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備考:結核菌


2011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備考:結核菌
屬于分支桿菌,生長緩慢,在改良羅氏培養基上培養需4-6周才能繁殖成明顯的菌落。涂片染色具有抗酸性,亦稱抗酸桿菌。鏡檢為細小、稍彎的桿菌,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陰濕處能生存5個月以上;但在烈日曝曬2小時,5%-12%來蘇接觸2-12小時,70%酒精接觸2分鐘,或煮沸1分鐘,均能被殺滅。將痰吐在紙上直接燒掉是最簡易的滅菌方法。
結核菌含有類脂質、蛋白質和多糖類。在人體內,類脂質能引起單核細胞、上皮樣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而形成結核結節;蛋白質可引起過敏反應,中性粒細胞和大單核細胞浸潤;多糖類則引起某些免疫反應(如凝集反應)。結核菌分為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種類。前兩型(尤以人型,標準菌株H37RV)為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菌。人型和牛型菌形態相似,對豚鼠皆有強致病力,但人型菌對家兔致病力遠較牛型菌為弱。人型菌可產生大量煙酸,而牛型菌則煙酸試驗陰性。牛型結核菌可經飲用未消毒的帶菌牛乳引起腸道結核感染。
病灶中菌群常包括數種不同生長速度的結核菌。代謝旺盛不斷繁殖的結核菌(A群)致病力強,傳染性大,也易被抗結核藥物所殺滅;在吞噬細胞內的酸性環境中受抑制的結核菌(B群)和偶爾繁殖菌(c 群)只對少數藥物敏感,可為日后復發的根源;休眠菌(D群)一般耐藥,逐漸被吞噬細胞所消滅。
在繁殖過程中,結核菌由于染色體上基因突變出現極少量天然耐藥菌(自然變異),單用一種藥物可殺滅大量敏感菌,但天然耐藥菌卻不受影響;繼續生長繁殖,最終菌群中便以耐藥菌為主(敏感菌被藥物淘汰),抗結核藥物失效。另一種發生耐藥性的機制是藥物與結核菌接觸后,有些菌發生誘導變異,逐漸能適應在含藥環境中繼續生存(繼發耐藥)。在固體培養基中每毫升含異煙肼(INH)1ug、鏈霉素(SM)10ug或利福平(RFP)50ug能生長的結核菌分別稱為各該藥的耐藥菌。耐INH菌株對動物的致病力減弱。
病人以往未用過某藥,但其痰菌對該藥耐藥,稱為原始耐藥菌感染。長期不合理用藥,經淘汰或誘導機制出現耐藥菌,稱為繼發耐藥。復治病人中很多為繼發耐藥病例。近年來對多種藥物耐藥結核菌日漸增多,成為臨床上很難治愈的病例。
臨床上的陽性痰菌培養中約有5%為非結核分支桿菌(除結核分支桿菌和麻風分支桿菌以外的分支桿菌)。它們也是抗酸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當機體免疫受損時,可引起肺內和肺外感染,臨床表現與結核病相似,但多數對抗結核藥耐藥。它們的生物特性與結核菌不完全相同,例如能在28℃生長,菌落較光滑,煙酸試驗陰性,耐藥觸酶試驗陽性,對豚鼠無致病力等。根據菌落產生色素的情況,非結核分支桿菌又可分為四群:見光產色菌(如堪薩斯分支菌)、暗產色菌(如瘰癘分支菌)、不產色菌(如鳥-胞內復合分支菌)和快速生長菌(如偶然分支菌)。第一群中某些菌對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尚敏感,療效稍好。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