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級經濟法基礎》: 經濟法概論(4)


3、我國法律體系的部門劃分;我國現行法律體系劃分為以下七個主要的法律部門:
(1)、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法律部門
(2)、民法商法法律部門
(3)、行政法法律部門
(4)、經濟法法律部門
(5)、社會法法律部門
(6)、刑法法律部門
(7)、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法律部門
注意:法律部門劃分的首要標準是法律的調整對象,即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其次是法律調整的方法。
四、法律關系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法律關系的要素:法律關系的主體、法律關系的客體、法律關系的內容。
1、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公民、自然人、機構組織、國家、外國人及外國組織。
2、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可以指物、精神產品、行為、人身。
3、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主體各方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五、法律事實
任何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都要有法律事實的存在。法律事實,是指由法律規范所確定的,能夠產生法律后果,即能夠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情況。
依據是否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標準,法律事實可以劃分為兩大類: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1、法律事件
(1)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定情況或者現象。
(2)由自然現象引起的事實又稱絕對事件,由社會現象引起的事實又稱相對事件。它們的出現都是不以人們(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2、法律行為
法律行為,是指以法律關系“主體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人們有意識的活動。它是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實。 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對法律行為作多種的分類:
(1)根據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的內容要求,即行為的法律性質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2)根據行為的表現形式不同可分為積極行為(作為)與消極行為(不作為)對法律行。
(3)根據行為是否通過意思表示可分為所作(意思)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
(4)單方行為與多方行為。這是根據主體意思表示的形式所作的分類。
(5)要式行為與非要式行為。
(6)自主行為與代理行為。根據主體實際參與行為的狀態,可以把法律行為分為自主行為和代理行為。
【案例】會計于某在單位領導的授意下,將一張空白發票填寫金額后入賬。會計于某與其單位領導的行為是否構成了法律行為?
解析:會計于某虛開發票入賬和其單位領導授意虛開發票入賬的行為均構成了法律行為,屬于違法行為。
2010年會計職稱考試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轉自環球網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5年中級會計經濟法時間數字考點匯總,考前必看!2025-09-02
- 2025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考前最后10頁紙,背了就得分!2025-09-01
- 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財務管理》考前最后10頁紙,考前必背!2025-09-01
- 速領!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最后10頁紙2025-09-01
- 2025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沖刺:10頁紙速記核心考點,考前搶分必看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管考前10頁紙:核心考點速記(搶分倒計時)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考前必背10頁紙(沖刺速記搶分)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務管理計算題開平方技巧你掌握了嗎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必背50個高頻考點:附沖刺答題技巧與提分指南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機考分錄輸入方法:正確格式+操作步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