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感染性休克的治療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感染性休克的治療
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補充血容量 只有當血容量得到適當補充后,血管活性藥物的作用才能有效地發揮。一般先輸給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鹽液以維持血容量,減低血液粘稠度,預防血管內凝血。有明顯酸中毒者,可加用5%碳酸氫鈉。中心靜脈壓降低時,<0.49kPa(<5cmH2O)可放心輸液,達到0.98kPa(10cmH20)時輸液應慎重。下列證據反映血容量已補足;口唇紅潤、肢端溫暖、收縮壓>11.97kPa(90mmHg)、脈壓差>3.99kPa(30mmHg)、脈率<100次/分、尿量>30ml/h、血紅蛋白和血細胞壓積恢復至基礎水平。
2.血管活性物質的應用 輸液中加入適量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異丙腎上腺素間羥胺),使收縮壓維持在12-13.33kPa(90-100mmHg)左右,然后逐漸減量。但感染性休克時,往往小血管強烈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心輸出量下降,致使組織血液灌流減少。故在補充血容量的情況下,血管擴張藥(α-受體阻滯劑芐胺唑啉,β-受體興奮劑異丙基腎上腺素、多巴胺)能改善微循環,使皮膚變暖,膚色變紅,脈壓差增寬。當休克并發腎功能衰竭時,可用利尿藥;合并心衰時可酌用強心劑。
3.控制感染 加大青霉素劑量,每日400萬-1000萬單位靜脈滴注;亦可用頭孢唑啉,或2-3種廣譜抗生素聯用。對病因不明的嚴重感染(如敗血癥、胸膜炎)可單用頭孢他啶(ceftazidime)、頭孢曲松(ceftriazone),待確定病原菌后再作適當調整。
4.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對病情嚴重,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藥仍不能控制時,可靜滴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
5.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紊亂 輸液不宜太快,以免發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腫。輸新鮮血較庫存血為好。隨時監測和糾正鉀、鈉和氯紊亂以及酸、堿中毒。若血容量已補足而24小時尿量仍<400ml、比重<1.018時,應考慮合并急性腎功能衰竭。對年老體弱和原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應注意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免誘發呼吸衰竭。
6.補液過多過速或伴有中毒性心肌炎時易出現心功能不全,應減慢輸液,用毒毛花甙K或毛花甙C靜脈注射。
[預防]
避免淋雨受寒、疲勞、醉酒等誘發因素。對于老弱體衰和免疫功能減退者,如糖尿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脾切除者,可注射肺炎免疫疫苗。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