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內科學:痢疾概述


環球網校中醫執業醫師頻道提醒考生,2012年中醫執業醫師正在火熱備考中,實踐技能考試時間是2012年7月1日-7月15日,綜合筆試全國統一考試時間為2012年9月8、9日,請各位考生以平常心態應對,環球網校預祝大家考出滿意成績.
痢疾概述
(一)痢疾的概念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膿血為主癥的疾患,多發于夏秋季節。是因外感時邪,內傷飲食而致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
(二)痢疾的源流
《內經》稱本病為“腸游”、“赤沃”,指出感受外邪和飲食不節是兩個致病的重要環節。
《難經》稱之為“大瘕泄”,指出“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數至圊而不能便”。
《傷寒論》、《金匱要略》將痢疾與泄瀉統稱為“下利”,其治療痢疾的有效方劑白頭翁湯等一直為后世沿用。
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有“天行毒氣,夾熱腹痛下痢”之說,以“痢”稱本病,逐步為后世醫家所接受。
《千金要方》稱本病為“滯下”。
宋代《濟生方》正式用“痢疾”病名:“今之所謂痢疾者,古所謂滯下是也”。
《丹溪心法》進一步闡明痢疾具有流行性、傳染性,指出“時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并論述痢疾的病因以“濕熱為本”,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則。
明清以后,對痢疾的認識更加深入,《景岳全書》:“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廣腸最下之處,而其病本則不在廣腸而在脾腎。”《類證治裁》認為:“癥由胃腑濕蒸熱壅,致氣血凝結,夾糟粕積滯,進人大小腸,傾刮脂液,化膿血下注”。清代有痢疾專著,如吳道瓊的《痢癥參匯》、孔毓禮的《痢疾論》。
(三)痢疾的臨床特征
痢疾為外感傳染疾病,臨床上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赤白膿血便等為主要證候。
(四)痢疾與西醫病名的關系
西醫學中的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以及潰瘍性結腸炎等出現類似中醫痢疾的癥狀者,均可參照本病處理。
小編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