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執業藥師雖然稀缺 但處境尷尬


社會大眾對執業藥師的認知極其有限
先來看一個調查,今年9月,老百姓大藥房宣布其上海31家門店中的107名駐店藥師和執業藥師,每人綁定100個家庭,提供購藥咨詢。關于社會大眾對此的看法和態度,《醫藥經濟報》進行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大眾雖然對用藥安全關注度高,但對執業藥師的認知卻極其有限。
《醫藥經濟報》的調查結果顯示,上海的民眾對執業藥師認知極其有限。
上海并非個案,相反,上海市民應是中國對執業藥師認知最好的地區。根據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的數據,上海市社會藥店執業藥師注冊覆蓋率平均達到128%,是中國唯一平均一家藥店配備有一個以上執業藥師的地區。雖然現在“大病上醫院,小病進藥房”的格局初步形成,但許多消費者還只是把藥房定位為提供藥品的場所。更多時候,他們根據自己以往的用藥經驗或者從廣告中獲取的信息來到藥店購藥,很少主動要求執業藥師幫助。
藥店的執業藥師容易成為“賣藥郎”;在醫院又淪為“發藥的”
社會大眾對執業藥師的認知有限,那中國的執業藥師確實又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呢?
隨著零售藥店的“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藥品直接進入市場面對患者。而患者一般缺乏專業知識,執業藥師就成為指導患者規范用藥的“守護神”。而由于流通領域的執業藥師數量遠遠少于藥店總數,藥店在配置執業藥師時往往出資不菲(如前文所說行業內執業藥師的待遇是普通藥師的兩倍以上),加之無孔不入的“醫藥代表”,藥店的執業藥師容易成為“賣藥郎”,往往什么藥貴就推薦什么藥。
在國外,醫師、藥師和護師并稱“三師”,是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醫師開出不安全、不科學的處方,那么藥師審核時就可以退還處方,起到把關作用。而中國醫院的執業藥師就是“發藥的”,中國醫院極少看到藥師因用藥安全問題退處方現象,按中國醫藥設備工程協會秘書長顧維軍的說法,當前醫院的藥師在某種意義上充當了“搬運工”,主要是保證醫院的藥品供應,離國外藥師的職業定位差得很遠。
最新資訊
- 上海藥監局:《上海市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發布2025-09-11
- 國家藥監局公布:2025年8月全國執業藥師注冊情況2025-09-10
- 江蘇藥監局10月1日前必須完成新版許可證申領政策解析2025-08-29
- 國家藥監局公布:2025年7月全國執業藥師注冊情況2025-08-28
- 錯過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怎么辦?別慌,這些省份可補學!2025-08-06
- 人社局明確:執業藥師對應中級職稱,執業藥師含金量升級!2025-07-29
- 藥監局公布!執業藥師注冊人數驟降超1萬2025-07-24
- 遼寧省發布2025年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學習安排2025-07-16
- 2025年湖北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報名中,11月30日截止2025-07-16
- 注意!四川、湖南2025年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報名已開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