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雙降",公務員職業屬性的回歸


公考"雙降",公務員職業屬性的回歸
每逢公考季,“報考熱”總會是如期上演的保留節目。但今年,風向似乎有變:據報道,2014年各省公務員考試已拉開大幕,截至26日,已發布招錄公告且通報報名情況的18個省區市中,16省份報名人數集體下降,其中15個出現招錄、報名人數“雙降”局面。
“招報雙降”,成了公考磁場里的“共振”,對接了許多人的期許:多年來“公考熱”高燒不退,本就難言正常。在此情境下,多地公考報名人數減少,無疑是公考領域的新氣象,也熨帖人心。
報考者少了,是個好兆頭,可若將其跟“公考熱”降溫畫等號,顯然為時尚早:要知道,一同減少的,還有招錄職位與崗位,而就眼下看,考錄比例依舊畸高, “千里挑一”的局面仍然存在,很多人趨“體制內”若鶩的心態,很難扭轉。所以說,“公考熱”冷卻,現在仍是“或然”,而非“已然”。
但從長遠看,“公考熱”降溫是大勢所趨,“招報雙降”或許就裹著“拐點寓意”。而置于深化改革的語境中去打量公考“招報雙降”的現象,不難發現,它也是改革沖擊波與輻射力的現實觀照。
應看到,“考碗族”數量縮減,跟上游需求變化不無關系。此次公考,大多數省區招錄職位都在削減,這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政府職能轉變、簡政精兵的縮影。針對機構臃腫、人員冗雜、行政成本高企等“沉疴”,新一輪機構改革全面鋪開,這倒逼機關單位縮編控員,而與之伴生的就是公考中“供求關系”的調整。
還要看到,在公務員分類改革中,許多事業單位的執法類人員,也在行政體系的結構細分中,有了身份“切換”,被收束到公務員編制框架內,這也消化了部分 “人力剛需”,讓公務員系統的結構性失衡得以調適?!罢袌箅p降”,決定“報”量變的,絕非僅限于“招”的數目,更重要的恐怕還在于公務員含“金”量的縮水。隨著八項規定、公務員制度改革等的厲行,公務員灰色收入、隱性福利縮減,公務員“訴苦風”、甚至小范圍內的“辭職潮”掀起,“公務員不好當”的呼聲也四起。實質上,2013年國考具體職位表公布后,表上一半崗位都加了“常年出差”、“晚上值班”等條件限制,被稱作是“最苦金飯碗”,嚇退部分考生。
另外,如果說基層公務員待遇低、活兒重,所以“不受待見”,那公務員制度改革的啟動,勢必讓更多人持觀望態度。
一旦公務員不再是“香餑餑”,那也表明,許多人的擇業觀趨于理性,公務員的“職業屬性”也在回歸。畢竟,“公考熱”造成的,不止是職業間冷熱失衡,更是資源錯置。按經濟學家諾斯的說法,熱衷于做公務員,意味著是把精力放在“分配性努力”上,而非“生產性努力”上,也即“分蛋糕”而不是“做蛋糕”,這無法為社會提供“資源增量”。在創業門檻降低的語境下,比起“死也要死在編制里”,選擇創業也許于社會于己都更有益。
公考“招報雙降”,是改革效應的釋放,也是向正常態的歸位― 當然,公考不可止于“降溫”,更要“退燒”。也只有公考熱“退燒”了,改革績效才能凸顯,而之于公務員群體,結構優化也會有更充裕的回旋空間。
備考指導: 公務員考試真題下載 公務員考試復習資料 公務員面試輔導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公務員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15年公務員工資改革方案2015-06-19
- "公務員工資"不應作為"秘密"把守2015-05-20
- 公務員已成"高危職業"?2015-04-22
- 公務員離職 他們這樣說2015-04-22
- 城市等級按排行公務員薪酬大曝光2015-04-22
- 公務員考試"斷崖式退燒"仍有崗位千人爭奪2015-04-22
- 靠軍訓改公務員作風能有效果2015-04-20
- 公務員辭職,換個工作而已2015-04-20
- 湖南公務員考試通過錄用后放棄 2年內不得再考2015-04-20
- 聘任制公務員能走多遠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