二,物質生產是在一定意識,目的支配下的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活動。物質生產實踐作為活動來說,在根本上是一種感性的物質活動,是人以實現的物質力量作用于現實的物質對象的感性的物質活動。
第三,物質生產活動作為解決人類生存第一需要的基本活動,是人類其他實踐活動的基礎,在人類活動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B 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包含多種不同類型和種類。
根據產品性質分為:生活資料的生產和生產資料的生產
根據生產過程的特點分為:生物性生產和非生物性生產
根據產業革命的階段性分為:第一產業(農),第二產業(工),和第三產業(服務和信息)
根據社會生產體系中的地位分為: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生產和建筑業生產等。
因此,當代生產領域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和交叉性等特點。
人自身生產是指人類自身世世代代的蕃衍,包括生育后代,培養和教育后代,所以又稱為人口生產,人的生產,生命的生產。人自身的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人是物質生產的擔當者,是生產活動的主體。而且,人自身的生產還影響著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人類自身生產的狀況對于社會的發展,一般來說只起促進,加速或妨礙,延緩的作用。
人類自身生產的特點是:
第一,人的自身生產以婚姻家庭形式而實現,家庭是人自身生產的主要社會形式。
第二,人自身的生產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性質,它既是一個自然的生物性活動過程,還包含著社會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展的內容。
第三,人自身生產要受到自然和社會的雙重法則的制約。
精神生產在一般意義上指”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它是人類創造觀念形態產品的活動與過程,又稱意識生產。在嚴格的意義上說,精神生產主要指精神生產者有意識,有目的地創造各種社會意識形式和創造實踐觀念的生產活動,以及精神產品的分配,交換,消費即精神交往關系與過程。精神生產是在物質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上從物質生產實踐中分化出來,然后形成為具有特殊類型的相對獨立的生產部門的。
精神生產作為生產實踐的特殊領域與物質生產有著不同的特點:
第一,精神生產具有觀念活動的特點。精神生產的直接目的是要達到主體從觀念上把握客體,以觀念形態再現和建構客體,以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這是其最突出,最顯著的特點。
第二,精神生產是特殊的創造性的生產。創新是它的本質特點。
第三,精神生產活動具有個體性特征。精神生產以生產者個體的自主性活動為前提條件,這個意義上也就是一種”自主的生產”或”自由的生產”。
第四,精神生產活動具有自身相對獨立的發展規律。
精神生產的基本形式和形態。
按產品的形態分為:觀念的文字符號形態的生產和觀念的語言形象形態的生產
按其內容和作用分為:科學知識性的生產,行為規范性的生產,行動計劃性的生產,文學藝術性的生產和思想理論性的生產等
按所運用思維形式的不同特點分為:邏輯思維型和形象思維型的精神生產等等。
精神生產是社會生產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領域,它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精神生產為人類提供理論觀點,科學知識,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行動計劃和未來預見等,是實現與提高人的活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重要條件。精神生產是人類精神生活和精神文明所需產品的直接來源,也是它們的直接推動力量。是人類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它是聯結,溝通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中介和橋梁,是實現人類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條件和手段。
物質生產,人自身生產,精神生產三者在社會生產體系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于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密切不可分的聯系之中的。其中物質生產是生產實踐的基礎,具有決定性作用。
二、物質生產實踐是根本的實踐形式
物質生產是社會生產體系中最根本的實踐形式。它不僅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而且是制約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的決定性因素,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物質生產實踐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物質生產實踐作為人類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源泉,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根本條件。
第二,物質生產實踐是制約社會結構,社會性質和社會面貌的決定性因素。
第三,物質生產實踐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的決定力量。
第四,物質生產實踐還規定著人的本性及其發展的狀況。這個意義上說,物質生產實踐的發展史也就是人自身的發展史,人的歷史就是社會物質生產實踐的歷史。
總之,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最根本的實踐形式,也是認識和理解人和人類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關鍵,是認識和理解社會一切現象的總的根據。認識人類社會,首要的是揭示物質生產實踐的規律性。
友情提示:環球網校自考考試道為您整理: 2018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點知識點(23),另外環球網校提醒考生更多自考相關資訊,考試報名、成績查詢、準考證打印、通知單打印、證書領取、畢業辦理、實踐安排、考務考籍等自考信息,成功助考!
編輯推薦
【摘要】2018年4月自學考試復習資料盡在環球網校,以下是《2018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點知識點(23)》,更多資訊請關注環球網校自學考試頻道。
相關推薦:2018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點知識點(匯總)
第二節 物質生產力
人類物質生產實踐的能力即是物質生產力,它是人類通過物質生產實踐表現出來的實際力量,標志著人類物質生產實踐的發展水平。因此,揭示物質生產實踐發展的規律性,首先就必須研究物質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性
一、物質生產力的構成
生產力的含義:廣義的生產力或稱社會生產力,是指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并從自然界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它體現著人們在物質生產中能夠在怎樣的程度上解決社會同自然的矛盾。
生產力是一個系統,由多種要素構成。生產力要素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獨立的實體性要素,一類為非肅立的附著性,滲透性要素。前者又稱構成生產力的硬件,后者為構成生產力的軟件。
A 獨立的實體性要素包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基本要素和主體部分。它們在生產力系統中占有不同的地位。
勞動資料亦稱勞動手段,是人們用以改造,作用勞動對象的各種物質的,能量的,信息的體系,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資料和物質條件。其中,生產工具是主要部分,占重要地位。
勞動資料是生產力構成中的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表現在:1>勞動資料特別是生產工具,是人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媒介體。2>勞動資料特別是生產工具,是生產力作為改造自然的現實物質力量的集中表現。生產工具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志,人類政府自然能力的尺度。3>勞動資料特別是勞動工具,直接制約著物質生產的勞動組織形式和勞動方式。4>勞動資料特別是生產工具,制約著勞動者的素質,決定著勞動對象的廣度和深度。5>勞動資料在生產力的構成中是決定社會經濟形態發展的重要基礎。
勞動對象指生產過程中被加工的東西,是人們將自己的勞動加于其上的一切對象。有兩大類:一類是沒有經過勞動加工的自然物,一類是經過人類加工的物體,即由人們自己活動所創造的實際上已是勞動產品的物質資料。
勞動對象是生產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勞動對象是使生產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前提,正體現了自然界是人類生存活動的自然物質基礎。勞動對象對生產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勞動對象的不同,在很到程度上標志著生產力發展的不同水平。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二者的結合稱生產資料。
勞動者,是指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知識,智力的人,也就是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人。具有勞動能力是勞動者的本質特征。勞動能力直接體現在從事勞動的活的人體之中。一定的體力是人成為勞動者的根本條件,一定的智力,經驗和技能也是人成為勞動者的必備條件。勞動者既包括體力勞動者,也包括腦力勞動者。
勞動者是生產力構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它是“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勞動者在生產力中的重要地位就在于,它是生產過程的主體,是生產力中的能動的要素,是構成生產力諸實體性要素中起主導作用的要素。生產力的構成,既是由勞動者作為人的因素和生產資料作為”物”的要素構成的。
B 生產力的非獨立的實體要素,包括科學技術,經濟管理等,其中科學技術占有重要地位。
科學技術是一個總體性概念,包括科學與技術兩個方面。 科學是人們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是對客觀世界各種運動形式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屬于社會藝術范疇; 技術是社會活動的人工組織系統,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經驗,方法,工藝和能力等的總和。二者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和轉化??茖W技術在現代物質生產中占第一位作用,是現代生產力發展的首要的和具有決定意義的推動力量。
生產力中非實體要素的經濟管理,分工,協作等屬于運籌性因素,它們的作用在于通過對生產力的各個獨立的實體性要素的調動,處理,匹配,選擇等手段,在數量和比例上作到合理結合,以形成最優化的生產力的總體功能。經濟管理,分工,協作等具有兩重性質,既屬于生產力范疇,又屬于生產關系范疇,對其具體屬性需要作具體的分析。
C 生產力的狀況表現于兩個方面的規定性,即質的規定性與量的規定性,從而構成生產力發展中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1>生產力的質的規定性是指一定歷史階段上生產力的具體性質,它是通過一種生產力區別于另一種生產力的特殊性表現出來的。首先表現在勞動者使用的生產工具的狀況;其次表現在勞動者的具體勞動方式上。
2>生產力的量的規定性是指生產力的水平,如生產發展的規模和能力以及勞動生產率的高低。一定質的生產力和一定量的生產力的結合,就是生產力的狀況。
D 生產力的客觀物質性主要表現在:構成生產力主要要素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都是作為物質的實體而存在的,它們是社會的自然存在物,而非精神的存在物;生產力是現實的物質的力量,存在于人的物質活動中,具有直接現實性;任何物質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的物質力量。
二、物質生產力的內在矛盾及其歷史演變
物質生產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生產方式的更替和演變。生產方式的運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力也有其發展的動力,就是生產力自身的內在矛盾。
生產力表現的是人為滿足自身的需要,同自然界之間進行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關系。人和自然之間的這種交換活動是一個矛盾不斷產生又不斷解決的過程。
人的生產能力在人的需要的不斷增長的推動下,也具有了無限發展的可能性。首先,從質上來看,體外器官具有超個體性特點;其次,工具的使用使人的能力在量上也具有了無限發展的可能性。
生產力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歷史形態,即手工生產,大機器生產和自動化生產。
第三節 現代生產實踐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一、現代生產實踐的特點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生產實踐已經經歷了兩次重大革命:一次是農業革命,一次是工業革命。20世紀初開始,人類生產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就是以信息革命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革命。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生產力革命。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實現了以信息革命為主體的新科學技術革命。第二,產業結構由以工業為主體轉向第三產業。第三,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重要和直接的生產力。第四,智力在物質生產勞動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精神生產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事物發展總是具有兩面性,當代科學技術革命一方面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同時也給人類提出新的問題,帶來新的困難。突出地體現在全球性環境危機,生態不平衡問題等。
二、大力發展生產力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當代世界生產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客觀形勢,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與發展,都尖銳地表明了在我國加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一,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
第二,發展生產力是評價一切理論和實踐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
第三,大力發展生產力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
第四,大力發展生產力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必要準備。
總之,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它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與命運。
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路線。發展生產力,必須高度重視發展科學技術。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還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必須遵循社會生產發展的內在規律。最后,要樹立科學發展觀,要避免盲目性,自覺地解決出現的各種矛盾,使社會生產實現持續,穩步,協調的發展。 (談發展,可以運用我國時下中央文件的規范用語來答題,做到與時懼進。)
友情提示:環球網校自考考試道為您整理: 2018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重點知識點(23),另外環球網校提醒考生更多自考相關資訊,考試報名、成績查詢、準考證打印、通知單打印、證書領取、畢業辦理、實踐安排、考務考籍等自考信息,成功助考!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重點!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己喆痤}匯總2025-09-22
- 臨考沖刺!2025年10月自考考試題型、評分標準確定,速領沖刺資料包2025-09-22
- 常考!2025年10月自考《英語二》高頻考點+必背知識點2025-09-22
- 2025年10月自考開考科目清單公布!新版教材這樣買才不會錯2025-09-21
- 倒計時!2025年10月自考考前沖刺,這些資料必須有2025-09-20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歷史事件時間點梳理2025-09-19
- 考生必看!2025年10月自考《中國近代史綱要》必背考點2025-09-19
- 重點收藏!2025年10月自考《習概(15040)》歷年高頻簡答題匯總2025-09-19
- 2025年10月自考報名全結束!后續備考要點、資源合集、考試須知一文看全2025-09-18
- 江蘇2025年10月自考時間敲定!10月25-26日,考前真題資源整理速領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