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醫執業醫師經典考題及答疑三


環球網校中醫執業醫師頻道提醒各種考生,2012年中醫執業醫師正在火熱備考中,實踐技能考試時間是2012年7月1日-7月15日,綜合筆試全國統一考試時間為2012年9月8、9日,請各位考生以平常心態應對,環球網校預祝大家考出滿意成績。
2012年中醫執業醫師經典考題及答疑三
【中醫診斷學】
渴喜熱飲而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多為( )
A.濕熱內蘊
B.痰飲內停
C.營分熱盛
D.陰虛津虧
E.瘀血內阻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B。
痰飲為陰邪,痰飲內停,津液不能上承,故渴喜熱飲而量不多。水氣上逆,停聚于胃,拒而不納,故水入即吐。
【針灸學】
某男,36歲,鼻流濁涕,色黃腥穢,兼見頭昏、記憶衰退,舌紅,苔黃膩,脈數。除主穴外,宜對證選取( )
A.少商、商陽
B.曲池、陰陵泉
C.豐隆、足三里
D.百會、神庭
E.內庭、曲池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B。
患者證屬鼻淵,濕熱阻竅。除主穴外,因手陽明與手太陰相為表里,其脈又上挾鼻孔,取手陽明經合穴曲池清瀉肺熱;取足太陰經合穴陰陵泉運脾祛濕。
【中醫婦科學】
關于百瘕,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A.七百八瘕是古人的一種辨證分類方法
B.病程日久者正氣虛弱,氣血痰濕互相影響
C.盆腔內可觸及子宮或卵巢腫瘤、炎癥腫塊、陳舊性宮外孕血腫
D.臨證新病多實,治宜攻補兼施,以攻為主
E.盆腔結核性包塊可參考百瘕辨證治療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D。
百瘕臨證新病多實,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術后,以補益氣血為主,恢復機體的正氣。若氣已復,腫塊未除,復以攻破為主。術后若有瘀滯,可于補益氣血之時,輔以行氣活血之品,并注重調其飲食,增進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傳染病學】
有關病毒性肝炎的描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A.甲型肝炎多呈急性經過
B.乙型肝炎可演變為慢性
C.丁型肝炎一般不演變為慢性
D.丙型肝炎易演變為慢性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經過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C。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種缺陷病毒,需要在乙肝病毒(HBV)輔助下才能復制,所以丁肝要在感染乙肝的基礎上才能感染。
臨床上可表現為HBV和HDV同時感染或重疊感染(先感染乙肝,后感染丁肝),可呈急性或慢性病程。在乙肝基礎上感染丁肝,一般會使肝損害和病情加重,多數發展為慢性活動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中醫基礎理論】
用寒遠寒,用熱遠熱屬于( )
A.扶正祛邪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因時制宜
E.未病先防
答案與解析:本題答案為D。
用熱遠熱:遠,遠離、避開。指使用熱性藥物應避開火熱生令之時,即氣候炎熱之際不宜用大溫大熱的藥物或食物。《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基者病,所謂時也。”治病必須因時制宜,氣候炎熱則陽氣亢盛,陰精易損,再服用大溫大熱的藥物或食物,則助陽氣亢盛之勢而明精更受損傷,有違自然界四時陰陽消長規律,造成陰陽偏勝、失調,故為用藥之所不宜。
用寒遠寒:使用寒性藥物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即氣候寒涼之際不宜使用大寒大涼藥物或食物。出《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因時制宜即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如所說:“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
【中藥學】
素體表虛,復因外感,惡風汗出,發熱脈浮緩,用藥宜首選( )
A.薄荷
B.荊芥
C.紫蘇
D.防風
E.桂枝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E。
桂枝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有發汗解肌,助陽實表,外散風寒之效。用治外感風寒表證,不論表實證、表虛證都可以用。治外感風寒表虛有汗之證。常與白芍配伍,如桂枝湯。
【方劑學】
患兒任某,女,3歲。高熱神昏,痙厥抽搐,尿赤便秘,舌紅絳苔干黃,脈數有力。治宜選用( )
A.安宮牛黃丸
B.至寶丹
C.蘇合香丸
D.紫雪
E.牛黃清心丸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為D。
牛黃清心丸清心化痰,鎮驚祛風。用于治療痰熱上擾引起的神志混亂,言語不清,痰涎壅盛,頭暈目眩,癲癇驚風,痰迷心竅,痰火痰厥等癥。
安宮牛黃丸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主治邪熱內陷心包證。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舌謇肢厥,舌紅或絳,脈數有力。亦治中風昏迷,小兒驚厥屬邪熱內。
本題患兒屬于小兒熱盛驚厥。應選紫雪清熱開竅,息風止痙。
【中醫診斷學】
以下哪一項不是膀胱濕熱證的臨床表現( )
A.尿血
B.尿中砂石
C.尿后余瀝
D.尿頻急
E.尿澀痛
答案及解析:本題答案選C。
膀胱濕熱證是由于濕熱下注膀胱所致,熱傷血絡可出現尿血,尿中砂石是石淋的表現,也是由于膀胱濕熱蒸騰。尿后余瀝是腎氣不固的表現。
【中醫外科學】
關于疔瘡走黃的原因以下哪一項可以不考慮( )
A.早期失治誤治
B.擠壓碰傷腫脹
C.過早切開引流
D.麻痘余毒未清
E.誤食辛熱之品
答案及解析:本題選D。
走黃是指在疔瘡的發病過程中,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內攻臟腑的全身性化膿性危重性證候。
疔瘡在以下原因的作用下,火毒熾盛,毒入血分,內攻臟腑所成。
一、失治誤治。或早期未能有效控制,或過早切開,或艾灸,或誤用溫熱之藥。二、護理不當。或擠壓磕碰,或食用辛辣醇酒、魚腥發物。麻痘余毒未清顯然不合適。
小編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