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級會計實務知識點歸納:第十七章所得稅


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已經開始。《中級會計實務》是中級會計考試三科中最難的一門,需要考生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備考。本文對2025年中級會計實務第十七章所得稅知識點進行歸納,供考生參考。本章為重點章節,需要考生重點掌握。
第十七章 所得稅
考點90 資產的計稅基礎★★★
資產的賬面價值 | 代表的是該資產未來可以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的金額 | |||
資產的計稅基礎 | 假定企業按照稅法規定進行核算所提供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應有的金額 | |||
存貨★ | 賬面價值 | 取得成本-存貨跌價準備 | ||
計稅基礎 | 取得成本 | |||
會計與稅法處理的差異主要來源于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 ||||
固定資產★ | 賬面價值 | 取得成本-會計累計折舊-減值準備 | ||
計稅基礎 | 取得成本-稅法規定累計折舊 | |||
會計與稅法處理的差異主要來源于折舊方法、折舊年限不同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 ||||
無形資產★ | 內部研發 | 研究階段 | 賬面價值 | 研究開發費用 |
計稅基礎 | 研究開發費用×175%(稅法上制造企業為200%) | |||
扣除標準:據實扣除基礎上,稅法規定加計扣除研究開發費用×75% | ||||
開發階段 | 賬面價值 | 取得成本-會計累計攤銷-減值準備 | ||
計稅基礎 | 取得成本×175%-稅法規定累計攤銷 | |||
扣除標準:按照形成無形資產成本的175%攤銷 | ||||
【提示】:一般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 ||||
其他方式取得 | 賬面價值 | 取得成本-會計累計攤銷-減值準備 | ||
計稅基礎 | 取得成本-稅法規定累計攤銷 | |||
會計與稅法處理的差異主要來源于攤銷方法、攤銷年限不同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 | ||||
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債權投資/其他權益工具投資 | 賬面價值 | 公允價值 | ||
計稅基礎 | 初始成本 | |||
會計與稅法處理的差異主要來源于公允價值變動 | ||||
投資性房地產 | 成本模式 | 賬面價值 | 取得成本-會計累計折舊/攤銷-減值準備 | |
計稅基礎 | 取得成本-稅法規定累計折舊/攤銷 | |||
公允價值模式 | 賬面價值 | 公允價值 | ||
計稅基礎 | 取得成本-稅法規定累計折舊/攤銷 |
考點91 負債的計稅基礎★★★
負債的賬面價值 | 代表的是該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金額 | ||
負債的計稅基礎 | 假定企業按照稅法規定進行核算所提供的資產負債表中負債應有的金額 | ||
預計負債★ | 應于損失實際發生時稅前扣除(如預計提供售后維修的費用) | 賬面價值 | 期初余額+計提產品保修費用-當期保修支出發生額 |
計稅基礎 | 賬面余額-未來稅前允許扣除的金額=0 | ||
無論是否實際發生均不允許稅前扣除(如罰款) | 賬面價值 | 賬面余額 | |
計稅基礎 | 賬面余額-未來稅前允許扣除的金額=賬面余額-0=賬面余額 | ||
合同負債 | 會計上和稅法上都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 | 賬面價值 | 賬面余額 |
計稅基礎 | 賬面余額-未來稅前允許扣除的金額=0 | ||
會計上不符合收入確認條件但稅法上符合收入確認條件 | 賬面價值 | 賬面余額 | |
計稅基礎 | 賬面余額-未來稅前允許扣除的金額=賬面余額-0=賬面余額 | ||
應付職工薪酬 | 若超過部分在以后期間發生時允許稅前扣除(如職工教育經費) | 賬面價值 | 賬面余額 |
計稅基礎 | 賬面余額-未來稅前允許扣除的金額=0 | ||
若超過部分在以后期間也不允許稅前扣除(如職工福利費) | 賬面價值 | 賬面余額 | |
計稅基礎 | 賬面余額-未來稅前允許扣除的金額=賬面余額-0=賬面余額 | ||
罰款和滯納金★ | 賬面價值 | 賬面余額 | |
計稅基礎 | 賬面余額-未來稅前允許扣除的金額=賬面余額-0=賬面余額 | ||
【提示】:企業應交的罰款和滯納金等,現在和以后均不允許稅前扣除 |
考點92 暫時性差異★★★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 資產 | 賬面價值>計稅基礎 |
負債 | 賬面價值<計稅基礎 | |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資產 | 賬面價值<計稅基礎 |
負債 | 賬面價值>計稅基礎 | |
特殊項目產生的暫時性差異 | 可以結轉到未來年度的未彌補虧損及稅款抵減 | 雖不是因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但本質上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具有同樣的作用,均能減少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視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在符合確認條件的情況下,應確認與其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
某些交易或事項發生以后,因為不符合資產、負債的確認條件而未體現為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或負債,但按照稅法規定能夠確定其計稅基礎的,其賬面價值0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也構成暫時性差異 | 如: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稅法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該類支出在發生時按照會計準則規定即計入當期損益,不形成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確定其計稅基礎的,兩者之間的差額也形成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考點93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和計量★★★
確認 | 一般情況 | 企業對于所有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均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少數情況企業會計準則中明確規定可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情況除外 | |
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特殊情況 | 商譽的初始確認 | 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稅合并,商譽=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合并成本-享有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此時雖然商譽計稅基礎為0,賬面價值>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 |
如果該交易或事項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 | 所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不同,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交易或事項發生時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 ||
計量 | 不同年度所得稅稅率不同,應交企業所得稅,適用當年所得稅稅率;遞延所得稅,適用轉回期間稅率(如高新企業) | ||
無論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轉回期間如何,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要求折現 | |||
會計分錄 | 借:所得稅費用(多數稅會差異事項會影響會計利潤或應納稅所得) 其他綜合收益(稅會差異事項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第2類金融資產、投房用途轉換)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
考點94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和計量★★★
確認 | 一般情況 | 企業對于所有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在估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應當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 |
特殊情況 |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應以未來期間可能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 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未來期間內,企業無法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減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影響,使得與遞延所得稅資產相關的經濟利益無法實現的,該部分遞延所得稅資產不應確認。(即使稅法規定能夠抵扣,可是沒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 | |
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結轉以后年度的允許彌補的虧損和稅款抵減 | 與未彌補虧損和稅款抵減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其確認條件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相同。將以后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 ||
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特殊情況 | 某些情況下,如果企業發生的某項交易或事項不是企業合并,并且該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且該項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在交易或事項發生時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如內部研發形成無形資產按照175%攤銷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 ||
計量 | 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時,應以轉回期間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基礎計算確定 | ||
無論相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期間如何,遞延所得稅資產均不予折現 | |||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帶來的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計提減值準備,以后期間可以轉回 | |||
會計分錄 |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多數稅會差異事項會影響會計利潤或應納稅所得) 其他綜合收益(稅會差異事項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第2類金融資產) |
考點95 特定交易或事項涉及遞延所得稅的確認★★
與當期及以前期間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當期所得稅及遞延所得稅應當計入所有者權益 | |
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法計量轉為以公允價值計量 | 計入留存收益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 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
自用房地產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差額 |
考點96 所得稅稅率變化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影響的確認與計量★
因適用稅收法規的變化,導致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發生變化的,企業應對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行重新計量 | |
確認 | 在資產負債表日中,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用變更后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去計算確認,應交所得稅按照變更前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確認 |
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金額=現暫時性差異×現所得稅稅率-以前期間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 | |
計量 | 除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相關調整金額計入所有者權益外,其他調整金額應確認為當期所得稅費用 |
考點97 當期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繳納給稅務機關的所得稅金額,即應交所得稅。 | |
應交所得稅 | =應納稅所得額×當期所得稅稅率 |
=(會計利潤+納稅調增-納稅調減±境外應稅所得彌補境內虧損-稅法允許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當期所得稅稅率 | |
=(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當期所得稅稅率 | |
=(會計利潤+本期發生的影響損益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本期轉回的影響損益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本期發生的影響損益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本期轉回的影響損益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當期所得稅稅率 |
考點98 遞延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 | =應交所得稅+與所得稅費用有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
會計分錄 | 借:所得稅費用(按會計規定計量)(倒擠) 遞延所得稅資產(借或貸)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按稅法規定計量) 遞延所得稅負債(借或貸) |
應當注意 | 如果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 |
所得稅費用應當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 |
以上僅展示部分內容,完整版可點擊免費下載學習>>中級會計《中級會計實務》考點匯總(2025年教材暫未發布,所以考生可以先使用2024年資料,新教材發布后會及時更新資料)
考生可以搭配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僅分享了部分思維導圖,完整版點擊查看>>中級會計《中級會計實務》思維導圖。
所有備考資料已經收錄進入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資料包,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資料包,包含了從了解考試到備考,從報名到考試全程需要用到的資料,分為報名、了解教材、了解大綱、備考計劃、基礎學習、鞏固強化、考前沖刺、考試等八個階段,會隨著備考進程不斷更新資料。
領取方式:
1.電腦端用戶可以直接掃面文章上的二維碼免費領取,手機端用戶點擊文章下方的圖片“中會海量資料免費送”即可免費領取。
2.點擊下圖免費領取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資料包!
以上是“2025年中級會計實務知識點歸納:第十七章所得稅”的全部內容,小編為廣大考生上傳更多2025年中級會計備考學習計劃、備考資料,可點擊“免費下載”按鈕后進入下載頁面。
最新資訊
- 2025年中級會計經濟法時間數字考點匯總,考前必看!2025-09-02
- 2025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考前最后10頁紙,背了就得分!2025-09-01
- 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財務管理》考前最后10頁紙,考前必背!2025-09-01
- 速領!2025年中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最后10頁紙2025-09-01
- 2025中級會計實務考前沖刺:10頁紙速記核心考點,考前搶分必看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管考前10頁紙:核心考點速記(搶分倒計時)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考前必背10頁紙(沖刺速記搶分)2025-08-30
- 2025中級會計財務管理計算題開平方技巧你掌握了嗎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經濟法》必背50個高頻考點:附沖刺答題技巧與提分指南2025-08-29
- 2025中級會計機考分錄輸入方法:正確格式+操作步驟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