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資本市場建設需進一步弘揚法治精神


行業動態:資本市場建設需進一步弘揚法治精神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奚曉明:
重中之重是打造市場誠信和法治建設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表示,人民法院將一如既往地積極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誠信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在今后一個時期,司法機關將著重完善資本市場的民事法律責任制度和刑事責任追究司法制度,健全震懾失信、促進誠信的查控機制,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審判隊伍和審判組織。
他表示,十八大對資本市場發展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按照成熟資本市場總市值大致與國內生產總值相當來預測,到2020年,我國境內資本市場的總市值將在80萬億元左右。截至2010年10月,我國境內資本市場總市值在27萬億元,全球排名第二位 ,如果以翻番計算,屆時總市值也將超過50萬億元。
“雖然資本市場的總市值的增加不能簡單地與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等同,但由于資本市場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一般會圍繞實體經濟走向而上下波動,二者在龐大基數上再實現倍增,必然要遇到相同或類似的困難和問題,比如在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更加要注意追求質量。”奚曉明說,因此,全面提升資本市場的質量,增強市場抵御各種風險能力和市場自我糾錯修復能力,應該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他指出,資本市場通過資源配置、價格發現和促進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等功能服務于實體經濟。如果資本市場比較成熟、充滿活力且高效運行,那么就能更好的擔負起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反之,不僅難以很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而且將不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他同時指出,當市場80萬億的總市值到來的時候,如果誠信和法治尚未完善,市場仍處在新興加轉軌的階段,那么市場將難以勝任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甚至可能產生貽害實體經濟的現象。因此,為了實現十八大確立的經濟發展目標和對資本市場所提出的新要求,通過改革和制度建設,著力打造市場誠信和法治這兩塊資本市場最為重要的基石,是我國資本市場重中之重的任務。
“誠信和法治兩者相互關聯,缺一不可。誠信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誠信的保障。”奚曉明說,如果市場誠信不足,上市公司及實際控制人重索取輕回報的現象就較為普遍;如果法治欠缺力度,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就會時有發生。那么,一個本應該成為融資主體和投資人和諧共處的領域,一個集資源配置、價格發現和投資回報于一體的市場,就會變成投機和違法行為充斥的場所,廣大投資人不僅享受不到合理的投資回報,甚至還可能發生嚴重虧損。當投資者紛紛逃離市場,視上市公司股份為燙手山芋時,資本市場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市場信心將難以維系,隨著而來。市場就會喪失發展壯大的機會,極端情況下,甚至發生崩潰的危險。
他認為,做好市場誠信與法治建設工作,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資本市場應該成為廣大人民通過股權投資,參與分享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濟高速增長和今后兩個倍增目標實現所帶來成果的一個市場。資本市場這種人民性決定了所有的融資總體、投資主體、中介服務機構等市場參與者都必須誠實信用,合法做出市場行為;決定了市場組織和監管者的工作,要從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出發,兼顧平衡融資者的利益。
其次,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市場規章制度。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資本市場法律體系的逐步完善,是我國資本市場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先決條件。徒法不足以自行,完善市場誠信與法治建設的關鍵在于法律規范的具體落實和實施。依法治市是資本市場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必要條件,也是資本市場理性和成熟的標志。
再次,市場誠信與法治建設有賴于輿論的正確引導和宣傳。資本市場的敏感性和市場信心,與媒體輿論密切關聯。在這方面,媒體的作用往往比其它領域表現得更為突出。建立誠信的市場氛圍,媒體要及時客觀地報道和披露相關的政策和各種信息。嚴格約束具有影響力且不負責任的言論,防止一些人違法利用媒體操控市場。
“隨著統一完備市場法律體系和市場誠信與法治建設的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將脫離新興加轉軌的特征向成熟型市場方向邁進和發展。”奚曉明說。
此外,奚曉明表示,今后,人民法院將一如既往地積極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法治建設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一是完善資本市場民事法律責任制度;二是完善資本市場刑事責任追究的司法制度;三是建立威懾失信促進誠信的查控機制。;四是建立符合社會需要的審判隊伍和審判組織。
編者按:12月8日,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主辦,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聯合舉辦,以“資本市場誠信與法治建設”為主題的“第三屆上證法治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的舉辦,對深化資本市場法治研究、加強理論和實務的互動、推動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本報特別策劃,刊發與會嘉賓就資本市場誠信、法治建設等方面發表的精彩觀點,以饗讀者。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
安建:
堅決清除阻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毒瘤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安建表示,崇尚誠信、恪守誠信、維護誠信是資本市場永恒的主題。清除資本市場的不誠信行為,要靠法治,要靠監管,要靠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自覺和自律,其中法治是管根本、管長遠的。構建證券活動的誠信規則,始終是證券立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內容。針對資本市場在誠信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必要進一步審視、研究現行證券法律、行政法規在維護資本市場誠信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與時俱進地加以修改。
安建表示,誠信是市場經濟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而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尤為顯著的特點,更凸顯了誠信的極端重要性。在資本市場,誠信是維護公眾投資者利益、維系公眾投資者信心、關乎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崇尚誠信、恪守誠信、維護誠信是資本市場永恒的主題。
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誠信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不斷完善;行政監管更加有力、有效;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誠信意識逐步增強,違反誠信準則和相關法律規定、嚴重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危害資本市場正常秩序的情況,客觀地說,總體上在逐步減少。
“但是,在我們這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中,不講誠信、不守規則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他指出,如一些證券發行人、上市公司等信息披露義務人不依法及時、全面、真實地披露信息,甚至故意造假;有些上市公司與關聯方通過不正當的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一些內幕信息知情人進行內幕交易;一些基金經理人實施“老鼠倉”行為;一些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并購重組人違反所作出的資產注入、資產收購、消除同業競爭,分紅派息等公開承諾;有些中介機構見利忘義、協助造假,從“看門人”淪為共同違法行為人等。
“這些違反法律規定、違背誠信準則的行為,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是嚴重阻礙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毒瘤。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決予以清除。”安建說。
他指出,清除資本市場的不誠信行為要靠法制、要靠監管,要靠資本市場參與者的自覺、自律。而法制是管根本、管長遠的。從證券市場立法看,可以說,構建證券市場活動的誠信規則,始終是證券立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內容,是立法工作者最為關注的重點。證券法所規定的各項信息披露制度、禁止內幕交易制度、控制關聯交易制度、禁止市場操縱行為,以及違反這些制度規定的法律責任等,都是為了保證證券市場活動的誠信和公正。
“客觀地講,再好的法律制度也不能保證誠實守信的人都能夠在資本市場得到回報,沒有哪一部法律能夠保證大家都賺錢。但是,法律必須維護公平正義、誠實守信的底線,必須讓不誠實守信的人為自己的不誠信行為付出代價。”安建表示。
他同時指出,總結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的實踐經驗,針對證券市場在誠實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必要進一步審視、研究我們的證券法律、行政法規在維護證券市場誠信方面還有哪些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與時俱進地加以修改完善。
對此,他舉例進行了說明:如目前國務院法制辦和中國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在條例草案起草和修改的過程中,就有不少意見提出。針對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輕諾寡信、違反所作出的公開承諾的不誠信行為,除了證監會不久前發布的《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所規定的將其納入誠信記錄、采取有關的監管措施外,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能否有進一步的作為?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并購人等違反公開承諾的行為是否可訴?對有條件履行承諾而拒不履行的可否強制履行?對違反公開承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要不要承擔賠償責任?違反公開承諾和利害關系人的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如何認定,損失如何計算?監管機關對違反公開承諾的行為可不可以給予行政處罰?
“對這些問題,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問題,都還需進一步研究論證,有些問題意見還很不一致,需要大家給予關注,幫助研究,提出高見。”安建說。
他最后表示,從一定意義上講,衡量我們證券市場立法是不是健全、完善,監管是不是到位、有效,改革措施是不是成功、對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看我們是不是已經通過立法、監管執法和改革,確實已經建立起公開透明和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市場秩序。如果這些方面做到了,剩下的事情主要是由市場參與者自己來判斷、處理。客觀地說,在這方面,我們仍有差距,仍需努力。
上海市副市長
屠光紹:
上海金融中心法治和誠信建設列在首位
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表示,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各個環節當中,法治和誠信環境建設應當是列在首位的。近年來,上海金融市場誠信和法治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建立了一些有效的協調機制和專業化的司法架構,推進了社會征信體系建設。今后,上海將圍繞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保護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努力塑造更為良好的金融法治和誠信環境。
屠光紹介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內容是金融市場體系建設,良好的誠信和法治環境,必然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
第一,良好的誠信和法治環境能更好地保證金融市場體系運行的規范性。金融市場體系運行的規范性,在于為金融市場的各類參與者,特別是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而這樣的市場環境,需要良好的誠信和法治環境予以保證。
第二,良好的誠信和法治環境能更好地支撐金融市場運行的可持續性。很多專門比較研究國際金融中心的老師、學者和市場人士,認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最重要的衡量標注其實就是兩條,一個是市場環境,另外一個是人才儲備。可以說,誠信和法治作為市場環境的核心要素,關系到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良好的誠信和法治環境,能夠為金融市場運行提供一個關鍵性的支撐。
第三,良好的誠信和法治環境能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運行的穩定性。金融發展的歷史表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往往根源于市場誠信和法治的缺失。有了良好的誠信和法治環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就能更好地得到維護。
“總之,誠信和法治環境的好壞,關系到金融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關系到整個金融市場的信心。因此,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各個環節當中,法治和誠信環境建設應當是列在首位的。”屠光紹表示。
他同時介紹,近幾年上海的誠信法治環境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一是以落實國家的法律、法規為契機,根據地方立法權限出臺一系列地方性法規。上海一方面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和落實,同時也注重結合上海國際金融建設實際,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性文件。比如,上海出臺的《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把法治和誠信環境作為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的重要內容。根據這一條例,上海市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對于更好地營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是以形成合力為重點,在執法方面建立一些有效的協調機制。注重國家金融管理機構與地方政府的有效協同,建立完善上海金融工作在法治方面的一系列的機制,包括監管的協調機制、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協調機制等。為了更好地營造上海的法治和誠信的環境,還建立了上海金融法治環境建設的聯席會議。建立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行政執法部門的會商,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以提升司法專業有效為目標,提升司法水平。上海的司法部門架構的創新改革,為上海的金融法治環境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是以統一的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增強征信系統的利用能力。1999年以前,上海就啟動了個人信用征信試點,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升級為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建設。去年一年,向社會提供個人信息報告2.4億次,提供企業信息報告7千萬戶。
此外,屠光紹表示,下一步,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推動下,依靠各方的力量,上海將努力形成更為良好的金融誠信與法治環境,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金融誠信與法治環境,要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任務。這就對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通過金融創新釋放發展活力,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滿足社會公眾對金融服務的需要。但是,在金融創新推進過程中,必須有良好的誠信與法治環境作為基礎。因此,金融誠信與法治環境的建設,要進一步為金融創新打好基礎。
第二,完善金融誠信與法治環境,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當前,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已經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關系到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上海致力于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就必須率先在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方面形成更好的法治環境,比如,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誠信的監管體制。
第三,完善金融誠信與法治環境,要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產生,與法律制度的缺陷有密切的關系。系統性風險的防范,需要將各個層面的風險管理,納入明確的法治軌道,完善保障措施。在這個方面,上海在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也應該努力起到一個帶頭走到前面的作用。
第四,完善金融誠信與法治環境,要與加強行業自律協調推進。在金融行業自律方面,上海歷來注重協會組織的建設。上海已經率先在全國建立起來了金融聯合會,包括證券、保險、銀行的行業工會,共同在這個行業層面做一些積極的探索和推動,下一步還要繼續把這個工作做好。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
桂敏杰:
資本市場的法治建設需長期堅持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桂敏杰表示,資本市場的科學發展尤其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障,但資本市場的法治建設需要長期堅持和努力。今后,上交所將適應市場發展變化需要,不斷健全完善業務規則體系,嚴格執行資本市場法律制度,切實加大法制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自身運作的法治化、規范化和透明化水平。
“資本市場建立以來20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資本市場的進步和發展與市場法制建設的健全和完善息息相關,法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市場規范化程度和成熟度水平。”桂敏杰說,20多年的經驗也告訴我們,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的成效有一個間接到直接、從隱性到顯性的過程,難以立竿見影、快速見效,需要我們長期堅持和努力。但是法治的導向和預期作用卻使其效用隨時間的推移呈現“雪球效應”,堅守法治道路越持久越穩定,其成效就會越放大、影響越深遠。如果我們稍有偏離,就可能出現全局性、長期性問題。因此,資本市場必須始終堅持走法治化道路。
他表示,目前,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和主要制度基本建立,執法和司法能力顯著增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進步。但同時應看到,我國資本市場尚處于新興轉軌的階段,發展快、創新多、變化大仍是明顯特點,法律的相對穩定性和市場的變動性之間的矛盾,以及市場對執法和司法提升更高層次的需求,仍是當前資本市場法治建設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今后,需要將法治的進一步健全完善作為推進資本市場科學發展的重要任務,通過制度供給、制度創新,提升資本市場法治化的科學水平,促進和保障資本市場發展再上新臺階。
與此同時,桂敏杰表示,上交所將全力配合監管層推進市場法治建設。一是適應市場發展變化需要,健全完善上交所的規則體系。交易所的規則是資本市場法律規則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市場運行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截至目前,上交所市場運行中的各類有效規則共220余件,但這些規則主要以股票類、集中交易類、監管類、實體類規則為主,債券基金衍生品類、非集中交易類、服務類、程序類規則比較欠缺,已經不能適應上交所市場全面發展的現實要求。需要重點加強與市場改革創新密切相關的規則制定修改工作,進一步擴大規則覆蓋面,努力促進市場創新和發展。
二是認真履行交易所職責,嚴格執行資本市場的法律制度。上交所是證券交易的組織者、管理者,承擔著嚴格執行證券法律、法規和規則,維護交易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管理職能。多年來,上交所一直努力扮演好市場秩序維護者的角色,隨著資本市場的擴大和復雜,市場各方對交易所嚴格執行法律,維護市場公平正義,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需要我們進一步強化執法守法理念、豐富自律監管手段,努力在懲治市場違規失信行為、規范市場秩序中,更加充分、更為有效地發揮交易所的作用。
三是加大法制宣傳力度,提高市場主體的法制意識。法制宣傳教育,是增強資本市場主體法制意識、塑造良好法制環境的基礎性工作,交易所也一直是資本市場法制宣傳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今后,需要創新法制宣傳教育的方式,豐富法制宣傳手段,增強法制宣傳效果,促進市場主體提高誠信合規意識。
四是堅持依法辦事,進一步提升上交所自身運作的法治水平。當前,資本市場日益重視和期望加強法治建設,市場各方對交易所自身運作的法制化也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期待。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形勢對法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尊重法制規律,堅持依法辦事。需要進一步將自身運作的法制化、
更多信息: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頻道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論壇
最新資訊
- 2024年香港證券從業資格報名于9月12日-9月29日進行,報名持續17天2024-09-18
- 2024年10月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于9月29日截止2024-09-18
- 2024年10月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后不可更改考期2024-09-14
- 2024年10月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注意事項2024-09-13
- 2024年10月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網址2024-09-13
- 2024年10月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費用:各科目不等2024-09-13
- 2024年10月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交費、退費時間2024-09-13
- 2024年10月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入口開通(9.12-9.29)2024-09-12
- 2024年10月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時間:9月12日-9月29日2024-09-12
- 2024年9月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結束,退費請在9月8日至9月13日申請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