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全工程師《案例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4)


1.7 危險化學品包裝物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lesson$
1)包裝的結構是否合理、有一定的強度,防護性能是否好。包裝的材質、型式、規格、方法和單件質量(重量),是否與所裝危險貨物的性質和用途相適應,以便于裝卸、運輸和儲存。
2)包裝的構造和封閉形式是否能承受正常運輸條件下的各種作業風險,不應因溫度、濕度或壓力的變化而發生任何滲(撒)漏,包裝表面不允許粘附有害的危險物質。
3)包裝與內裝物直接接觸部分,是否有內涂層或進行防護處理,包裝材質是否與內裝物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危險產物或導致削弱包裝強度。內容器是否固定。
4)盛裝液體的容器是否能經受在正常運輸條件下產生的內部壓力。灌裝時是否留有足夠的膨脹余量(預留容積),除另有規定外,能否保證在溫度55 ℃時,內裝液體不致完全充滿容器。
5)包裝封口是否根據內裝物性質采用嚴密封口、液密封口或氣密封口。
6)盛裝需浸濕或加有穩定劑的物質時,其容器封閉形式是否能有效地保證內裝液體(水、溶劑和穩定劑)的百分比,在貯運期間保持在規定的范圍以內。
7)有降壓裝置的包裝,其排氣孔設計和安裝是否能防止內裝物泄漏和外界雜質進入,排出的氣體量不得造成危險和污染環境。
8)復合包裝的內容器和外包裝是否緊密貼合,外包裝是否有擦傷內容器的凸出物。
9)盛裝爆炸品包裝的附加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1)盛裝液體爆炸品容器的封閉形式,是否具有防止滲漏的雙重保護;
(2)除內包裝能充分防止爆炸品與金屬物接觸外,鐵釘和其他沒有防護涂料的金屬部件是否能穿透外包裝;
(3)雙重卷邊接合的鋼桶,金屬桶或以金屬做襯里的包裝箱是否能防止爆炸物進入隙縫。鋼桶或鋁桶的封閉裝置是否有合適的墊圈;
(4)包裝內的爆炸物質和物品,包括內容器,必須襯墊受實,在運輸中不得發生危險性移動。
(5)盛裝有對外部電磁輻射敏感的電引發裝置的爆炸物品,包裝應具備防止所裝物品受外部電磁輻射源影響的功能。
2作業環境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作業環境中的危險、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險物品、工業噪聲與振動、溫度與濕度和輻射等。
。1危險物品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1)危險物品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生產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間產品、副產品以及貯運中的物質分別以氣、液、固態存在,它們在不同的狀態下分別具有相對應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危險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這些物質固有的危險特性是進行危險識別、分析、評價的基礎。
危險物品的識別應從其理化性質、穩定性、化學反應活性、燃燒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進行分析與識別。
物質特性可從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中獲取,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主要由“成分/組成信息、危險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學資料、穩定性和反應活性”等16項內容構成。
進行危險物品的危險、有害性識別與分析時,危險物品分為以下9類:
(1)易燃、易爆物質:引燃、引爆后在短時間內釋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質由于具有迅速地釋放能量的能力產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燒而產生的物質造成危害(如有機溶劑)。
(2)有害物質:人體通過皮膚接觸或吸入、咽下后,對健康產生危害的物質。
(3)刺激性物質:對皮膚及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如丙烯酸酯)的物質。有些人對刺激性物質反應強烈,且可引起過敏反應。
(4)腐蝕性物質:用化學的方式傷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質(如強酸、堿)。
腐蝕性物質的危險有害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人的化學灼傷。腐蝕性物質作用于皮膚、眼睛或進入呼吸系統、食道而引起表皮組織破壞,甚至死亡;二是腐蝕性物質作用于物質表面如設備、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蝕、損壞。
腐蝕性物質可分為無機酸、有機酸、無機堿、有機堿、其他有機和無機腐蝕物質等五類。腐蝕的種類則包括電化學腐蝕和化學腐蝕兩大類。
腐蝕的危險與有害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①腐蝕造成管道、容器、設備、連接部件等損壞,輕則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質緩慢泄漏,重則由于設備強度降低發生裂破,造成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質大量泄漏,導致火災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的發生。
②腐蝕使電氣儀表受損,動作失靈,使絕緣損壞,造成短路,產生電火花導致事故發生。
③腐蝕性介質對廠房建筑、基礎、構架等會造成損壞,嚴重時可發生廠房倒塌事故。
④當腐蝕發生在內部表面時,肉眼不能發現,會形成更大的隱患,如石油化工設備由于測厚漏項而造成設備或管道破裂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5)有毒物質:以不同形式干擾。妨礙人體正常功能的物質,它們可能加重器官(如肝臟、腎)的負擔,如氯化物溶劑及重金屬(如鉛)。
有毒物質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如下:
①毒物是指以較小劑量作用于生物體能使生理功能或機體正常結構發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病理改變、甚至死亡的物質。毒性物質的毒性與物質的溶解度、揮發性和化學結構等有關,一般而言,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因其進入體內溶于體液、血液、淋巴液、脂肪及類脂質的數量多、濃度大,生化反應強烈所致;揮發性強的毒物,揮發到空氣中的分子數多,濃度高,與身體表面接觸或進入人體的毒物數量多,毒性大;物質分子結構與其毒性也存在一定關系,如脂肪族烴系列中碳原子數越多,毒性越大;含有不飽和鍵的化合物化學流行性(毒性)較大。
②工業毒物按化學性質分類,在物質危險識別過程中是經常采用的分類方法,工業毒物的基本特性可以查閱相應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工業毒物的危害程度在《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5044-85)中分為:
Ⅰ級―― 極度危害;
Ⅱ級―― 高度危害;
Ⅲ級―― 中度危害;
Ⅳ級―― 輕度危害。
列入我國國家標準中的常見毒物有56種,其中Ⅰ級13種,Ⅱ級26種,Ⅲ級12種,Ⅳ級5種。
工業毒物危害程度分級標準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發病情況、慢性中毒患病情況、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許濃度等六項指標為基礎的定級標準。
③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安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衛生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鐵道部、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于2003年6月24日聯合公告了2003年第2號《劇毒化學品目錄》(2002年版),共收錄了335種劇毒化學品。
(6)致癌、致突變及致畸物質:阻礙人體細胞的正常發育生長,致癌物造成或促使不良細胞(如癌細胞)的發育,造成非正常胎兒的生長,產生死嬰或先天缺陷;致突物干擾細胞發育,造成后代的變化。
(7)造成缺氧的物質:蒸氣或其他氣體,造成空氣中氧氣成分的減少或者阻礙人體有效地吸收氧氣(如二氧比碳、一氧化碳及氰化氫)。
(8)麻醉物質:如有機溶劑等,麻醉作用使使腦功能下降。
(9)氧化劑:在與其他物質,尤其是易燃物接觸時導致放熱反應的物質。
GB 13690-92《常見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將145種常用的危險化學品分為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含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蝕品等八類。
2) 生產性粉塵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生產過程中,如果在粉塵作業環境中長時間工作吸入粉塵,就會引起肺部組織纖維化、硬化,喪失呼吸功能,導致肺病。塵肺病是無法治愈的職業病;粉塵還會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癥;爆炸性粉塵在空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爆炸下限濃度)時,遇火源會發生爆炸。
①生產性粉塵主要產生在開采、破碎、粉碎、篩分、包裝、配料、混合、攪拌、散粉裝卸及輸送除塵等生產過程。對其識別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根據工藝、設備、物料、操作條件,分析可能產生的粉塵種類和部位
?用已經投產的同類生產廠、作業崗位的檢測數據或模擬實驗測試數據進行類比識別
?分析粉塵產生的原因,粉塵擴散傳播的途徑,作業時間,粉塵特性來確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圍
②爆炸性粉塵的危險性主要表現為:
?與氣體爆炸相比,其燃燒速度和爆炸壓力均較低,但因其燃燒時間長、產生能量大,所以破壞力和損害程度大
?爆炸時粒子一邊燃燒一邊飛散,可使可燃物局部嚴重炭化,造成人員嚴重燒傷
?最初的局部爆炸發生之后,會揚起周圍的粉塵,繼而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擴大傷害
?與氣體爆炸相比,易于造成不完全燃燒,從而使人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③爆炸性粉塵的識別:
?形成爆炸性粉塵的4個必要條件:
粉塵的化學組成和性質;
粉塵的粒度和粒度分布;
粉塵的形狀與表面狀態;
粉塵中的水分。
可以依此來辯識是否為爆炸性粉塵。
注:固體可燃物及某些常態下不燃的物質如金屬、礦物等經粉碎達到一定程度成為高度分散物系,具有極高的比表面自由焓,此時表現出不同于常態的化學活性。
?爆炸性粉塵爆炸的條件為:
可燃性和微粉狀態;
在空氣中(或助燃氣體)攪拌,懸浮式流動;
達到爆炸極限;
存在點火源。
2012年安全工程師考試網上輔導招生簡章 2011注冊安全工程師論壇考后交流專區
最新資訊
- 備考沖刺!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管理科目速記口訣,適配2025年考試重點2025-09-19
- 2025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第四章23個重要考點,分值6-10分2025-09-19
- 干貨來襲!注安法規數字匯總,考試提分就靠它2025-09-15
- 別錯過!注安技術速記口訣適配2025年考試重點2025-09-15
- 緊急收藏!注安實務答題模板全匯總,7大專業類別答題邏輯清晰2025-09-15
- 2025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技術基礎》13個高頻易錯點攻略,上考場前必看2025-09-10
- 鎖定2025中級注安《安全生產管理》19個必背考點,科學記憶技巧助你輕松拿分2025-09-10
- 2025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法規》第三章26個重要考點,分值16-23分2025-09-10
- 2025年注冊安全工程師《技術基礎》第一章真題考點:金屬切削機床及砂輪機安全技術2025-09-01
- 2025年注冊安全工程師《法規》考前必背15個核心考點揭秘,背會穩得分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