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


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考試時間為9月24日、25日兩天,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特提供“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希望能幫助準備參加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復習。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各章節重要知識點匯總
第八單元 望皮膚
第一節 色澤(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
(1) 皮膚發赤:丹毒、“赤游丹毒”——心火偏旺,風熱乘襲(小兒胎毒);
發于局部——流火;下肢紅腫——腎火內蘊,濕熱下注。
(2) 皮膚發黃:皮膚、面目、爪甲皆黃——黃疸病。
a. 陽黃:黃色鮮明如橘子色,口渴而舌苔黃膩——脾胃或肝膽濕熱;
b. 陰黃:黃色晦暗如煙熏,伴畏寒、口淡苔白膩——脾胃寒濕。
(3) 皮膚發黑:黃中顯黑,黑而晦暗稱“黑疸”——色欲傷腎。
第二節 潤枯
(1) 皮毛潤澤——太陰氣盛;皮毛枯槁——太陰氣衰;
皮聚毛落——肺損;皮枯毛折——肺絕。
(2) 肌膚甲錯:兼眼眶暗黑——內有干血;兼腹中急痛——內生癰膿。
(3) 皮膚脫如蛇皮,或遍身如蘚,或潰爛無膿——癘風皮病。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供: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我網中醫醫師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考試時間為9月24日、25日兩天,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特提供“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希望能幫助準備參加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復習。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各章節重要知識點匯總
第三節 斑疹
(1) 斑:色紅,點大成片,平攤于皮膚下,摸不應手(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整理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
a. 陽斑:溫病邪入營分、血分——熱郁肺胃,充斥內外,營血熱熾,透于肌表,從肌肉出為斑,從血絡出為疹。
①順證:稀少、色紅、身熱,由胸腹延至四肢,同時熱退神清,邪氣透泄;
②逆證:稠密、色深紅或暗紫,由四肢內延胸腹,大熱不退,神識昏迷,正不勝邪,邪氣內陷;
③危重證:斑疹色黑而晦滯焦枯。
b. 陰斑——內傷血虧。大小不一,隱隱稀少,色淡紅或暗紫,發無定處,出沒無常,但頭面背上不見,神志清醒,兼(虛證)脈細弱,肢涼。
(2) 疹:形如粟粒,色紅而高起,撫之礙手。
a. 麻疹:發作前,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淚汪汪,耳冷,耳后紅絲。
①順證:發熱,身有微汗,疹出透徹,色澤紅潤,依出現先后回隱,身熱漸退;
②逆證:壯熱無汗,疹點不透發,色淡紅而暗(風寒外閉),或赤紫暗滯(熱毒內盛),或白而不紅(正氣虛陷);若疹點突然隱沒,神昏喘息——疹毒內陷。
b. 風疹:細小稀疏,稍隆起,色淡紅,瘙癢不已,時發時止,身微熱或無熱——風熱時邪。
c. 隱疹:時現時隱,膚癢,高于皮膚,色淡紅帶白,不時舉發——營血虛而風邪中與經絡,血為風動。
第四節 白锫(水泡)
細小的丘皰疹(泛指大小不一的一類皰疹)。
a. 白锫:暑濕、濕溫患者,往往皮膚上出現一種白色小顆粒,晶瑩如粟——濕郁、汗出不徹。
①晶锫(順證):色白、點細、形如粟,明亮滋潤象水晶;
②枯锫(逆證):色干枯——津液枯竭。
b. 痱子——濕熱之邪郁于肌膚。
c. 熱氣瘡:針頭到綠豆大小的水泡,常為一群或二、三群,癢,有燒灼感,好發于口角唇緣、眼瞼、外陰、包皮等處,見于高熱病人——風熱之毒阻于肺、胃二經,濕熱熏蒸皮膚。
d. 纏腰火丹:發于腰腹、胸脅部——肝火妄動,致濕熱熏蒸。
e. 濕疹——風、濕、熱留于肌膚,病久耗血,致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供: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我網中醫醫師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醫學綜合筆試考試時間為9月24日、25日兩天,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特提供“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希望能幫助準備參加2016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復習。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中醫執業醫師考試頻道,我們會竭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考試動態及復習資料。
相關推薦: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各章節重要知識點匯總
第五節 癰、疽、疔、癤
a. 癰:紅腫高大,根盤緊束,伴焮熱疼痛,陽證——濕熱火毒內蘊,氣血郁滯,熱盛肉腐成癰。
b. 疽:漫腫無頭,膚色不變,不熱少疼,陰證——氣血虛而寒痰凝滯,或五臟風毒積熱,攻注于肌肉,內陷筋骨。
c. 疔:初起如粟如米,根腳堅硬較深,麻木發癢,頂白而痛——暴氣毒邪,襲于皮膚,傳注經絡,致二氣不得宣通,氣血凝結。
紅絲疔(“疔毒走黃”)——火熱毒邪流竄經脈,有內攻內陷之勢。
d. 癤:起于淺表,形小而圓,紅腫熱痛不甚,易化膿,膿潰即愈——暑濕阻于肌膚,或臟腑蘊積濕熱,向外發于肌膚,使氣血壅滯。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供:2016中醫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重要知識點:第八單元望皮膚。歡迎點擊Ctrl+D進行收藏,以便隨時查閱。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我網中醫醫師考試頻道。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中醫醫師考試各章節知識點梳理匯總(正在更新中)2019-09-11
- 【匯總】中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19年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2018-10-12
- 2019年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經銷商信息匯總2018-10-12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貫葉金絲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蓼大青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翼首草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白藥子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土大黃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熊膽2018-05-11
- 2018年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清熱解毒藥:北豆根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