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一場九年的醫患糾紛終于解決


醫患矛盾,自古已然,于今為烈。近年來,醫患糾紛直至發展到聚眾鬧事、毆打醫務人員的事件接二連三。時下,人們正在熱議湖南“毆醫事件”,中國香港傳來了一則“9年醫患糾紛終于了結”的新聞。
2005年,中國香港藝人劉美娟和歌手張崇德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僅26個小時后就夭折。他倆懷疑是接生醫生處置錯誤所致,于是,九年來,走上了艱辛的維權之路:投訴醫生、聘請律師、求助議員、起訴醫院。日前,中國香港醫務委員會經過反復調查、縝密取證、慎重研討,最終作出裁定:接生醫生涉及4項罪名,暫停執業2年。―歷時9年的醫患糾紛終于塵埃落定,劉、張夫婦討回了一個“說法”。
這一醫患糾紛得以妥善解決,當事人(劉、張夫婦)、涉案人(醫院及醫生)和社會機制都是值得一議的。
先說說劉、張夫婦。雖說他們承受了喪子之痛,內心一直飽受煎熬,張崇德還由此得了抑郁癥,但他們尚屬理智,維權而不過激,辯論而不偏執,沒有怨恨醫生群體,沒有敵視社會,更沒有演變成“醫鬧”,而是帶著傷痛,繼續生活,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通過合法途經追求正義的結果。
而醫院一方呢,事件全過程都是以同情、謙恭的態度和認真、負責的精神對待當事人,從醫生、護士到院長,都不回避,實事求是地“回放”當時接生情景,調查極為細致,不掩飾、不強辯、不作假。如醫院規定:接生前,醫生必須與產婦充分溝通,而此次劉美娟的接生醫生被控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她在手術前僅向劉解釋了15秒。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香港的機制為這一9年醫患糾紛的合情、合理、合法解決提供了一個邏輯前提。劉、張夫婦維權過程中,中國香港政府并沒有出面“維穩”,接到投訴的議員也沒有對醫院施加影響和壓力,(這與關注民生、體察民怨無關),他們清楚地意識到:醫患糾紛應該交給由資深醫生和法律工作者組成的醫委會處置,而不應該任由專業外的人士(那怕是位高權重者)來“指手畫腳”,甚或“一錘定音”。在中國香港,醫委會被賦予了審理醫患糾紛的法定權力,相當于“準法院”,同樣也受到司法獨立原則的保護。據悉,目前中國香港醫委會每年都會處置成百上千宗醫患糾紛,既不讓患者的權益受損,也不讓“白衣天使”名譽蒙羞。這也許就是中國香港幾乎沒有“醫鬧”的根本緣由所在。
反觀內地,“醫鬧”事件此起彼伏,愈演愈烈,以致連連出臺“紅頭文件”,如1900年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2002年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3年最高院的《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2009年底通過的《侵權責任法》,等(客觀地說,上述文件不失瑕疵),前不久五部委還發布了《關于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但還是發生了像湖南暴力傷醫事件。這類事件的形成各自有著不同的原因,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即:醫方的傲慢與患方的過激,這是內地每年發生的數以萬計醫患糾紛中,最終走向對抗的起點。
毋庸置疑,醫患關系的核心是法律關系,醫患矛盾的解決,本質是社會群體之間矛盾的法律解決。當前,我國醫患糾紛解決機制包括訴與非訴兩種類型,具體為:和解、調解與訴訟三種模式。兩種機制運行程序雖然不同,但運行結果卻幾乎一致,根本無法滿足醫患糾紛“爆炸時代”背景下患者的理性維權需求。患者畸高的訴求與醫療機構沒有過錯的心態必然難以達成一致,這導致當前和解、調解機制屢有失敗。當然,內地也有像“醫調委”這樣的組織,但它從衛生局麾下剝離后又掛在了司法局名下,缺少真正獨立的中立第三方的有效參與;醫學會鑒定老師的公正性也頻遭質疑,主要原因是鑒定人員無法獨立。上述中國香港劉、張一案給人們一個極大的啟迪是:亟待有一個受到司法獨立原則保護的機構介入醫患糾紛,以保障處置的效率和公正性。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醫學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老師聯系方式:62126633-6749 專業老師QQ群:328632537
最新資訊
- 上海藥監局:《上海市第二類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發布2025-09-11
- 國家藥監局公布:2025年8月全國執業藥師注冊情況2025-09-10
- 江蘇藥監局10月1日前必須完成新版許可證申領政策解析2025-08-29
- 國家藥監局公布:2025年7月全國執業藥師注冊情況2025-08-28
- 錯過執業藥師繼續教育怎么辦?別慌,這些省份可補學!2025-08-06
- 人社局明確:執業藥師對應中級職稱,執業藥師含金量升級!2025-07-29
- 藥監局公布!執業藥師注冊人數驟降超1萬2025-07-24
- 遼寧省發布2025年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學習安排2025-07-16
- 2025年湖北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報名中,11月30日截止2025-07-16
- 注意!四川、湖南2025年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報名已開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