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二級注冊建筑師考試科目預測-醫院建筑設計要點(內含優秀案例)



編輯推薦:2020全國二級注冊建筑師報名時間/報名入口專題【匯總】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的來襲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醫院作為重大疫病救治的陣地,是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支點,如何建立一座科學、合理、完整的醫院非常重要。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關于醫院建筑設計的要點。

一、規范要求
①選址
1、醫院選址應符合當地城鎮規劃、區域衛生規劃和環保評估的要求。
2、基地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交通方便,宜面臨2條城市道路;
<2>宜便于利用城市基礎設施;
<3>環境宜安靜,應遠離污染源;
<4>地形宜力求規整,適宜醫院功能布局;
<5>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和儲存區,并應遠離高壓線路及其設施;
<6>不應臨近少年兒童活動密集場所;
<7>不應污染、影響城市的其他區域。
②總平面
1、總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合理進行功能分區,潔污、醫患、人車等流線組織清晰,并應避免院內感染風險;
<2>建筑布局緊湊,交通便捷,并應方便管理、減少能耗;
<3>應保證住院、手術、功能檢查和教學科研等用房的環境安靜;
<4>病房宜能獲得良好朝向;
<5>宜留有可發展或改建、擴建的用地;
<6>應有完整的綠化規劃;
<7>對廢棄物的處理作出妥善的安排,并應符合有關環境保護法令、法規的規定。
2、院區出入口不宜少于2處。
3、在門診、急診和住院用房等入口附近應設車輛停放場地。
4、太平間、病理解剖室應設于醫院隱蔽處。需設焚燒爐時,應避免風向影響,并應與主體建筑隔離。尸體運送路線應避免與出入院路線交叉。
5、環境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充分利用院區地形布置綠化景觀,宜有供患者康復活動的專用綠地;
<2>對綠化、景觀、建筑內外空間、環境和室內外標識導向系統等做綜合性設計。
6、病房建筑的前后間距應滿足日照和衛生間距要求,且不宜小于12m。
7、在醫療用地內不得建職工住宅。醫療用地與職工住宅用地毗連時,應分隔,并應另設出入口。
③各功能用房建筑設計
醫療建筑看似千頭萬緒,但實際上其功能格局具有很強的規律性。以綜合醫院為例,其建筑功能分為門診、急診、醫技、住院、后勤保障系統、行政管理和院內生活這七部分。

△醫院功能模塊關系圖
(一)、一般規定
1、建筑物出入口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門診、急診、急救和住院應分別設置無障礙出入口;
<2>門診、急診、急救和住院主要出入口處,應有機動車停靠的平臺,并應設雨篷。
2、應設置具有引導、管理等功能的標識系統,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標識系統可采用多種方式實現;
<2>標識導向分級宜按下表設置。
標識導向分級表

3、電梯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二層醫療用房宜設電梯;三層及三層以上的醫療用房應設電梯,且不得少于2臺。
<2>供患者使用的電梯和污物梯,應采用病床梯。
<3>醫院住院部宜增設供醫護人員專用的客梯、送餐和污物專用貨梯。
<4>電梯井道不應與有安靜要求的用房貼鄰。
4、樓梯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樓梯的位置應同時符合防火、疏散和功能分區的要求;
<2>主樓梯寬度不得小于1.65m,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8m,高度不應大于0.16m。
5、通行推床的通道,凈寬不應小于2.40m。有高差者應用坡道相接,坡道坡度應按無障礙坡道設計。
6、50%以上的病房日照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的有關規定。
7、門診、急診和病房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
8、室內凈高應符合下列要求:
<1>診查室不宜低于2.60m;
<2>病房不宜低于2.80m;
<3>公共走道不宜低于2.30m;
<4>醫技科室宜根據需要確定。
9、衛生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患者使用的衛生間隔間的平面尺寸,不應小于1.10m×1.40m,門應朝外開,門閂應能里外開啟。衛生間隔間內應設輸液吊鉤。
<2>患者使用的坐式大便器坐圈宜采用不易被污染、易消毒的類型,進入蹲式大便器隔間不應有高差。大便器旁應裝置安全抓桿。
<3>衛生間應設前室,并應設非手動開關的洗手設施。
<4>采用室外衛生間時,宜用連廊與門診、病房樓相接。
<5>宜設置無性別、無障礙患者專用衛生間。
<6>無障礙專用衛生間和公共衛生間的無障礙設施與設計,應符合現行標準《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的有關規定。
10、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應分別處置。
(二)、門診部用房
1、門診部應設在靠近醫院交通入口處,應與醫技用房鄰近,并應處理好門診內各部門的相互關系,流線應合理并避免院內感染。
2、門診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公共部分應設置門廳、掛號、問訊、病歷、預檢分診、記賬、收費、藥房、候診、采血、檢驗、輸液、注射、門診辦公、衛生間等用房和為患者服務的公共設施;
<2>各科應設置診查室、治療室、護士站、污洗室等;
<3>可設置換藥室、處置室、清創室、X線檢查室、功能檢查室、值班更衣室、雜物貯藏室、衛生間等。
3、候診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門診宜分科候診,門診量小時可合科候診;
<2>利用走道單側候診時,走道凈寬不應小于2.40m,兩側候診時,走道凈寬不應小于3.00m;
<3>可采用醫患通道分設、電子叫號、預約掛號、分層掛號收費等方式。
4、診查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雙人診查室的開間凈尺寸不應小于3.00m,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00㎡;
<2>單人診查室的開間凈尺寸不應小于2.50m,使用面積不應小于8.00㎡。
5、婦科、產科和計劃生育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自成一區,可設單獨出入口。
<2>婦科應增設隔離診室、婦科檢查室及專用衛生間,宜采用不多于2個診室合用1個婦科檢查室的組合方式。
<3>產科和計劃生育應增設休息室及專用衛生間。
<4>婦科可增設手術室、休息室;產科可增設人流手術室、咨詢室。
<5>各室應有阻隔外界視線的措施。
6、兒科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自成一區,可設單獨出入口。
<2>應增設預檢、候診、兒科專用衛生間、隔離診查和隔離衛生間等用房。隔離區宜有單獨對外出口。
<3>可單獨設置掛號、藥房、注射、檢驗和輸液等用房。
<4>候診處面積每患兒不應小于1.50㎡。
7、耳鼻喉科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增設內鏡檢查(包括食道鏡等)、治療的用房;
<2>可設置手術、測聽、前庭功能、內鏡檢查(包括氣管鏡、食道鏡等)等用房。
8、眼科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增設初檢(視力、眼壓、屈光)、診查、治療、檢查、暗室等用房;
<2>初檢室和診查室宜具備明暗轉換裝置;
<3>宜設置專用手術室。
9、口腔科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增設X線檢查、鑲復、消毒洗滌、矯形等用房;
<2>診查單元每椅中距不應小于1.80m,椅中心距墻不應小于1.20m;
<3>鑲復室宜考慮有良好的通風;
<4>可設資料室。
10、門診手術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門診手術用房可與手術部合并設置;
<2>門診手術用房應由手術室、準備室、更衣室、術后休息室和污物室組成。手術室平面尺寸不宜小于3.60m×4.80m。
11、門診衛生間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衛生間宜按日門診量計算,男女患者比例宜為1:1;
<2>男廁每100人次設大便器不應小于1個、小便器不應小于1個;
<3>女廁每100人次設大便器不應小于3個;
<4>應按《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GB 51039-2014第5.1.13條的要求設置。
12、預防保健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設宣教、檔案、兒童保健、婦女保健、免疫接種、更衣、辦公等用房;
<2>可增設心理咨詢用房。
(三)、急診部用房
1、急診部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自成一區,應單獨設置出入口,便于急救車、擔架車、輪椅車的停放;
<2>急診、急救應分區設置;
<3>急診部與門診部、醫技部、手術部應有便捷的聯系;
<4>設置直升機停機坪時,應與急診部有快捷的通道。
2、急診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設接診分診、護士站、輸液、觀察、污洗、雜物貯藏、值班更衣、衛生間等用房;
<2>急救部分應設搶救、搶救監護等用房;
<3>急診部分應設診查、治療、清創、換藥等用房;
<4>可獨立設掛號、收費、病歷、藥房、檢驗、X線檢查、功能檢查、手術、重癥監護等用房;
<5>輸液室應由治療間和輸液間組成。
3、當門廳兼用于分診功能時,其面積不應小于24.00㎡。
4、搶救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搶救室應直通門廳,有條件時宜直通急救車停車位,面積不應小于每床30.00㎡,門的凈寬不應小于1.40m;
<2>宜設氧氣、吸引等醫療氣體的管道系統終端。
5、搶救監護室內平行排列的觀察床凈距不應小于1.20m,有吊簾分隔時不應小于1.40m,床沿與墻面的凈距不應小于1.00m。
6、觀察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平行排列的觀察床凈距不應小于1.20m,有吊簾分隔時不應小于1.40m,床沿與墻面的凈距不應小于1.00m;
<2>可設置隔離觀察室或隔離單元,并應設單獨出入口,入口處應設緩沖區及就地消毒設施;
<3>宜設氧氣、吸引等醫療氣體的管道系統終端。
(四)、感染疾病門診用
1、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疾病門診均應自成一區,并應單獨設置出入口。
2、感染門診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分診、接診、掛號、收費、藥房、檢驗、診查、隔離觀察、治療、醫護人員更衣、緩沖、專用衛生間等功能用房。
(五)、住院部用房
1、住院部應自成一區,設置單獨或共用出入口,并應設在醫院環境安靜、交通方便處,與醫技部、手術部和急診部應有便捷的聯系,同時應靠近醫院的能源中心、營養廚房、洗衣房等輔助設施。
2、出入院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設登記、結算、探望患者管理用房;
<2>可設為患者服務的公共設施。
3、每個護理單元規模應符合《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第3.2.1條的規定,專科病房或因教學科研需要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設傳染病房時,應單獨設置,并應自成一區。
4、護理單元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設病房、搶救、患者和醫護人員衛生間、盥洗、浴室、護士站、醫生辦公、處置、治療、更衣、值班、配餐、庫房、污洗等用房;
<2>可設患者就餐、活動、換藥、患者家屬談話、探視、示教等用房。
5、病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病床的排列應平行于采光窗墻面。單排不宜超過3床,雙排不宜超過6床;
<2>平行的兩床凈距不應小于0.80m,靠墻病床床沿與墻面的凈距不應小于0.60m;
<3>單排病床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10m,雙排病床(床端)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40m;
<4>病房門應直接開向走道;
<5>搶救室宜靠近護士站;
<6>病房門凈寬不應小于1.10m,門扇宜設觀察窗;
<7>病房走道兩側墻面應設置靠墻扶手及防撞設施。
6、護士站宜以開敞空間與護理單元走道連通,并應與治療室以門相連,護士站宜通視護理單元走廊,到最遠病房門口的距離不宜超過30m。
7、配餐室應靠近餐車入口處,并應有供應開水和加熱設施。
8、護理單元的盥洗室、浴室和衛生間,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衛生間設于病房內時,宜在護理單元內單獨設置探視人員衛生間。
<2>當護理單元集中設置衛生間時,男女患者比例宜為1:1,男衛生間每16床應設1個大便器和1個小便器。女衛生間每16床應設3個大便器。
<3>醫護人員衛生間應單獨設置。
<4>設置集中盥洗室和浴室的護理單元,盥洗水龍頭和淋浴器每12床~15床應各設1個,且每個護理單元應各不少于2個。盥洗室和淋浴室應設前室。
<5>附設于病房內的浴室、衛生間面積和衛生潔具的數量,應根據使用要求確定,并應設緊急呼叫設施和輸液吊鉤。
<6>無障礙病房內的衛生間應按《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GB 51039-2014第5.1.13條的要求設置。
9、污洗室應鄰近污物出口處,并應設倒便設施和便盆、痰杯的洗滌消毒設施。
10、病房不應設置開敞式垃圾井道。
11、監護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重癥監護病房(ICU)宜與手術部、急診部鄰近,并應有快捷聯系;
<2>心血管監護病房(CCU)宜與急診部、介入治療科室鄰近,并應有快捷聯系;
<3>應設監護病房、治療、處置、儀器、護士站、污洗等用房;
<4>護士站的位置宜便于直視觀察患者;
<5>監護病床的床間凈距不應小于1.20m;
<6>單床間不應小于12.00㎡。
12、兒科病房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宜設配奶室、奶具消毒室、隔離病房和專用衛生間等用房;
<2>可設監護病房、新生兒病房、兒童活動室;
<3>每間隔離病房不應多于2床;
<4>浴室、衛生間設施應適合兒童使用;
<5>窗和散熱器等設施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13、婦產科病房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婦科應設檢查和治療用房。
<2>產科應設產前檢查、待產、分娩、隔離待產、隔離分娩、產期監護、產休室等用房。隔離待產和隔離分娩用房可兼用。
<3>婦科、產科兩科合為1個單元時,婦科的病房、治療室、浴室、衛生間與產科的產休室、產前檢查室、浴室、衛生間應分別設置。
<4>產科宜設手術室。
<5>產房應自成一區,入口處應設衛生通過和浴室、衛生間。
<6>待產室應鄰近分娩室,宜設專用衛生間。
<7>分娩室平面凈尺寸宜為4.20m×4.80m,剖腹產手術室宜為5.40m×4.80m。
<8>洗手池的位置應使醫護人員在洗手時能觀察臨產產婦的動態。
<9>母嬰同室或家庭產房應增設家屬衛生通過,并應與其他區域分隔。
<10>家庭產房的病床宜采用可轉換為產床的病床。
14、嬰兒室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鄰近分娩室;
<2>應設嬰兒間、洗嬰池、配奶室、奶具消毒室、隔離嬰兒室、隔離洗嬰池、護士室等用房;
<3>嬰兒間宜朝南,應設觀察窗,并應有防鼠、防蚊蠅等措施;
<4>洗嬰池應貼鄰嬰兒間,水龍頭離地面高度宜為1.20m,并應有防止蒸氣竄入嬰兒間的措施;
<5>配奶室與奶具消毒室不應與護士室合用。
15、燒傷病房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設在環境良好、空氣清潔的位置,可設于外科護理單元的盡端,宜相對獨立或單獨設置;
<2>應設換藥、浸浴、單人隔離病房、重點護理病房及專用衛生間、護士室、洗滌消毒、消毒品貯藏等用房;
<3>入口處應設包括換鞋、更衣、衛生間和淋浴的醫護人員衛生通過通道;
<4>可設專用處置室、潔凈病房。
16、血液病房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血液病房可設于內科護理單元內,亦可自成一區。可根據需要設置潔凈病房,潔凈病房應自成一區。
<2>潔凈病區應設準備、患者浴室和衛生間、護士室、洗滌消毒用房、凈化設備機房。
<3>入口處應設包括換鞋、更衣、衛生間和淋浴的醫護人員衛生通道。
<4>患者浴室和衛生間可單獨設置,并應同時設有淋浴器和浴盆。
<5>潔凈病房應僅供一位患者使用,潔凈標準應符合本規范第7.5.4條規定,并應在入口處設第二次換鞋、更衣處。
<6>潔凈病房應設觀察窗,并應設置家屬探視窗及對講設備。
17、血液透析室用房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可設于門診部或住院部內,應自成一區;
<2>應設患者換鞋與更衣、透析、隔離透析治療、治療、復洗、污物處理、配藥、水處理設備等用房;
<3>入口處應設包括換鞋、更衣的醫護人員衛生通過通道;
<4>治療床(椅)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1.20m,通道凈距不宜小于1.30m。
二、參考案例
一、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
這座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10天打造的火神山醫院,讓“中國速度”再次驚艷世界。
為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解決現有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武漢決定興建火神山醫院。
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的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總建筑面積達3.4萬平米,主要救治確診患者,編設床位1000張。

△火神山醫院總平面圖
項目結合武漢本地當前氣候條件,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和高于現有傳染病醫院的防護隔離標準,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診療環境。
充分考慮當前能夠最快采購的建造材料資源,采用模塊化設計,主要由接診區、負壓病房樓、ICU、醫技樓、網絡機房、中心供應庫房、垃圾處理暫存間、救護車洗消間等構成。
臨時醫院看似簡單,實則設計要求非常高!
防護隔離的方式、醫患和醫療用品的流線、建筑材料的選用、建筑的防火要求都是設計考慮的重點。
整個醫院根據地形情況呈L狀布局,分為東、西兩大病區,醫護人員的清潔通道類似于醫療街布置在中間,貫穿東、西病區,17個醫療單元呈魚骨狀分設在醫護通道兩側。

每個護理單元都有醫護人員工作休息的清潔區、觀察病人和運送藥品儀器的半污染區,以及收治病人的污染區,并相應設有正壓清潔區到負壓污染區的通風系統,分區之間的連通處設置緩沖間,以保證每個分區之間壓差。
可以由多個H型模塊排列而成,其中,沿中軸線布置辦公區域和醫護人員通道,每個中心模塊負責4個護理單元,護理單元內安置兩列病房。
患者從病房外周進出病區,醫護人員從中軸核心經層層更衣和衛生通過區進入病房進行檢查、治療和看護。
這樣的功能結構能夠嚴格控制空氣的潔凈梯次,切實保障醫護人員衛生安全,同時有效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武漢雷神山醫院總建筑面積為7.97萬平方米,整體采取模塊化設計,包括病房隔離區、醫護人員生活區、綜合后勤區三大分區,病床總床位數為1500張,可容納醫護人員約2300人。

△雷神山醫院隔離病區整體效果圖
醫護、病患、物流交通流線明確、潔污分流、互不干擾。
整個醫療隔離區呈魚骨狀分布,病房采用箱式板房形式,病房隔離區功能分區包括為病房、接診室、ICU、醫技房、正負壓站、液氧站、污水處理站、垃圾焚燒站、污染品暫存庫、救護車消毒區等。
病房采用負壓隔離病房,各病房獨立設置分體空調避免交叉污染,新風采用三級過濾,排風采用高效過濾器過濾后排放。
火神山醫院采用的是集裝箱房,而雷神山醫院為鋼架臨時建筑。由于采用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所有建筑均可快速拆除,部件經消毒處置后可周轉使用。
二、南京市公共衛生中心

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位于南京市江寧區青龍山腳下,是中國最大的傳染病醫院單體,共有3幢主體建筑,呈“品”字形結構,總建筑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
整個工程以青龍山綠色生態環境為背景,充分利用山地提供的屏障、高差、山形和水體,結合南京當地的風向、日照等自然條件,通過對多類型傳染病救治管理特點的深入研究,成功地設計了既資源共享又安全獨立的大型傳染病醫院。
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傳染病專科、結核病專科、爆發烈性疾病專科、小綜合病種、救援中心、辦公和輔助用房、科研和教學用房、員工生活區等。

△總平面圖
與其他所有醫療機構設置均不一樣的是,所有傳染病區的進出口不是面向中心廣場方向,而是設置在處于建筑群外圍地形高處的相對獨立區域,并面向外圍打開,這樣可讓各個病區的病人從外圍進入病區,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利用小山谷隔離設計的突發性傳染病應急中心,保障了應對突發傳染病時的自主封閉和安全擴張。北側高處自成體系的員工休息區進一步保障了員工的安全。
波浪形輕盈的外遮陽系統既是節能手段,又為室內提供了柔和的光線和私密的氛圍;環抱的山景及利用場地泄洪水系形成的平靜的湖面交相輝映,帶給患者安全感和對生命的向往,如同創世者關愛的懷抱。
根據傳染病醫院的特點,從醫院整體到每個科室和病房都做到了醫患分離,潔污分離。污染區與非污染區分離。并且實現了不同種類傳染病間污染區的各自分離和控制。

△清潔區和污染區分布示意

△1層和2層平面圖

△1層平面圖

△南北立面圖

△剖面圖
三、廈門弘愛醫院

精致的建筑立面
在模塊的布置和重構的基礎上,將超過30萬平方米的建筑整體以細致的水平折線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具有韻律感的整體。
光陰被建筑立面的細致肌理分隔開,使觀者更加關注建筑的細節以及建筑與自身的關系,這恰好表明這是一個可以提供細致服務的醫療場所。
從流動到流動空間
一般而言,醫療建筑的人流往往是剛性的通道;而廈門弘愛醫院的室內設計則將傳統醫療建筑呆板的通道轉變為充滿服務和活力的細致服務空間。
服務空間
通過服務家具和服務空間的模塊化設計,醫療建筑逐漸被提升為服務的載體。建筑的內部空間可容納100多種精心設計的家具。
中央采光廳的環境不僅被設計成各種服務空間,甚至每一個原本簡單的過道都被打造成一個美麗的醫療生活節點,讓人駐足享受服務的樂趣。
空間認可
簡單而活躍的色彩分配營造出一個簡潔而通風的療傷空間。該空間正在向用戶表達自身的功能和服務,并且標識系統在室內設計之初就實現了。
所有的色彩和形式都旨在使人認可并獲得愉快的體驗。這里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裝飾,因為該空間僅希望喚起用戶愉悅,輕松的心情。
文化藝術
如果說白色傳承了廈門陽光海岸的精神,那么木色則在這里表達了造船和家具的傳統。暖木有節奏地呈現在暖色調的灰白色背景上,既表達了關懷與關愛,又體現了醫療文化本身的寧靜與溫暖。
成本控制
室內設計重新布置了整棟建筑的模塊,并逐步將模塊化的設計理念應用于建筑內部的所有細節中。
模塊的設計思路和標準尺寸是從標準化材料到細節的接合處進行的,從而通過標準化的采購節省了大量的施工成本。
高效的設計和施工從設計到竣工僅兩年,不僅保證了項目從投資到運營,再到回報的高效率,而且還保留了各種空間,為未來運營中的醫院的發展和完善做準備。
相信隨著醫院運作的進一步拓展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廈門弘愛醫院將充分享受這一以未來為導向的設計所帶來的各種保留,并將滲透到點滴養生所需的各種細致服務之中。

△場地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五層平面圖

△六層平面圖


△立面圖
四、圣地亞哥Jacobs醫療中心

為了為癌癥治療、干細胞治療和外科治療提供更為尖端的醫療環境,該項目的委托方聯合眾多醫生、護士、科學家及工程師,通力打造出了這座世界級的、一切以患者為重的醫療看護中心。
Jacobs醫療中心位于Thornton Pavilion住院中心旁邊,并且與一座新建的研究中心相連,509,500平方英尺的總面積中包含245個床位,整座Jacobs醫療中心將醫學研究、教育和的卓越的臨床醫療集于一體。
整棟建筑共10個樓層,容納了三個主要的醫學專業中心,分別為高危產婦及新生兒、癌癥患者和外科手術提供了醫療和看護服務。
建筑的曲線形體量一方面取決于病房的布局,一方面則基于先進的建模技術,能夠為室內帶來最佳的視野和采光,同時盡可能地減少太陽輻射和眩光。
建筑的幾何形狀為外觀賦予了精細而流暢的質感,并隨著行人的移動產生動態的視覺效果。室外的一系列空中花園和露臺更為樓上的病房帶來自然的氛圍。
室內環境同樣延續了室外的有機特質,形成一種精心策劃的自然流動。病房陳設比較現代化,定制的墻面將所有必要的元素和設備集中在同一個體量內。
所有的病房都配備了可以在床邊操作的iPad,使病人能夠定制他們的環境,并安全地查看他們的治療時間表和病歷。基于建筑設計和專注于未來的科學技術,該醫療中心將憑借最優質的看護服務和高端設施引領了專業住院治療領域的新紀元。

△場地平面圖

△首層平面圖

△四層平面圖

△十層平面圖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2020二級注冊建筑師考試科目預測-醫院建筑設計要和一些優秀案例。想要報名參加2020年二級建筑師考試,就趕緊行動起來復習吧!小編為大家整理2020年二級建筑師考試大綱、教材變動、各科模擬試題、歷年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最新資訊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2025-09-21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公共建筑的空間組合分析2025-09-18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償債能力計算2025-09-14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2025-09-07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變更估價原則2025-09-04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框架2025-08-30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民用建筑分類2025-08-29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高頻考點:盈利能力指標計算(動態)2025-08-26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建設期利息計算2025-08-23
- 2026年二級注冊建筑師知識點:預備費計算202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