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巖土工程師考試考點:地震災害(4)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構造地震的發生與發展過程。
地殼是由各種巖層構成的。大量事實說明,地殼是在很長的地質年代中連續地變動著的,廣大地區或在上升,或在下沉,或在傾斜。由于地球在它作用下,使原始水平狀態的巖層(圖25.2-2a)發生形變,當作用力只能使巖層產生彎曲而沒有喪失其連續完整時,巖層只發生褶皺(圖25.2-2b);但當巖層脆弱部分巖石強度承受不了強大力的作用時,巖層便產生了斷裂和錯動(斷層,圖25.2-2c)。在這種地殼巖層構造狀態的改變(稱為構造變動)過程中,地殼巖層處在復雜的地應力作用狀態之下,隨著地殼運動的不斷變化,地應力的作用逐漸加強,構造變動也隨之加劇,當地應力的作用超過某處巖層的強度極限而發生突然的斷裂和猛烈的錯動時就會引起振動,它以彈性波的形式傳到地面,地面也隨之運動,這就是地震。地震使得構造運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應變得到釋放,地震波只是地震能量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變為熱能。關于地震成因還有其他一些學說,但在地殼或地幔上部巖層由于力的作用達到極限時,巖石發生破裂引起地震這一點上是基本一致的。
那么引起地殼構造變動的巨大作用力是如何產生的呢?一般認為這可能有地球內部物質中的放射性元素在蛻變過程中釋放的熱能,有天體(特別是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轉過程中產生的回轉能等。
從上面已經知道,地震的發生與地質構造密切相關,那么哪些部位比較易于產生地震呢? 一般說來,許多地震都集中發生在活動性大斷裂帶的兩端和拐彎的部位、兩條活動斷裂帶的交匯處,以及現代斷裂差異運動變化劇烈的大型隆起的和凹陷的轉換地帶。這些地方是地應力比較集中、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段,往往易于發生強烈地震。
第二種突變產生的構造地震占地震總數的絕大部分,震源深度往往在地面下數十千米,通過地震波(包擴縱波、橫波、面波)傳播到地表,使地面產生振動。
【例題10】下列哪些部位易于發生強烈地震( )。
A、 活動性大斷裂帶的中間部位;
B、兩條活動斷裂帶的交匯處;
C、現代斷裂差異運動變化劇烈的大型隆起的和凹陷的轉換地帶;
D、地應力比較集中、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段;
答案:B、C、D
【例題11】下列關于活動性大斷裂帶的兩端和拐彎的部位、兩條活動斷裂帶的交匯處,以及現代斷裂差異運動變化劇烈的大型隆起的和凹陷的轉換地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地應力比較集中、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段,往往易于發生強烈地震;
B、 地應力比較消散、構造比較硬實的地段,不易于發生強烈地震;
C、 從發生地震的角度分析,與其它一般地段無異;
D、屬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答案:A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巖土工程師考試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點:地面沉降2025-09-10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基坑圍護設計2025-09-01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監測點要求2025-08-22
- 2025年巖土工程師《基礎知識》考點:砌體工程2025-08-1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4-09-20
- 2024年度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專業考試所使用的標準和法律法規2024-08-12
- 注冊巖土工程師備考要趁早 雙11好課限時優惠!直播間更有返現抽獎~2023-10-31
- 雙11預熱火熱進行中!超值好課助力你巖土工程師備考2023-10-31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資料2023-09-22
- 2023年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備考資料2023-09-18