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探析


從“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夷陵,到“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宜昌,這座鄂西重鎮在城市化進程中,已經歷了兩次飛躍――葛洲壩工程讓宜昌實現了由小城市到中等城市的第一次飛躍,三峽工程讓宜昌實現了由中等城市到大城市的第二次飛躍。
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支持宜昌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電旅游名城,成為現代化特大城市”。當前宜昌正在搶抓“黃金十年”發展機遇,加快建設“既大又強、特優特美”的現代化特大城市,爭取在“十二五”末,城區框架達到200平方公里、承載200萬常住人口,努力實現“大城夢”。
這將是宜昌跨越式發展征程中迎來的“第三次飛躍”,也是振奮人心、令人期待的一次飛躍。
大城夢 大城勢
近年來,宜昌進入城市規模快速擴張、人口快速聚集、功能快速提升、產業快速轉型的城市化快速擴張階段,現有的城市規模和城市規劃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
今年2月6日,《宜昌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年)》獲得省政府批準――到2015年,宜昌城區建成200平方公里達到200萬人,2030年達到300平方公里300萬人――宜昌大城夢由此起航。
根據獲批的總規,宜昌中心城區將形成“沿江帶狀多組團”空間結構。主要沿長江城鎮聚合帶布局,以柏臨河、橋邊河、黃柏河、清江、瑪瑙河為垂江發展軸線,實現城市組團的縱深拓展。組團共有13個,分別是西陵、伍家崗、點軍、小溪塔、?亭、白洋、壩區、龍泉、鴉鵲嶺、安福寺、顧家店、紅花套、高壩洲組團等。“通過13個組團構成一座全省獨一無二的現代化特大城市,極具個性色彩,全國少見。”談起新規劃,宜昌市規劃局局長夏文翰告訴記者:“宜昌組團式城市,組團與組團間是通過生態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統連通的城市格局。這是宜昌特有的山水特色賦予的魅力。”他表示,組團式大城市,更易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居住在每個組團的居民,出門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公園廣場或大型公共綠地。未來的宜昌,將通過平行和垂直長江的3條軌道交通,快速通達長江兩岸和一些重要組團。“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隨著宜昌大城氣象的日益升騰,詩人郭沫若寫自上世紀的這聯詩句,像一個正在不斷應驗的預言,越來越為人們所傳頌。
新跨越 新動力
城市的擴張不是簡單的“攤大餅”,產城一體、產城共融是宜昌近年來在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中積累的有效經驗。在拓展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時,宜昌也在不斷地為城市發展尋找和開拓新的動力。
宜昌新區,就是新時期宜昌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的突破口和主要載體。新區規劃總面積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105平方公里(江北60平方公里,江南45平方公里),大致相當于老城區現有面積。今年3月,總投資167億元的5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宜昌新區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建設宜昌新區被湖北納入省級戰略,旨在打造全國生態綠谷、國家中部崛起的重要支點、湖北“黃金發展”的核心支撐點、“宜荊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中心動力點、“大宜昌”大發展的制高點,推動宜昌加速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
未來,宜昌新區將是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現代產業發展引領區、旅游文化精品區、城鄉統籌試驗區、生態環境示范區、現代復合型新區和對外開放示范區,將迅速成為區域性的政治文化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及生態宜居新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生物產業基地。
宜昌市建委主任張立新介紹,產業發展、城市平臺建設,兩者協調推進,共融共生。未來三年,宜昌還將投入2000億元進行城市建設,其中用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1000億元,將建設254公里城市道路橋梁、300萬平方米安置房、一批城市公共設施,同時啟動6個大型公園工程。
好山水 好家園
后現代是宜昌新一輪城市規劃的重要理念,是對現代城市理念的延續和升華。宜昌依托江穿城、城鑲山,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畫中的峽江地形地貌,突出以人為本、綠色生態和城市個性,突出宜居宜業宜旅城市主題,努力打造品位之城、質量之城、精致之城,建設綠色宜昌、智慧宜昌、幸福宜昌。
建成美麗的山水家園,有時候需要作出選擇。
為擴大城市骨架,宜昌幾年前在荒山野嶺間修建城東大道,占用了伍家鄉旭光村的部分果園、荒山。為保證百姓利益,擬以補償形式,將道路南側的10畝土地劃歸村里,用于預留發展商業。但這塊地與規劃的城東公園相抵觸,而城東公園是一個10萬人生態居住區的配套設施,不可或缺。幾番論證,最后決定,保留規劃中的城東公園用地,預留發展商業另外找地。
王家河公園綠草茵茵,但就在延伸沿江大道時,占用了一角,道路工程剛完工,市里以多于占用的面積,增建了橋頭公園。
今年初,宜昌啟動“綠化美化”行動,機關干部、普通百姓齊上陣,義務植樹900萬株;磨基山、城東、求雨臺、東山、六泉湖、小溪塔六大公園新建改建;云集路、沿江大道等7條主干道沿線122棟既有建筑外立面綜合整理基本結束;城區94442盞節能景觀燈大放異彩……
宜昌市園林局局長陸鋒介紹,宜昌的城鎮建設,生態綠化已不單是種樹養花,而是成了市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宜昌中心城區的市民,步行100米至500米就能到達公園、廣場等公共綠地;或步行10分鐘以內能到達公園綠地或公共開敞空間。這是宜昌城市總體規劃的硬性規定。
“七山二丘一平”的宜昌,山環水繞,綠樹成蔭,“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登高望遠,一個“顯山露水、起起伏伏、彎彎曲曲、高高低低、連綿不斷、若隱若現、又大又綠”的新宜昌呼之欲出。
網格化構建幸福宜昌
5月31日,宜昌市喜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最高獎“長安杯”。取得如此佳績,與宜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分不開。
宜昌探索構建以人為本的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全程化服務社會管理“一本三化”新體系,走出了一條符合科學發展、具有宜昌特色的新路子。
宜昌按照“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把城區121個社區劃分為1110個網格。目前,中心城區實際運行社區網格已經增加到1203個,每個網格涵蓋200至300戶居民,1203名網格員每天“上網在線”,挑起了信息采集、綜合治理、勞動保障、民政服務、計劃生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七項職責”,推動了社會管理主體的重新回歸。
大到傳達國家政策、協助打擊犯罪,小到下水道維修、調解鄰里糾紛等,無所不包,社會服務進小區、進樓棟、進家庭,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的全方位、動態式、便捷高效服務格局全面形成。
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格格”的網格員們,“一日雙巡”,入戶調查,“零距離”、“全天候”服務。
目前,宜昌建立了網上警務室、微博、群等45個。上網交心、下網服務;網上問題、網下解決,漸漸成為“格格”們的工作常態。
鼠標輕點,1203個網格清晰地出現在屏幕上方;打開一小點,網格員的年齡、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社區E通等情況立即顯示;接著點,網格內“人、房、物”等信息依次在1:500的電子地圖上蹦出;再往下點,公共照明系統、下水道井蓋、監控探頭等城市部件盡收眼底……
踏進宜昌網格監管中心,這里的一切讓你驚奇不已。
宜昌構建實有人口基礎信息系統、社會矛盾化解信息管理系統和社區綜合服務系統,制定13大類119個子項的人口基礎信息目錄,要求部門業務與實有人口基礎信息系統全面對接,并跟進服務、跟進管理,公安、工商、社保、衛生、房管等市直34個部門再造351項工作流程,變串聯式化解為并聯式化解。
今年上半年,宜昌社會矛盾聯動化解系統共受理各類社會矛盾7858起,平均每天受理43起,共辦結7533起,辦結率為95.9%。辦結中群眾評價為滿意7419起,滿意率98.5%;社區自己辦理7597起,占總數的96.7%。
目前,農村網格管理已在宜昌各縣市區全面鋪開,全力探索農村社會管理的新路徑。目前試點村已達56個,計劃明年上半年形成城鄉區域全覆蓋。
產業成就“大城夢”
成就“大城夢”,高速發展的現代產業正是最強有力的支撐,宜昌的決策者和建設者對此有深刻而清醒的認識:“一座城市缺乏產業支柱、缺乏產業支撐,就像一座樓房沒有地基、沒有頂梁,一遇風雨,難以支撐;缺乏產業的城市,建設就沒有持續動力,人口聚集就沒有就業崗位,市場培育就沒有配置空間。”“‘既大又強、特優特美’,所謂‘強’,就是要形成強大的產業、強大的功能和強大的實力。”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說:“我們不僅是特大的宜昌,還是特強的宜昌;不僅是經濟強市,還是工業強市、農業強市、文化旅游強市。”
在現代產業體系、千億產業布局之下,一個“特強的宜昌”令人期待。
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城市“頂梁”
面對黃金十年、關鍵五年,宜昌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四年翻一番、連續翻三番”為目標,全面推進經濟總量新跨越。宜昌孜孜以求的是,到2016年,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超過300億,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達到15%左右,在全省三個三分之一經濟格局中擔負起應有的責任。
宜昌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以打造沿江萬億經濟走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一批重要的生產基地和區域中心為抓手,著力提升產業集聚能力。
長江在宜昌境內蜿蜒232公里,宜昌實現企業集聚、土地集約、產業集群,以萬億經濟走廊為目標,打造要素聚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現代產業聚集區。
強力推進千億產業倍增、新興產業突破、現代農業“百千萬”三大工程,宜昌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性發展與支柱產業壯大提升兩措并舉,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雙輪驅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宜昌重點扶持壯大化工、食品飲料、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6大千億產業,同時,加快向打造6大農業百億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產值過2000億、農民人均純收入過萬元的目標邁進。
建成世界最大的水電能源基地,全國最大的磷化工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基地、食品飲料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內外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長江中上游區域性物流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這是宜昌宏大的產業夢想。
產業“強強聯手”,集群優勢放大,一個具有宜昌特色和綜合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正穩穩撐起大城的“頂梁”!
六大千億產業:豎起城市“支柱”
宜昌將重點扶持壯大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飲料、新材料、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6大千億產業,力爭經過三至五年努力,化工產業達到1800億、裝備制造達到1600億、食品飲料達到1500億以上,新材料、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突破1000億。
2012年,宜昌化工產業總產值達到1072億元,成為市內首個千億產業。至2012年底,全市有規模以上化工企業189家,宜化集團、興發集團等一批企業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
宜昌裝備制造產業在轉型升級中迅猛發展。2012年,宜昌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達到207家,完成工業總產值779.52億元,僅低于化工產業。
稻花香、枝江大曲、人福藥業、蕭氏茶葉、土老憨……豐富的資源,為打造6大百億加工產業提供了原料保障,催生了宜昌食品醫藥產業眾多響當當的品牌。2012年,宜昌市食品飲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06.69億元,同比增長27.27%。
新材料產業,未來支撐宜昌的千億級之一。宜昌成為全國選擇的4個省12個城市中,唯一一個納入國家層面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試點的城市。2012年宜昌新材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達到125家。
三峽工程興建,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的宜昌成為我國東中西部物流中轉中心。2012年,宜昌市注冊登記物流企業達958家,物流總收入600億元。到2016年,一個立足三峽、呼應漢渝、多式聯運、服務全國的立體綜合型樞紐格局將在宜昌全面形成。
三峽大壩、三峽人家、清江畫廊,全國地級市5A級景區數量排名中,宜昌與洛陽、桂林領跑全國。“把宜昌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已形成共識,2012年,宜昌文化旅游總產值342.55億元,宜昌綠色發展將步入新天地。
一個重大產業、一個市級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個規劃方案,“四個一”工作法,全力推進精細化工領跑,食品生物醫藥等5大千億產業乘勢跟進,使之成為引領宜昌快速發展的“龍頭”。
項目建設:夯實城市“地基”
堅持不懈引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發展大產業、建設大園區,是宜昌多年來推進產業發展行之有效的好經驗。
宜昌以沿江萬億經濟走廊和開發區園區為載體,向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要發展、要財源。既注重能吹糠見米的重大工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農業項目,又注重優結構的服務業項目、創優勢的科技項目,使項目成為強市之基、增量之源、富民之本。
今年,粵港、北京、武漢、海南,一場接一場的大型招商活動,吸引海內外400多家知名企業的目光……
5月16日,在中興汽車宜昌分公司,“都市方舟”AUV汽車正式下線;7月初,位于?亭工業園的宜昌南玻公司多晶硅二期技改完成;7月6日,總投資50億元的湖北三寧化工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奠基儀式,在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園內隆重舉行……
8月19日,宜昌新區總投資137.5億元的29個項目開工;8月28日,宜昌高新區總投資30億元的20個重大項目開工;8月29日,夷陵區總投資54億元的16個項目開工;8月30日,總投資額達13億元的普朗特生物茶多酚等5個重點項目開工,身居大山的長陽實現“撐桿跳”。
火熱的8月,宜昌招商引資結出碩果,117個重大項目先后開工,總投資額高達377.99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就有8個,投資10億元的娃哈哈格瓦斯飲料項目從洽談到開工僅用9天時間。
密集開工的項目,爆發出宜昌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的強勁力量,折射出宜昌一流的作風,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投資環境。
宜昌今年大力開展“進企業、送服務、解難題”活動。據統計,幾個月來,對企業、項目反映的基礎設施、用地、融資等571個問題,“第一時間”協調解決了166個。
產城共育,產城共融,宜昌的“大城”之路將越來越筆直寬闊。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