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咨詢師工程師《政策與規劃》考點:公共部門經濟學基礎


特別推薦:2014年咨詢工程師成績查詢信息匯總
第三節 公共部門經濟學基礎
一、政府干預的邏輯依據
(一)由于市場失靈導致的效率損失
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效率依靠完全競爭取得,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市場的競爭并不充分。市場失靈,是指那些只靠市場機制達不到資源最優配置的情況。
導致市場無法取得最優效率主要有四種情況:
(1)不完全競爭(如壟斷);
(2)外部性(如污染);
(3)公共產品(如國防);
(4)信息不完全與不對稱。
(二)公平問題
即使經濟運行完全符合效率原則,始終位于生產可能性的邊界上,總能確定適量的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等等,這個有效率的經濟仍然可能存在公平方面的缺憾,市場經濟并不必然帶來公平的收入分配。
但是,收入分配公平與否,以及什么樣的公平程度是可接受的,屬于倫理規范性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經濟學并不能回答。經濟學所能回答的是不同收入再分配方案的成本與收益(有效性)問題。
二、提高效率的公共政策
(一)針對不完全競爭(壟斷)的公共政策
消除不完全競爭(壟斷)可利用的工具包括:
(1)反壟斷法。用反壟斷法來規范壟斷企業的市場力量,確保經濟自由,尤其是要保護小企業進入市場和生存的自由。
(2)價格管制。價格管制可以通過設定最高利潤率、固定資本收益率、最高價格(限價)等方式進行。
(3)設立公共企業。在自然壟斷環境下設立公共企業,曾在歐洲被認為是有效工具,而在美、日被賦予的作用較小。目前對公共企業的看法趨于消極。
(二)針對負的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外部性問題的根源在于私人成本不等于社會成本。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核心是使行為主體造成的社會成本內部化。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達到目的:
(1)對產生負的外部性的活動征稅;
(2)提供消除負的外部性的激勵措施(包括通過補貼促使市場上使用凈化技術、改用清潔能源、原材料等,減少污染);
(3)可轉讓產生負的外部性的權力(污染許可證);
(4)規范經濟主體的行為(管制)。
(三)公共用品與公共政策
純粹的公共物品是少而又少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都只是程度問題。同時具有一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性的產品被稱為“混合物品”。
(1)純公共產品要通過公共部門預算來提供;
(2)由公共部門預算提供,并不意味著必定由公共部門生產,可以把該產品的生產承包給私人部門生產;
(3)混合物品或服務的供給,一部分可以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提供,另一部分也可以通過政府部門直接提供,或是由政府部門給予補貼的辦法通過市場提供。
(四)針對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問題的政策
市場機制本身可以解決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相當一部分問題。如廠商會自覺地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對稱環境下追求建立“信譽”。所謂信譽,是消費者對企業行為的一種主觀評價。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購買和消費某種產品的親身體驗以及來自其他消費者的“忠告”,對企業的誠信程度做出判斷,并依據這種判斷來進行購買決策。
政府有必要加強信息方面管理,促進信息公開,增加市場的透明度,以便讓消費者、生產者以及投資者能夠得到充分和正確的市場信息進而做出正確的選擇。例如,政府應制定明確的規則:發行新股票或新債券的公司必須公布公司的相關信息,產品廣告必須有詳細的使用說明書,香煙包裝必須標明 “吸煙有害健康”字樣,等等。
三、公共支出
(一)公共支出的內涵與意義
公共支出是以國家為主體,以財政的事權為依據進行的一種財政資金分配活動,集中反映了國家的職能活動范圍及其所造成的耗費。從其本質上講,公共支出就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社會資源配置活動,是國家通過財政收入將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有計劃的分配,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和社會再生產的資金需要,從而為實現國家的各種職能服務。公共支出的意義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1)公共支出是實現政府財政職能的主要手段;
(2)公共支出是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和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手段之一;
(3)公共支出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途徑。
(二)公共支出的三個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
經濟效益原則是指通過公共支出使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使社會得到“最大的效益”。
2.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通過公共支出提供勞務和補助所產生的利益,在各個階層的居民中的分配應達到公平狀態,能恰當地符合各個階層居民的需要。
3.統籌兼顧原則
統籌兼顧原則是指政府公共支出的結構安排,必須從全局出發,通盤規劃,區分輕重緩急與主次先后,適當照顧各個方面的需要,妥善地分配財力,以保證政府各項職能的實現以及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公共支出的分類和規模
1.公共支出分類
(1)購買性支出。公共購買性支出又叫公共消耗性支出,直接表現為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如國防支出,教育支出,政府各部門和機構的事業費,政府的投資等。
(2)轉移性支出。轉移性公共支出是指對于養老金、補貼、公債利息、失業救濟金等的政府轉移支付。包括財政補貼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還本付息支出等均屬于財政轉移支出。轉移性支出是政府調節市場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
2.公共支出規模
公共支出規模是指在一定財政年度內通過預算安排的公共支出總額。公共支出規模是衡量一定時期內政府支配社會資源的多少、提供公共物品的數量、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
(四)公共支出預算
公共支出預算是指政府在一個財政年度內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提供給社會成員大體均等的公共物品與服務所需開支的分配計劃。公共支出預算是政府財政活動及公共財政預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的基本支出計劃,它反映了政府活動的范圍、方向和政策。
公共支出預算的程序是:預算編制?公共支出預算的審核與批準?公共預算的執行→公共預算的決算。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