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全工程師《管理知識》考點:生產經營單位職業衛生管理


生產經營單位職業衛生管理:
前期預防管理
(一)職業危害申報:煤礦企業除外,及時、如實申報職業危害,并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1.申報內容
生產經營單位申報職業危害時,應當提交《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和下列有關資料:
(1)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
(2)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的情況。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和強度的情況。
(4)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
(5)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6)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7)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2.申報有關要求: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每年申報一次
(1)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或者技術引進的,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進行申報。
(2)因技術、工藝或者材料發生變化導致原申報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在技術、工藝或者材料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3)生產經營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變化的,在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生產經營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在生產經營活動終止之日起15日內向原申報機關報告并辦理相關手續。
(二)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所需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
勞動過程中的管理
(一)材料和設備管理:優先采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不生產、經營、進口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和材料;生產經營單位原材料供應商的活動也必須符合安全健康要求;不采用有危害的技術、工藝和材料,不隱瞞其危害;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有中文說明書;在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醒目位置,設
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使用、生產、經營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化學品,要有中文說明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材料的,要有中文說明書;不將職業危害的作業轉嫁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接受不具備防護條件的有職業危害的作業;有毒物品的包裝有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二)作業場所管理: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應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生產布局合理;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設置報警裝置;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配置現場急救用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配置沖洗設備;對于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應急撤離通道;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設必要的泄險區;放射作業場所應設報警裝置;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儲存應配置報警裝置;一般有毒作業設置黃色區域警示線;高毒作業場所設紅色區域警示線;高毒作業應設淋浴間;高毒作業應設更衣室;高毒作業應設物品存放專用間;還應為女工設沖洗間。(三)作業環境管理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設專人負責職業危害因素日常檢測; (四)防護設備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五)履行告知義務:簽訂勞動合同,并在合同中載明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載明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規程,公布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公布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和評價的結果,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健康體檢結果;對于患職業病或職業禁忌癥的勞動者,企業應告知本人。(六)職業健康監護:必須有專職人員負責,并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
職業健康監護的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按職業衛生有關法規標準的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體檢;按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體檢;按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禁止有職業禁忌癥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
職業活動;調離并妥善安置有職業健康損害的作業人員;未進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不得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無償為勞動者提供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
接觸矽塵作業人員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前均應進行職業健康體檢。
勞動者接觸二氧化硅粉塵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每2年1次;勞動者接觸二氧化硅粉塵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每1年1次。
矽肺患者每年檢查1次。
接觸煤塵(包括煤矽塵)作業人員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前均應進行職業健康體檢。1)勞動者接觸煤塵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每3年1次;勞動者接觸煤塵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每2年1次:煤工塵肺患者每1~2年檢查1次。
(七)職業衛生培訓::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應接受職業衛生培訓;對上崗前的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定期對勞動者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
(八)職業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報告與處理:對遭受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及時組織救治,并承擔所需費用。
9、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標: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術因素。
應急管理:
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
1、事故預警的目標:通過對生產活動和安全管理的監測與評價,警示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危害程度。特征:1)快速性2)準確性3)公開性4)完備性5)連貫性。
2、建立事故預警機制的原則:及時、全面、高效、引導的原則。
3、預警管理體系要素:外部環境預警系統(自然環境突變預警、政策法規變化預警、技術變化預警)、內部管理不良預警系統(質量管理預警、設備管理預警、人的行為活動管理預警)、預警信息管理系統、事故預警系統(綜合運用事故致因理論如系統安全理論、安全生產管理原理:如預防原理,以事故預防和控制為目的,通過對生產活動和安全管理過程中各種事故征兆的監測、識別、診斷與評價,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可能性給出安全風險預警級別)。
4、預警系統:建立預警機制的基礎,由預警分析系統和預控對策系統兩部分組成。其中預警分析系統主要包括監測系統、預警信息系統(信息網、中央處理系統、信息判斷系統)、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系統、預測評價系統等組成。
5、預警評價指標的構建應遵循的原則:靈敏性、科學性、動態性、可操作性、引導性、預見性。
6、預警方法有指標預警、因素預警、綜合預警、誤警與漏警。
5、預警信號采用國際通用顏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狀況,按照事故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顏色依次是: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分別代表安全、一般、嚴重、特別嚴重四種級別(Ⅳ、Ⅲ、Ⅱ、Ⅰ)。
6、預警分析與預控對策關系:預警分析的活動內容主要是對系統隱患的辨識,預控對策的活動內容是對事故征兆的不良趨勢進行糾錯、治理的管理活動,兩者相輔相成。預警分析預警分析完成監測、識別、診斷、評價四個過程與預控對策的三個環節,是明確的時間順序關系和邏輯順序關系,而這缺一不可。
7、一個完整的安全生產預警系統由外部環境預警系統、內部管理不良的預警系統、預警信息管理系統和事故預警系統構成。
8、預控對策一般包括組織準備、日常監控和事故管理三個活動階段。其中組織準備是預控對策工作的前奏,組織準備與日常監控都是預控對策的主體,事故管理是日常監控活動的拓展。日常監控是對預警分析所確定的主要事故征兆進行特別監控與控制的管理活動。危機管理活動是特殊情況下對日常監控活動的一種擴展。日常監控和危機管理工作都要一組織準備活動為前提,而組織準備活動不僅是聯接預警分析與預警對策活動的環節,也為整個事故預警管理系統提供組織運行規范。
8、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1)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疏散或采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的其他人員2)迅速控制事態,對事故造成的危害檢測、檢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和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現場恢復4)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
9、事故應急救援的特點:1)不確定性和突發性2)應急活動的復雜性3)后果、影響易猝變、激化、放大。
10、《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公共事件4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按照各類突發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特別重大和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4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同時通報有關地區和部門。
11、2007年11月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12、事故應急管理過程(預防為主,常備不懈):1)預防:a、事故預防,安全本質b、假定事故必然發生前提下通過預先采取預防措施,達到降低或減緩事故影響或后果的嚴重程度,2)準備:應急體系建立、有關部門和人員職責落實、預案編制、應急隊伍建設、應急設備與物資的準備和維護、預案的演練、與外部應急力量的銜接等。3)響應:報警與通報、人員的緊急疏散、急救與醫療、消防和工程搶險措施、信息收集、應急決策和外部求援4)恢復:損失評估、原因調查、清理廢墟等。
13、應急體系:組織體系(管理機構、功能部門、應急指揮、救援隊伍)、運作機制(統一指揮、分級響應、屬地為主和公眾動員)、法制基礎(4個層次:法律法規緊急狀態法、政府規章如應急管理條例、政府法令規定等、標準或管理辦法)、應急保障系統(信息通信、物質裝備、人力資源、經費財務)4部分構成。
14、應急救援活動:一般劃分為應急準備、初級反應、擴大應急和應急恢復4個階段。
15、響應級別:1)一級緊急情況:必須利用所有有關部門及一切資源的緊急情況,或者需要各個部門同外部機構聯合處理的各種緊急情況。2)二級緊急情況:需要兩個或更多個部門響應的緊急情況3)三級:能被一個部門正常可利用的資源處理的緊急情況。
16、事故應急救援體系響應程序:1)接警與響應級別確定2)應急啟動3)救援行動4)應急恢復5)應急結束。
17、現場指揮系統的組織結構:1)事故指揮官2)行動部負責所有主要的應急行動,所有的戰術行動都依據事故行動計劃來完成3)策劃部:負責收集、評價、分析及發布事故相關的戰術信息,準備和起草行動計劃,并對有關信息進行歸檔。4)后勤部5)資金/行政部:所有事故費用的評估。
18、事故應急預案的層次:1綜合預案2專項預案3現場處置方案:如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單項預案),共三個層次。
19、應急預案基本結構:綜合預案=基本預案+應急功能設置、特殊風險管理、標準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20、應急預案的文件體系:預案、程序、指導書、記錄等,一個4級文件體系。
21、應急預案的編制:1成立工作組(單位主要負責人為領導)2搜集資料3危險源與風險分析4應急能力評估5應急預案編寫6應急預案的評審與發布(本單位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評上級或安全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
22、應急預案6個一級要素:1)方針與原則2)應急策劃3)應急準備4)應急響應5)現場恢復6)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23、應急策劃:分為3個二級要素:1)危險分析2)資源分析3)法律法規要求。
24、應急準備:分為4個二級要素:1)機構與職責2)應急資源3)教育、訓練與演習:預案演習是對應急能力的綜合檢驗。4)相互協議。
25、應急響應:分為12個二級要素:1)接警與通知2)指揮與控制3)警報和緊急公告4)通訊5)事態檢測預評估6)警戒與治安7)人員疏散與安置8)醫療與衛生9)公共關系10)應急人員安全11)消防和搶險12)泄漏物控制。
26、應急預案演練: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全面演練。
27、應急演練參與人員:參演人員、控制人員、模擬人員、評價人員、觀摩人員。
28、演練的結果評價:不足項、整改項、改進項。
29、應急演練結束后一個月內組織評估報告。演練領導小組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其上級單位的負責人擔任。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技術基礎》28個核心考點,考前突擊必看2025-09-23
- 備考沖刺!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管理科目速記口訣,適配2025年考試重點2025-09-19
- 2025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第四章23個重要考點,分值6-10分2025-09-19
- 干貨來襲!注安法規數字匯總,考試提分就靠它2025-09-15
- 別錯過!注安技術速記口訣適配2025年考試重點2025-09-15
- 緊急收藏!注安實務答題模板全匯總,7大專業類別答題邏輯清晰2025-09-15
- 2025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技術基礎》13個高頻易錯點攻略,上考場前必看2025-09-10
- 鎖定2025中級注安《安全生產管理》19個必背考點,科學記憶技巧助你輕松拿分2025-09-10
- 2025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法規》第三章26個重要考點,分值16-23分2025-09-10
- 2025年注冊安全工程師《技術基礎》第一章真題考點:金屬切削機床及砂輪機安全技術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