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助理醫師考試《中醫基礎理論》考點解析“第五單元”: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您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我們會在報名、準考證打印等時間點提醒您,以防您錯過。
第五單元 五臟
細目一、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心
(一)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脈:
(1)指心氣推動和調控血液在脈管中運行,流注全身,發揮其營養和滋潤作用。
(2)心主血的內涵,是心氣推動血液運行,以輸送營養物質達于全身臟腑形體官竅,維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
(3)血液運行與五臟功能相關,但心的搏動泵血作用尤為重要。
(4)心臟的搏動,主要依賴心氣的推動和調控。
(5)心還有生血作用,即所謂“奉心化赤”作用。
(6)心主脈的內涵,是指心氣推動和調控心臟的搏動和脈管的舒縮,使脈道通利,血液通暢。心與脈直接相連,形成一個密閉循環的管道系統。脈為血之府,營氣與血液并行于脈中,故說“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7)心、脈、血三者密切相連,構成一個血液循環系統,其中心的搏動發揮著主要作用,故說“心主身之血脈”。
2.心藏神:
(1)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統率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和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
(2)人體之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狹義之神。故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為之心”。
(3)心主血脈與藏神功能密切相關。血液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心血充足則能化神、養神而使心神靈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則能馭氣并調控心血的運行,以濡養全身及心脈自身。
(二)心的生理特性:
1.心為陽臟。在于說明心以陽氣為用,心之陽氣能推動心臟搏動,溫通全身血脈,興奮精神,以使生機不息。
2.心主通明。指心脈以通暢為主,心神以清明為要。
肺
(一)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氣司呼吸,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
(1)主呼吸之氣:亦稱“肺司呼吸”。
1)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吸人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以實現體內外氣體的交換。
2)肺的吐故納新,促進了宗氣的生成,并調節著氣機,保證了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3)肺呼吸功能的正常,除肺陰滋潤作用外,主要依賴于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作用。宣發反映了肺氣向上、向外的特點,肅降反映了肺氣向下、向內的特點。因此,宣發的作用重在呼出體內的濁氣;肅降的作用重在吸入自然界的清氣。
(2)主一身之氣:
1)體現于宗氣的生成方面,宗氣是人體氣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運化的水谷之精氣與肺吸人的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生成,通過心脈而布散到全身。
2)體現于氣機的調節方面。人身之氣是運動不息的。氣的運動叫做氣機。氣機的調暢與否,除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外,肺氣的調節作用亦十分重要。
3)體現于輔心行血方面。含有水谷精微的血液,從心通過經脈而匯聚于肺,經過肺的呼吸功能進行氣體變換,然后再通過經脈仍回到心,最后輸布到全身。因此,血液的運行是心與肺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心氣起著原動力的作用,而肺氣起著輔助的作用。
2.主行水:
(1)通過肺氣的宣發作用:將脾氣轉輸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氣中的輕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頭面諸竅,外達皮毛肌腠,以濡養之,并在衛氣的作用下化為汗液排出體外。
(2)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將水液及水谷精微中的較稠厚部分,向內向下輸送至各臟腑以濡潤之,并將臟腑代謝所產生的濁液(廢水),下輸至腎和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故說“肺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脈,主治節:
(1)肺朝百脈: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過經脈而聚會于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體內外清濁氣體交換,然后通過肺氣的宣降作用,將富含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而輸布于全身。
(2)治節:即治理和調節。肺的治節作用,主要體現于四方面:
1)一是肺主呼吸,從而使人的呼吸運動有節律地一呼一吸。
2)二是通過呼吸,治理和調節著全身的氣機。
3)三是調節著氣的升降出入,因而能輔助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
4)四是肺的宣肅,治理和調節著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為華蓋、嬌臟:肺為華蓋,是說肺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肺為嬌臟,是指肺為清虛之臟,輕清肅靜,不容纖芥,不耐邪氣之侵,故為嬌嫩之臟。
2.主宣發與肅降:
(1)肺主宣發:是指肺氣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
1)一是通過肺的氣化,排出體內的濁氣;
2)二是將脾所轉輸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達于皮毛;
3)三是宣發衛氣,調節腠理之開合,將代謝后的津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
(2)肺主肅降:是指肺氣具有向內、向下清肅通降的作用:
1)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并將宗氣向下布散至臍下,以資元氣。
2)二是將肺吸人的清氣和由脾轉輸至肺的津液及水谷精微向下布散。
3)三是將臟腑代謝后所產生的濁液下輸于腎和膀胱,是為尿液生成之源。
脾
(一)脾的生理功能
1.主運化
(1)運化精微:是指在消化飲食物的基礎上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并將其轉輸至心肺而達全身。由于這些營養物質是化生氣血的主要原料,所以又稱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2)運化水液:是指在消化飲食物的基礎上,吸收其中的部分水液,化為津液,并將其轉輸至心肺。
2.主統血
脾主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管之中流行,防止其逸出于脈外的功能。脾統血的機理,主要是脾氣的固攝作用。
(二)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氣主升:是指脾氣的運動,以上升為主,具體表現為升清和升舉內臟兩方面。清,指水谷精微。所謂“升清”,即是指脾對于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上輸于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故說“脾以升為健”。所謂升舉內臟,是指脾氣上升能起到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
2.喜燥惡濕:脾氣升運的條件,即在于脾體干燥而不為痰飲水濕所困。故說“脾燥則升”。
肝
(一)肝的生理功能
1.主疏泄:
肝主疏泄,其用屬陽,又主藏血,其體屬陰,故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
疏,即疏通。泄,即發泄、升發。肝主疏泄,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氣機,使之暢達的功能。氣機,即氣的運動。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依賴于氣的運動。而肝的疏泄功能,對于氣機的調暢,起著重要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周身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就正常。如果肝的疏泄功能異常,就可產生種種病變。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促進血液運行和津液代謝: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代謝,均有賴于氣的推動作用和氣機的調暢。而臟腑之氣的生理活動,亦要依靠肝氣的疏通,方能暢達而有序。
2)促進脾胃運化和膽汁分泌排泄:肝的疏泄功能一方面能調暢脾胃氣機,使脾胃之氣維持其升清與降濁的特點,從而保證正常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肝能分泌與排泄膽汁,膽汁是肝之余氣積聚而成,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3)調暢情志活動:情志活動屬于心所主管,但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這是因為正常的情志活動依賴于氣機的調暢。而肝能疏通氣機,所以肝具有調暢情志活動的功能。
4)通調排精與排卵:女性月經的來潮和周期、經量等正常與否,以及男子的排精等,均與肝的疏泄功能關系密切。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血流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其藏血的生理意義,有涵養肝氣、調節血量、濡養肝及筋目、為經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二)肝的生理特性
1.肝為剛臟:指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
2.肝主升發:指肝具有升騰一身陽氣,調暢氣機的作用。
腎
(一)腎的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與臟腑氣化
1)藏精:指腎具有貯存,封藏精氣的生理功能。精,又稱精氣。就其來源有先天、后天之分,故有“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腎精的構成,是以先天之精為基礎,又賴后天之精的充養而生成。先后天之精相互資助,相互為用。當機體發育到一定階段,生殖機能成熟時,則腎精又可化為生殖之精以施泄。
2)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指腎精及其所化精氣的生理作用。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最基本物質。人的生長發育情況,可從頭發、牙齒、骨骼以及生殖功能等方面表現出來。人的生殖器官之發育、性機能的成熟與維持,以及生殖能力,都與腎中精氣密切相關。當人體生長發育至青年時期,腎中精氣逐漸充盛,生殖器官發育漸趨成熟,此時產生一種“天癸”物質。“天癸”具有促進生殖器官發育成熟并維持性機能的作用。
3)推動和調節臟腑氣化:臟腑氣化,是指臟腑之氣的升降出入推動和調控著臟腑形體器官的功能,進而推動和調控著機體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與能量相互轉化的功能活動。腎氣由腎精所化,腎精、腎氣及其所分化的腎陰、腎陽在推動和調控臟腑氣化的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腎陰具有涼潤、寧靜、抑制、凝結等作用。腎陽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宣散等作用。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腎陰為一身陰氣之源,故說“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陽充盛,腎陰充足,臟腑形體官竅生理功能正常,臟腑氣化才能得以正常發揮。
2.主水 腎主水,是指腎氣具有主司和調節全身水液代謝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腎氣對參與水液代謝的臟腑的促進作用(2)腎氣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主納氣 腎主納氣,是指腎氣有攝納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氣,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
(二)腎的生理特性:
主蟄守,指腎具有潛藏、封藏、閉藏的生理特性,亦是其藏精功能的概括。其納氣、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均是封藏之本的體現。
以上就是環球網校小編為您整理的“中醫助理醫師考試《中醫基礎理論》考點解析“第五單元”: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全部內容,希望對您的備考有所幫助。您可以點擊下方資料下載按鈕免費獲取精品備考資料。
最新資訊
- 2023年中醫助理醫師技能考試60病秒殺詞總結2023-05-15
- 中醫助理醫師實踐技能第一站近五年高頻考點匯總節選2023-05-05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技能考試病例分析診斷公式匯總2022-04-15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技能考試備考資料:34個選方歌訣2022-03-02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技能考試備考資料:34個選方歌訣2022-03-02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備考知識點:辨痛2022-02-21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高頻考點:中醫內科學-癃閉2022-02-08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考試資料:《傷寒論》桂枝湯2022-01-28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內科學考點:循環系統疾病2021-12-24
- 2022年中醫助理醫師備考知識點:祛暑劑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