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咨詢工程師《咨詢概論》講義:第六章四節


第四節 邏輯框架法與項目分析
一、邏輯框架法的概念
1.邏輯框架法的概念
邏輯框架法(Logic Framework Approach, LFA)是項目策劃與管理分析過程的工具,包括利益相關者分析、問題分析、目標分析、策略分析,編制邏輯框架矩陣和活動與資源使用的進度,有助于系統地、結構化地分析項目或規劃,有助于項目或規劃實施的監督與控制。邏輯框架法的應用分解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項目分析,第二階段進行實施方案設計(計劃)。
目前邏輯框架法在國際上廣泛用于規劃、項目、活動的策劃、分析、管理和評價。在亞洲開發銀行近年全面實施的項目績效管理體系(Project Peformaance Management System)中,邏輯框架法被更名為“設計與監督框架”,突出了這種方法的重點,使該分析框架成為整個項目績效管理體系的基礎與核心。
2.邏輯框架矩陣
邏輯框架矩陣(也可簡稱為邏輯框架)是邏輯框架法分析過程的總結,是一個標準化的文本產品。邏輯框架矩陣是一個4×4的矩陣,包括投入、產出、目的與目標的層次描述;實現各層目桔的假設條件;判定項目實施成果的可驗證指標;驗證指標的表現方式等。
3.邏輯框架法的作用及項目周期各階段的應用
邏輯框架法是項目設計與管理人員的一項重要工具,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分析項目準備階段的現狀;建立實現項目目標的邏輯層次;識別對實現項目目標存在的潛在風險;建立項目產出或結果的監督與評價機制;提供標準化的表述格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監督與評價。
邏輯框架法可以用于項目周期的多個階段:在項目識別階段,邏輯框架法主要用于判別項目是否與國家、地區或行業發展戰略相適應;在項目形成(可行性研究與評估)階段,邏輯框架法主要用于編制具有適宜目標、可度量的結果、具有風險管理策略和明確定義管理責任的項目計劃;在項目實施階段,邏輯框架法為合同管理、運行工作計劃與監督提供了強有力的管理工具;在項目后評價與審計階段,邏輯框架法提供了監督、回顧和評價項目的手段與工具。
二、項目邏輯框架分析
在規劃和項目的管理與評價中,邏輯框架法用于判斷和分析特定的狀態,以確定為改進這種狀態所需要開展的工作和活動。在規劃和項目策劃和準備過程中,邏輯框架法用于規劃和項目的立項、評估和決策;在規劃和項目實施過程中,邏輯框架法可以作為規劃和項目實施過程監測和評價的主要管理工具。邏輯框架法為制訂投資活動計劃、開發監測系統、建立評價框架奠定了基礎。因此,該方法在規劃和項目周期各個階段的管理中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1.利益相關者分析
所謂“利益相關者”是指受到項目或規劃產出影響或可能影響的個人或單位,包括受直接或間接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的群體。利益相關者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對投資活動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析,來確定規劃或項目的長遠目標和宏觀影響,明確項目的最高目標和主要受益群體。
在利益相關者分析中要研究項目應采納誰的目標,即誰的利益和觀點應該優先。力圖找到利益相關者中多數人的利益,應努力在不同群體的意見和利益中間協調、折中,達成共識,多數情況下采用集中主要群體利益為主導的方法。確定目標時,十分重要的是應與優先考慮的觀點和利益相一致且透明。要關注確定優勢可能引出的潛在對立者。要認真考慮引起的對立,是否可以避免或緩解,如果不能避免或緩解,分析受損者(如征地搬遷等)的賠償或補償政策和措施以及會對項目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利益相關者分析的另一個主要方面是對項目可能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影響的分析,一般應是規劃和投資機會研究必須包含的重點內容。因為環境生態和社會影響是項目地區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注的核心;而政策調整則可能是影響全局的宏觀問題。
利益相關者分析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利益相關者分析矩陣、利益相關者關系圖、 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ies and Treats)分析、維恩圖、蛛網圖等方法。 利益相關者分析是擬建項目現狀分析(背景分析)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與“問題分析”緊密相關。沒有對現狀的了解,人們就不清楚需要項目解決的問題和可以依靠利用的各方面潛力;如果沒有對現狀的咨詢,利益相關者的觀點(利益、問題、潛力等)就不可能清楚;如果沒有潛力分析,缺少利益相關者參與,項目采取的后續行動可能是不可行的。
利益相關者分析不是孤立的分析步驟,而是一個過程。邏輯框架法要求所有程序步驟都與利益相關者分析有關,使之成為循序分析論證的一個關鍵點。只要邏輯框架矩陣的層次關系有所改變,就必須重新分析利益相關者,因為介入項目的利益相關者對項目的全過程都是至關重要的。
2.問題樹分析
在項目利益相關者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問題分析”,是要找出項目主要目標群體的核心問題,即需要項目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問題分析要把所有問題匯集起來,通過老師集體討論,建立“問題樹”,確定目標利益相差者的核心問題、形成原因和產生的后果。
問題樹分析的任務是:分析現狀、從中找出主要問題(現存負面狀態);在“樹型”結構/層次中建立問題間的因果關系。
3.目標樹分析
目標分析是針對問題分析找出的”核心問題”,通過研究提出擬建項目所需實現的最終目標,從宏觀目標到直接目的。目據分析是用一種方式來描述在問題解決后將實現的狀態;確定在一定的條件下問題的可能解決方式;將負面效果轉化成正面的(期望的、實際的)成果。
目標樹分析的方法和步驟:系統地把問題分析的所有負面狀態轉變成正面狀態,包括可以期望的和實際可能實現的;檢查“手段一目的”關系,保證層次的真實和完整(因果關系轉換成手段一目的的連接);必要時還需修改說明、增加一些新目標,以使之更加切題,并強調更高層面上目標實現的必要性,去掉那些不合適、不便利或沒必要的目標。
4.對策樹分析
對策分析也稱策略分析,是要研究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對策方案。對策分析要求達到:確定可以構架一個項目策略的方法;選擇一個或多項對策方案;決定對策,形成項目。
研究對策的基本準則包括:目標群體的重點和有吸引力的對策,包括受益的時間、可利用資據(外部基金、聯合/合伙機構基金、專業需求/獲取)、目標群體的現有潛力和能力、行業產業政策以及對整體政策目前的貢獻、與其他行動(規劃、項目)的關系和協調、社會的可接受性、對消除不平等的貢獻、緊迫性等。
通過上述利益相關者分析、問題分析、目標分析和對策分析,分清了項目邏輯產出、直接目的和總目標的層次和相應的內容,在把需要投入的內容和指標確定下來,就可以編制項目的邏輯框架矩陣。
三、項目邏輯框架設計
1.邏輯框架矩陣的內在邏輯
邏輯框架矩陣的基本結構是一個4×4的矩陣,如表6-1所示,表中項目描述要包括以下四個層次:
(1)目標(Goal):通常是指高層戰的目標,即宏觀計劃、規劃、政策和方針等,該目標可由幾個方面的因素來實現。宏觀目標一般超越了項目的范疇,它是指國家、地區、部門或投資組織的整體自標以及項目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2)目的(Objectves or Purposes):目的是指“為什么”要實施這個項目,即項目直接的效果、效益和作用。一般應考慮項目為受益目標群體帶來什么,主要是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成果和作用。
(3)產出(Outputs):這里的“產出”是指項目的具體成果,即項目的建設內容或投入的產出物。一般要提供項目可計量的直接結果。
(4)投入和活動(Inputs and Activities):該層次是指項目的實施過程及內容,主要包括資源的投入量和時間等。
邏輯框架矩陣的邏輯關系分為垂直邏輯和水平邏輯。垂直邏輯關系,即因果關系,從下往上或從上往下進行四個層次的分析,其中關鍵在于項目層次描述與假定條件的關系分析;水平邏輯主要是指驗證指標和驗證方法。
邏輯框架法采用結構框架來表達研究結論,以便于系統而符合邏輯地表述和確定項目/規劃的目標層次及其之間的關系;表明目標是否能夠或者已經實現;分析和建立監測項目/規劃范圍以外的影響其成果的那些因素。
邏輯框架法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對項目最初確定的目標必須作出清晰的定義,需要對項目的內容有清楚的描述:清晰并可度量的目標;不同層次的目標和最終目標之間的聯系;項目成功與否的測量指標;項目的主要內容;計劃和設計時的主要假設條件;檢查項目進度的辦法;項目實施中要求的資源投入。
2.垂直邏輯的因果關系
在邏輯框架矩陣中“垂直邏輯”(Vertical Logic)可用來闡述各層次的目標內容及其上下間的困果關系。
3.重要的假定條件(Important Assumptions)
在邏輯框架矩陣的四個目標層次之間有一些重要的限制是件,稱為假定條件,即必要的外部條件或風險。重要的假定條件主要是指可能對項目的進展或成果產生影響,而項目管理者又無法控制的外部條件,即風險或限制條件。這種失控的發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項目所在地的特定自然環境及其變化。例如農業項目,管理者無法控制
的一個主要外部因素是氣候,變化無常的天氣可能使莊稼顆粒無收,計劃徹底失敗。這類風險還包括地震、干旱、洪水、臺風、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其次,政府在政策、計劃、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失誤或變化給項目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例如,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價格極不合理,農產品價格很低,那么即使項目的設計和實施完成得再好,經濟上仍過不了關,結果只有失敗。第三個不確定因素是管理部門體制所造成的問題,使項目的投入產出與其目的目標分離。例如,一些國家的農田灌溉設施由水資源部門管理,一個具體的農業項目(包括良種、化肥、農藥、農機設施、農技服務、水利灌溉等多項內容)可能因為水資源部門不合理的水量分配而大大降低效益。
4.水平邏輯關系
邏輯框架矩陣的垂直邏輯分清了評價項目的層次關系,但尚不能滿足時項目實施分析和評價的要求。水平邏輯分析的目的是通過主要驗證指標和驗證方法來衡量一個項目的資源和成果。對應垂直邏輯每個層次目標,水平邏輯對四個層次的結果加以具體說明。水平邏輯關系則由驗證指標、驗證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條件所構成,形成了4×4的邏輯框架矩陣。
5.邏輯框架矩陣的編制
邏輯框架矩陣編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在任何一個格子里填充新的信息,都要對其他格子內已經填寫的內容進行重新的審視,如果需要,可以對其進行修改。
盡管如此,還是有一個編制矩陣的通行先后順序:先從上到下填寫項目描述,然后從下到上填寫假設,最后再沿橫向填寫指標與信息源。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提升你的競爭力!獲取2026年注冊咨詢工程師學習材料2025-05-22
- 【福利來襲】環球網校2025年咨詢工程師課程免費兌換!2025-04-28
- 2025年咨詢工程師免兩門應該怎么備考2024-12-11
- 環球網校咨詢工程師雙11活動來襲,立減!2023-10-25
- 雙11預售開啟!強師齊聚,直播返現金福利等你拿2023-10-25
- 2022年咨詢工程師延考備考規劃來啦,速速查看!2022-04-02
- 2022咨詢工程師《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現代咨詢方法與實務》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與發展規劃》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
- 2022咨詢工程師《工程項目組織與管理》新版教材變化對比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